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调查②丨半岛记者直击青岛造eVTOL新年首飞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赛道已成低空经济“新风口”。1月13日,记者赶赴平度慈航机场,直击青岛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年首飞活动。当前,青岛企业正在加快研发工作,相关技术已走在前列。岛城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既是未来通用航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球争相布局低空经济的重点领域。青岛具备相关优势,如能及时抢抓这条“百舸争流”发展新赛道,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新“蓝海”,未来在充分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能方面大有可为。
慈航机场外景
>>>现场
全倾转飞行神器国内领先
1月13日8时15分,在平度市旧店镇慈航机场,伴随着旋翼产生的嗡嗡声,一架青岛造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腾空而起。这是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该机场举行的新年首飞,也是该款飞行器的第四次全倾转全流程试飞活动。
“云帆-2”号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当天上午8时10分,记者赶到慈航机场看到,一架汽车大小、科技感十足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停放在跑道上,多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此次试飞活动吸引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及多家媒体记者赶来参观采访,大家都对眼前这个外表炫酷的“大家伙”充满了好奇。
几分钟后,塔台传来了“可以起飞”的指令。在工作人员的远程操控下,飞行器的旋翼高速运转起来,紧接着离开地面迅速往上爬升并加速向前方飞去,很快消失在视线中。不一会儿,远处传来嗡嗡声,飞行器返回机场上空,在四周盘旋数圈后,最终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整个试飞过程大约20分钟。
随着试飞圆满结束,观众们获得了近距离观察这台“神器”的机会。大家争相围在飞行器旁打卡拍照,不少观众一边详细咨询工作原理以及相关参数,一边连连发出惊叹。“太神奇了,希望它能早日实现载客飞行!”一位参观人员说道。
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该飞行器为“云帆-2”号,由复合材料制成,自重1.5吨,最大载重可达500公斤,使用电池供电,最大航程可达300公里,最大时速可达400公里。此前,“云帆-2”号已多次完成不同角度的倾转试飞,并成功实现从直升机模式到固定翼模式的全流程转化,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eVTOL全倾转全流程飞行。
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川介绍飞行器的功能
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川介绍,该飞行器由技术团队历时三年研发而成,于去年底完成全流程倾转过渡飞行试验,是一架地地道道的“青岛造”。他告诉记者,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多旋翼、复合翼和倾转旋翼。“云帆-2”号采用的是技术难度最大的倾转旋翼,而且是全倾转旋翼。“这也是该领域公认的高门槛、复杂且优化效果显著的技术方案。”
叶川解释道,“云帆-2”号的机翼和机尾总共装有12个动力旋翼,可实现全倾转工作,这样有助于飞机实现更高的性能,达到更高的飞行速度,并且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起飞过程中,采用多旋翼模式,旋翼产生巨大力量拉动飞行器上升,进入平飞状态后,旋翼可调整角度切换至固定翼模式,推动飞行器高速前行。”他说。
青岛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川介绍飞行器的构造
“今年,我们计划开展跨海岛飞行试验,尝试为近海岛屿配送物资。”叶川告诉记者,“云帆-2”号自问世以来,已在慈航机场开展上百次试飞实验。该产品的具体应用拟分三步走,逐步实现从无人到有人、从运货到载人。他向记者透露,除了尝试支线物流等场景,未来还计划稳步推进载人飞行试验。
>>>调查
行业头部品牌盯上青岛市场
事实上,“云帆-2”号一飞冲天的背后,是青岛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市场正在崛起的一个缩影。
放眼国内市场,随着低空经济日益受到关注,正在涌现出一大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企业,主要厂家包括沃飞长空、沃兰特、御风未来、时的科技、亿航智能等。此外,小鹏、长安、广汽等多家汽车品牌也已高调入局。在这些头部企业中,有的已开始计划布局青岛市场。
“云帆-2”号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据了解,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是一家美股上市公司。随着旗下Ep16-S航空器获得生产许可证,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企业。而早在2022年9月,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项目就已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据披露,该公司计划在西海岸新区设立东北亚区域总部和全国消防机业务中心,并计划在青岛开拓自动驾驶飞行器业务,发展城市空中交通产业和市场,致力于将青岛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明星试点区域。
2024年10月,在一次上市公司企业家青岛行活动中,亿航智能方面再度表达了对青岛市场的期待。当时,该公司副总裁薛鹏表示,希望加强与青岛文旅、交通等产业的链接合作。他提到,青岛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区位优势独特,希望可以携手青岛打造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助力低空经济稳健发展。
相关部门透露,青岛已与沃飞长空进行深入洽谈,研究引进低噪声、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的eVTOL航空器。沃飞长空是吉利旗下品牌,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飞行器研发与商业化运营,该公司旗下AE2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验证机已完成首次对外公开演示飞行。企查查显示,在该企业股东名单中,就有青岛投资机构的身影。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5日,我国现存221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关企业,其中,广东、江苏、北京分别拥有34家、31家、26家,排名前三,山东拥有7家。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分别现存26家、19家、17家、15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关企业,排名城市前四,青岛现存2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关企业。注册方面,2020年以来,我国累计注册46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关企业,其中山东分别于2021年、2022年注册2家、1家,青岛于2021年注册1家。
