半岛观察丨“薅”不讲理!谁在“仅退款”?频繁“薅羊毛”,会“触法”吗?

2024-10-25 11:1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73902) 扫描到手机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提前开启,各大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政策受到关注。半岛新闻就曾以《标价9.9元的T恤被“仅退款”,他奔波千余公里维权》为题,对此类事件进行过报道。

该模式的初衷

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过,难免被一些“羊毛党”钻空子

成为少数人的“获利捷径”

使商家蒙受损失

由“仅退款”变成“多赔钱”

频繁甚至恶意“仅退款”,需要负哪些责任,会“触法”吗?


谁在仅退款?

有意思的是在“仅退款”的用户里,喜欢早起排队买促销品的大爷大妈们几乎从不主动“薅羊毛”。他们选择仅退款的商品,往往是货不对板、商品有严重质量问题、商品价值低而运费过高等情况。

恶意退款的反而大多是了解仅退款规则、能够熟练网购、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人。

众所周知,拼多多是靠着下沉用户起家的。而这些下沉用户,是一群几乎不会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人。在许多售后纠纷中,他们往往扮演的正是“弱势消费者”的角色。

用户群体的独特性造就了仅退款功能最先在拼多多上出现,某种程度上来说,仅退款讨好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至于那些让众多商家怨声载道的“白嫖党”,不占理的人当然不敢站出来说话,我们只能从商家的描述中公开案例中发现这部分人群的画像:爱贪小便宜、了解规则、能够熟练网购,道德感不强、甚至有一定文化程序的年轻人。

也就是说,往往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才是靠着仅退款“薅羊毛”的,而“互联网移民”由于不熟悉规则,不会或者说暂时还玩不透仅退款的法则。

频繁恶意“仅退款”面临法律责任

当下,“仅退款”政策如今已成各大电商平台标配。而恶意“仅退款”,给商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据报道,有普通农产品商家每月要承担200多笔“仅退款”订单,货款损失已超总收入的10%。

上海市金马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魏俊杰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强调,此类恶意“仅退款”行为可能构成欺诈或不当得利,还有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诈骗罪的相关条款,同时也违背了民法典所确立的合同履行基本原则。消费者若频繁且出于恶意地利用“仅退款”选项,将面临一系列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商家因此遭受的损失以及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此类事件已有判例。

近日,宿城法院审理了一起因买家网购后“仅退款”引发的案件。

2024年5月29日,被告张某从原告何某在某平台上经营的“某袜厂”店铺下单四双儿童长筒袜,共花费12.8元。6月3日,张某收到袜子,6月5日,张某申请“仅退款”,申请理由为“质量问题”并附一张袜子照片。张某申请两次“仅退款”,分别为5元和2元,合计7元。后何某核对退货业务时,发现张某申请退货时附的照片并非其出售的袜子,该照片系盗用“某店铺”某商品在2023年6月差评中一张照片。何某认为其合法权益受侵害,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返还货款并赔偿损失及合理支出。

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张某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违诚信,同意退还货款并赔偿此次维权的合理支出费用。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完毕。

另一起发生在江西赣州的恶意“仅退款”中,小五在抖音平台购买零食后,以“少发、食用后身体不适”为由申请“已发货仅退款”,法院最终判决小五应当退还商家货款897元。

除了起诉至法院的,在另外一则仅退款事件中,买家选择了发视频让网友评理。某地一女生网购一包12元的大枣,在收货6天后以外包装袋皱了为由,强硬要求商家仅退款不退货,被拒绝后辱骂客服1小时。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得发视频讨说法。

平台日均拦截超40万笔

“仅退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法律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保障,也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平衡消费者与商家的权益保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学者盘和林建议,电商平台应积极介入退款判定流程,确保公正合理,并明确要求消费者在享受“仅退款”便利的同时,将商品归还商家作为退款的前提条件。对于拒绝履行归还义务的消费者,平台应采取惩罚措施。

魏俊杰表示,当商家遭遇恶意“仅退款”时,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向平台投诉、寻求法律帮助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交易的中介方,电商平台有责任对恶意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

“仅退款”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针对不合理的“仅退款”现象,一些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行动。

如淘宝于8月9日面向全体商家上线“仅退款”优化策略。在减少对优质服务商家的售后干预,鼓励其主动服务好消费者的同时,平台通过持续升级“仅退款”异常行为识别模型,新增对异常高频退货、寄回调包、退货后物流异常等情况的识别,有效甄别并打击“羊毛党”“黄牛党”。数据显示,新策略上线两个月后,淘宝日均拦截不合理“仅退款”超40万笔。

此外,拼多多也支持商家对异常订单、恶意投诉订单等进行申诉,商家申诉成功后将由平台对相关订单进行赔付,并且对申诉次数不设限。

电商平台“仅退款”仍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专家表示,只有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下,此举才能平衡各方权益,带来更便捷的售后保障,营造更公平健康的经营环境。通过包括法律途径在内的各种办法解决恶意“仅退款”问题,将有效维护电商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大众·半岛新闻综合自澎湃新闻、封面新闻、国是直通车、极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