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带着地球流浪 80后导演的"浪漫计划"

2019-02-12 18:39 新锐大众阅读 (25858) 扫描到手机

        新锐大众记者 逄春阶

  电影《流浪地球》,由80后山东籍导演郭帆执导,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008年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我去年底就从在深圳召开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了解了一些。2月11日下午,我去看了,整体感觉超过预期,是一部有深刻中国烙印(包括山东元素)的科幻电影,有温度、有筋骨、有嚼头。

  我注意到,在电影终场时,我边上的十几个小朋友一直在静静地坐着,认真听完刘欢唱的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主题曲配着曹操的《观沧海》,古诗和新词融为一体,清亮的童音与刘欢那浑厚的男中音衔接,确实给人以遐思和震撼。



  电影所呈现的故事内核和情感、掌握世界的方式,都是中国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太阳进入衰老期,逐渐膨胀,眼看就要吞没地球,为了生存,人类实施“流浪地球”计划,给地球安装了一万部“发动机”,利用这些发动机提供的动力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不料在经过木星时,木星的强大引力导致部分发动机停转,地球因此被引力拉向了木星,眼看地球就要和木星相撞,一群人站出来为了挽救人类最后的家园而拼死一搏。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浪漫形式是中国人对家的复杂情感的一种淋漓表达。影片的最后,有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不论最后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面对绝境,中国人不抱怨,不等死,而是苦口婆心地呼唤,最终唤醒了地球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聚集起所有的能量。影片唤醒的是对家的眷恋、对地球的依恋,对人的潜能的自信。强调的是是合作精神,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游离于地球而存在。

  影片中,最感动我的,还是吴京所饰演的刘培强与屈楚萧所饰演的刘启父子。刘启成长的过程,其实是追随父亲的过程,由好奇,到隔阂、到怀疑、到和解,再到痛彻心扉的死别。这简直就是中国式父子的一个情感链,看似解不开,却是血脉相通。父亲是儿子心中的星星,最后活成了父亲,大无畏地立于天地之间,抱着敬畏之心,与世界相处,永不放弃对宇宙、对未来的探索。



导演郭帆

  电影美中不足的是中间有点拖沓,故事线欠清晰,人物形象不太丰满。但瑕不掩瑜,诚如导演郭帆说的:“影片也许不完美,但是可以让孩子们看到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他们可以一步一步放开想象往前走。我相信中国科幻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充满更多想象和可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地球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因为地球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电影是一个奇幻的梦,它的目标受众无疑是年轻人,在影院里,我看到最多的是学生。但我觉得中老年人也不妨一看,值得一看。

  看完电影,我突然想到被誉为中国“保尔"的朱彦夫说过的一句话:“与其腐烂,不如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