青岛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能否后来居上?青岛已接连放出“大招”。一方面,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探索eVTOL等智慧空中出行装备加快市场应用,适应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需要。鼓励搭建eVTOL工程试验平台,开展eVTOL飞行模拟、适航取证、飞行培训。另一方面,低空经济已被列为突破发展产业,并提出聚焦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等产业方向,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等细分赛道,拓展低空服务应用场景。
>>>声音
加快攻坚助力竞逐新赛道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既是未来通用航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全球争相布局低空经济的重点领域。”针对发展低空经济,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颖雯,青岛大学法学院讲师黄军曾专门撰文,建议青岛加快竞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新赛道。
工作人员为云帆-2号做“体检”
“相比于上海、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青岛在该领域尚有一定差距。”蔡颖雯表示,一方面,必要基础设施不足。在硬件配套方面,缺乏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场、专用充电系统的规划建设;在软件支持方面,尚未制定标准化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检查准则与维修条例,低空空域管控系统、飞行信息系统等建设方面,青岛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存在缺口。加快布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赛道,首要的难题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培养或者吸引相应的飞行员人才,以及解决相应标准、培训大纲、训练设备如何确定等问题。此外,产业整合力度有限。青岛近年来连续引育了一批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相关制造企业,但由于缺乏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组织,产业链中的企业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整体发展势能不足。
“云帆-2”号倾转旋翼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在两位专家看来,当前低空经济正全面进入蓄势起飞的关键阶段,青岛迫切需要加速竞逐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新赛道、塑造产业新优势。
“要加大政策护航,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蔡颖雯院长告诉记者,应立足青岛实际,“对外取经”,积极对接国际国内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先进标准,加大政策探索力度,研究制定有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细分政策制度,尤其是健全完善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空器和起降场、充电设备、检修等相关标准规范。“对内抱团”,在有序推进国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的同时,加强探索跨城市空域飞行联动机制,争取在青岛都市圈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内扩大探索打造空域一体化发展体系及机制。
工作人员为云帆-2号做“体检”
“还要加强技术攻坚,推动产业联动发展。”蔡颖雯院长表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省内外尤其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集群优势,形成技术攻关合力,加大低空航空器研制力度,力争在部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核心关键环节形成技术突破基础上,进一步向产业上下游进行延伸,打造一系列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青岛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品牌。另一方面,加大引育领军龙头企业,提早布局研发+制造,实现完善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形成“院所设计+工厂制造”“整机研制企业+关键材料及部件制造龙头”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发展新格局。
同时,她认为,还要加强要素保障,拓展特色场景应用。一方面,设立面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助力产业项目在青落地发展。另一方面,加快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场的标准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和航空飞行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领域的优化移植。
“建议鼓励有条件的驻青高校积极开设低空相关专业、发展相关学科,培养和输送行业人才,加大对国内外低空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同时,结合医疗警航、应急消防、执法巡查等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提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兼容性。”两位专家写道。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邵华 郑成海 殷荫 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