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荣成路径”

2019-02-20 10:08 荣成市融媒体中心阅读 (119898) 扫描到手机


宁津街道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现场。(资料片)

  今年春节,寻山街道清河社区举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春节联欢会”,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节目样样齐全,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当时决定要办‘村晚’,大家都抢着出谋划策,40多名志愿者加紧排练,有的连自家年货都顾不得准备了。”清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秀平说,以前村民觉得做好事是出风头,现在大家意识转过来了,集体有事争着干,困难乡亲抢着帮,整个风气焕然一新。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给群众带来的最直观、最深刻的变化。

  以精准服务为主抓,以志愿组织为主体,以信用建设为主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荣成路径”给人颇多启示。

精准对接 创新服务

  今年春节,崂山街道地宝圈村家家户户窗户上都贴上了村民自己亲手剪的窗花福字。原来,年前,很多村民想要学剪纸,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知道后,马上委托镇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下单”,“下单”情况自动生成短信通知了市文化志愿服务队席英爱老师。席老师“接单”后,在约定时间到村里,为村民讲解剪纸相关知识,并手把手教村民剪窗花,村里的妇女们聚在一起,很是热闹。

  我市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文化惠民、扶贫济困等服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政策多了,不见得老百姓能听得懂,形式活了,不见得老百姓能积极参与。为了避免镇街、村居文明实践活动的单调化、形式化及“大呼隆”,把服务真正送到百姓心里,我市整合全市文明实践资源,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建立起“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文明实践工作机制。

  不仅有科学理论、党的政策,还有农业养殖、农机保养、养生保健,甚至还有瑜伽课程……过去一年,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服务内容丰富多彩。这些服务课程都是村里的老年协会根据全村老少的意愿向镇级、市级“点单”而来。这就是我市推行的“菜单+点菜+派单”服务模式,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

  今年元旦,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与“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采取文明实践“全市一张网”的管理模式。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现已初步实现了组织活动网上审核、志愿服务网上对接、奖惩考核网上公开等功能。

  各文明实践志愿团队通过云平台以“菜单”形式亮出服务项目,镇街分中心根据群众需求在平台“下单”,“下单”情况自动生成短信通知团队负责人。志愿者“接单”后,在约定时间深入镇街、村(社区)以及各类文明实践基地,开展理论宣讲、法制宣传、农业科技、医疗健身等服务,并与受众利用云平台进行后续点评及解答互动。

  目前,全市22个镇街文明实践分中心、30支市级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在云平台上注册,镇街分中心、村居实践所计划发起的每项文明实践活动,事先都要通过云平台上报活动方案,批准后方可组织活动,从源头把准导向,确保活动不偏轨。

  据统计,我市已通过云平台发起开展活动800多场次,参与群众12.8万人次。“新时代·中国梦”“荣成讲堂”“党员传帮带”“清洁家园·美丽乡村”“春风化雨·让爱续航”等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我市还以云平台上展示的镇街分中心、村居实践所、志愿服务团队以及志愿者“月度活跃指数”等相关数据,作为文明实践活动考核以及市财政部门奖补资金发放的依据。

志愿服务 温暖乡村

  2月13日,阳光照进我市首家志愿服务团队开办的暖心食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志愿者为20多位老人盛上刚出锅的热包子。

  据了解,村里为75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五保低保户以及无人照顾的重度残疾人开设一间不必自己动手,由志愿者提供干净营养饭菜和温馨服务的“暖心食堂”。食堂办起来后,村里很快成立起了“暖心食堂”志愿服务队,18名队员每天3名轮流值班。“不管谁都有老的一天!说不定以后咱也能在这里吃上免费的午餐,在这里义务劳动不觉得亏。”身为志愿者的刘爱华笑着说。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把人动员起来、聚集起来、团结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一批试点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了构建“实践中心——实践分中心——实践所”三级组织体系。组建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筹建立文明实践人才库,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主要来自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土文化人才、农村党员干部、志愿者、产业带头人等。

  我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党建、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大力推行“中心+基地”模式,突出文明实践的阵地化、专业化、实用化。我市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重点打造了理论宣讲、红色教育、科技科普、文化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教育等6大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文明实践服务,有效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目前,全市22个镇街文明实践分中心、140个市级文明实践试点村已全部挂牌。35个各类基地将重点培植30支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

信用“有价” 典型引领

  1月22日,人和镇大庄村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100多名“诚信明星”依次上台,光荣地领取荣誉证书和奖品。连日来,人和镇40多个村居陆续举行表彰活动,6000余名群众受到表彰,并兴高采烈地领到信用奖品。

  2018年度诚信先进个人获得者、村民张忠宪高兴地说:“这辈子没得过啥证书,得了这个奖,我们全家人脸上有光啊!”

  201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国内首个将党政机关、村居组织纳入信用管理的县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依托信用建设和“志愿之城”建设的优沃土壤,我市把信用当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抓手和贯穿主线,创新探索出“文明实践+信用”的特色模式。

  为了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我市制定诚信千分制考核的“农村版”。“市级层面有规定的,原则上使用市级评价标准;市级层面没有规定的,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村级评价标准。原则就是村村都有一个接地气、能落地、管用好用的信用考核标准。”市社会信用中心主任杨丰钊说。翻开各村的信用标准,不按规定养犬、无序烧荒、收拾垃圾、参加文化活动等行为都列入扣分项目,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对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很强的执行力。

  有了完善的评价标准,还得有科学的评价程序,确保村民加减的每一分都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服气。我市出台了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各村居建立信用议事会,配备2811名采集员,并通过微信群提报、视频监控抓拍等途径征集信息。按照“采集员征集——议事会认定——集中公示”的程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定。

  为切实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我市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纳入信用管理,根据参与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的信用加分,把信用评价结果与评先选优、福利待遇、享受便民服务等挂钩,让守信者脸上有光、失信者抬不起头。

  我市还创新推出村级信用基金,达到一定的信用分值,可享受相应的信用基金奖励以及“信用贷”“信用医”“信用游”等86项守信激励产品,22个镇街设立镇级基金283.8万元,833个村居设立村级信用基金773.4万元。目前,受益群众达8.6万人次。

  信用管理激发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夯实了基层党建,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过去村里不好管、管不了的大事小情,都用信用管了起来。村民参与慈善捐助、环境整治等公益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义务工变成了信用分、志愿者取代了保洁员、献爱心成为了自觉行动。去年“慈心一日捐”,全市889个村居全部参加捐款,平均每村捐出3400元,“清洁家园”行动,全部由妇女义务参与。我市通过信用管理调动起农村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荣成广袤的大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