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性,为何越来越愿意为“悦己”掏钱了?

2019-03-08 20:58 国是直通车阅读 (72780) 扫描到手机

        今年的女神节格外热闹。

  从3月6日至今,近十份有关女性的报告相继出炉,有谈女性消费的,也有谈女性薪酬的,还有谈女性职场现状的。

  虽然这些报告呈现的数据略有差异,但至少反映出两点:

  一是女性越来越独立了,同时也越来越爱为“悦己”花钱;二是从总体上看,女性薪酬不及男性,性别薪酬差异依旧明显。



国是直通车 侯雨彤 制图

女性“悦己”消费崛起

  女神节前,天猫发布了一组独立女性消费报告。

  数据显示,大城市的女性更独立,在独立指数最高的城市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排在前5。与此同时,小镇女青年也在崛起,其中,海南三沙市、湖南苗栗县、广东揭阳市的潜力指数最高。

  与“独立”相对应的,是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悦己”消费。

  这份报告称,书籍、旅游产品、无钢圈内衣、平底鞋、鲜花等“悦己”消费,迎来了爆发性增长。过去一年,医疗健康、无钢圈内衣、花胶等产品分别同比增长81.03%、61.95%、124%。

  新电商平台发布的“3·8女神节”数据也显示,女性“悦己”类消费崛起,超过70%的女性用户自购鲜花,而情人节周期内,该项比例仅为20%。

  值得注意的是,在“悦己”方面,女性越来越舍得花钱。

  近两年,天猫上的女性消费客单价逐年增高,2018年同比增长8.85%。其中,过去一年,车和珠宝的消费分别同比增长41.71%、31.39%。

  最典型的是烟台一位女性在天猫买走了93万元的新车,重庆女性新车消费的增速则称霸全国,高达156.85%。

  在健身方面,女性也出手阔绰,这还包括中国大妈们。

  拼多多数据显示,“3·8女神节”大促期间,电动瘦身腰带、扭腰机、瑜伽拉力绳等女性“瘦腰神器”的销量持续领先,从50后女性到00后女生,均对此类“瘦腰神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当然,女性“悦己”消费崛起,并不意味着没有为他人剁手。

  淘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女性不仅仅只为自己消费,“中国女性才是真正的‘利他主义’者”。

  据悉,在淘宝上,女性用户每消费5笔订单中有近3笔是为“他人”支出,例如家庭开支、伴侣开支、孩童开支、敬老开支、宠物开支等等。



  具体来看,女性热买TOP10类目中仅有女装与美妆护理是属于典型的“悦己消费”,而其他8种热销热买商品都属于典型的“为他消费”。如男装、男士内衣、母婴、纸尿布、文教用品、教辅等。

男女薪酬差距大

  女性“悦己”消费的崛起,背后是经济独立的支撑。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19年职场女性就业安居报告》显示,超五成职场女性经济独立,四成职场女性能够自给自足,仅4%的职场女性需要支持。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职场女性的收入集中在8001-20000元,而在新一线集中在5001-10000元,近三成薪资突破万元,四成为中层以上管理者。

  这一数据表明,随着女性教育程度和社会融入度的提高,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和收入也在日益上升。

  虽然过半女性经济独立,但整体上来看,中国女性薪酬不及男性。

  BOSS直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男性薪酬优势同比2017年上升8.7个百分点,高收入区间男女薪资分化程度的提高,带动男女整体薪酬差异上升。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也指出,今年男女职员的平均薪酬依然存在23%的差距,且上升通道依然狭窄,在高层管理人员中,男性比例高达81.3%,女性仅有18.7%。

  男女薪酬差距为何这么大?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称,职位选择是导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从男女双方的求职特点来看,男性更偏向技术、销售等工作强度大、薪酬回报高的岗位;而女性更青睐行政、运营、市场等工作强度一般、薪资中等的均衡型岗位。

  不过,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向高级技术、产品、管理等岗位涌入,但大部分高薪岗位中,男女比例关系依然呈现明显失衡状态。

  《2019中国职场女性现状调查报告》认为,生育带给女性的负担依然是企业将女性拒之门外的核心原因。在晋升受阻的归因方面,女性选择“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晋升”的比例是男性的4.6倍,选择“性别歧视”的比例是男性的10.6倍。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发展环境,还应从生育成本这一本质根源着手,将注意力聚焦在女性投入在生育上的不计报酬的隐性付出,并将男性、雇主、社会力量、政府等多个责任方纳入进来,各司其职。

  BOSS直聘建议,雇主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能力女性对组织的绩效提升,以及多元化建设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层面应该充分肯定女性承担的生育、哺乳和家庭劳动创造的巨大价值,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为女性提供平等的就业权利。(作者:孙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