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现有2300余名"星星的孩子" "让星空蓝起来"昨晚点亮浮山湾

2019-04-03 07:19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6145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笑笑 报道 4月2日晚,点亮蓝灯活动在浮山湾举行,呼吁社会了解和帮助自闭症群体。

半岛记者 刘笑笑 马正拓 实习生邓杰秋 通讯员 韩尧钰

今年世界自闭症日(4月2日)的宣传口号是“消除误区,倡导全纳”,旨在消除公众在认知和行为上存在的误区,唤起全社会对自闭症群体及家庭的理解、包容与接纳,呼吁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到关爱自闭症的公益队伍中,从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青岛巴士联合青岛市残联正式启动“消除误区倡导全纳”蓝色关爱行动,公交车上集体悬挂了蓝丝带,并在31条公交线路全面推广普及“爱聚星空”乘车引导牌。

公交悬挂蓝丝带

4月2日在公交市南巴士公司山东路停车场,举行针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蓝色关爱活动。到场的公交驾乘人员,左手上都系上了蓝色的丝带,场站内每一辆公交车车头上,也都系上了蓝丝带。

“根据以往经验,在乘坐公交车时,自闭症儿童会突然出现尖叫、突然站立、连续拍打等异常举动,容易吓到其他乘客,常常招致误解。”青岛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赵思嵩表示,为了消除这种误解,当天起青岛公交市南巴士公司在所属的31条线路上推出“爱聚星空”乘车引导牌。引导牌正面印制了“爱聚星空”活动主题,背面则印着市南巴士公司下属的31条线路,方便“星儿”选择合适线路乘坐。今后只要见到这种引导牌,驾驶员便会根据“星儿”的需求,提供座位调整、特殊照看等多项服务。

当天,志愿者还和一群“星儿”代表,在一辆25路公交车上打造了主题车厢,车内展示了“星儿”们的绘画作品以及手工艺品。“看到这群孩子们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真的是很感动。说明通过不断的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也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希望全社会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公交市南巴士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杰介绍,公司所属的31条线路途经市区多个景点,今后遇到“星儿”乘车时,驾驶员会第一时间为其安排视野开阔、靠窗的座位,并注意通风等问题,尽量避免孩子在密闭、拥挤的空间内产生焦躁情绪。

“让星空蓝起来”点亮浮山湾

据了解,青岛市“消除误区,倡导全纳”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共分为“爱,让星空蓝起来”、“蓝色关爱”现场活动、“传递蓝色正能量”公益活动和“关爱·互助·共融”校园融合启动仪式等多个板块。

4月2日19:00~20:00,“爱,让星空蓝起来”点亮蓝灯活动在浮山湾灯光秀举行,旨在借助魅力的浮山湾灯光秀呼吁社会从“心”出发,了解和帮助自闭症群体,给他们一个理解、包容、接纳的社会环境,共同传递蓝色正能量。此外,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还将组织自闭症康复专业教师走进部分学校宣讲普及助残理念、自闭症知识,消除师生对自闭症群体的认识误区,宣传蓝色关爱行动的意义,让更多普通学校的老师、同学科学地认识自闭症群体,学会接纳自闭症群体,用实际行动帮助自闭症群体融入社会。

据悉,青岛市现有自闭症儿童2300余人。近年来,青岛市持续实施多元化康复救助措施,把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市办实事,有效提高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普及,减轻了自闭症者家庭负担。

■探访 让自闭症孩子和普通孩子“在一起”

  半岛记者 刘笑笑 实习生 邓杰秋

  你了解自闭症吗?如果让你的孩子和自闭症儿童在一起玩耍学习,你会接纳吗?《中国自闭症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14岁以下儿童患病者可能达200多万。帮助、救治自闭儿童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在岛城两家幼儿园里,自闭症儿童可以与正常儿童一同学习、生活、玩耍、交朋友。作为融合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看到了融合的曙光,看到了同班、同伴、同行的力量——普通孩子学会了关爱与责任,特殊孩子在正常环境中获得认知。

家长担心孩子不被接纳

  市民于峰(化名)的女儿就患有自闭症,4月1日记者见到于峰时,他正在岛城一家康复机构陪着女儿上课。于峰的女儿今年6岁半,3岁时被诊断为重度典型自闭症。

  三年前,于峰带着女儿开始了康复训练之路。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三年的康复训练,于峰女儿的自闭症已经由重度转为中度。虽然女儿到了适龄入学年龄,于峰却不敢奢望她能正常入学。他既担心女儿适应不了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又担心不被其他家长和孩子接纳。

  渴望与正常儿童在一起玩耍,是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愿,但是“怕影响别人”又成了内心脆弱的他们最大的担忧。林丽的孩子大有和是一名7岁半的男孩,四年前大有和在外地一所普通幼儿园就读,但是大有和表现出很多异于普通孩子的特性:玩耍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自言自语,或者长时间玩手……慢慢地,跟大有和玩得很好的小朋友也不再找他玩了,小朋友们的家长也退避三舍。

  因为怕儿子禁锢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无法融入社会,思考再三,林丽和丈夫放弃外地的工作,回到老家青岛,原因有些心酸:“我们的家人亲戚都在青岛,亲戚家的孩子肯定能接纳他。”

 普通孩子成了“小老师”

  两年前,林丽经人介绍将大有和送到青岛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在这里,大有和认识了5个好朋友,都是正常孩子。”林丽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被分为特幼和普幼,每个普通孩子会结对一个自闭症孩子,充当他们的小老师。林丽发现,正常孩子带自闭症孩子的效果,往往效果优于家长:“比如要吃加餐了,正常孩子会立马聚集在一起,而自闭症的孩子是分散开的,不会主动融入集体。这个时候,‘小老师’会主动过去提醒他的小伙伴。”

  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园长刘树芹已经在融合教育的道路上摸索了15个年头。2004年,她接触到了十几个“来自星星的孩子”。当时她就想,如果他们能和普通孩子一起活动该多好。为此,刘树芹多次亲自上门动员亲友家的孩子,和自闭症孩子一起活动。起初,一听说幼儿园有自闭症孩子,很多普通孩子的家长都有顾虑。没办法,刘树芹就免费招收普通孩子。刘树芹告诉记者:“经过时间证明,无论是对于普通孩子还是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让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

  4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操场上一群孩子们围成一圈,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从外表看来,根本无法区分哪些是自闭症儿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吴萌的两个女儿都在幸福之家幼儿园就读过。起初老大上幼儿园时,家门口的幸福之家并不在吴萌的选择范围内,因为幼儿园里有自闭症孩子,但是由于她家周围有不少自闭症孩子的家庭租住,接触后发现“自闭症并不像网上说的那样,有暴力倾向”。后来她索性选择了幸福之家,大女儿仅仅上了一个多月,吴萌就感觉出了变化:明显学会包容妹妹了,变得有责任感。在女儿的影响下,吴萌也跟特幼家长走到了一起:“节假日我就会帮着张罗组织活动,让普幼带着特幼一起出去玩,很和谐很有意思。”

师资力量是“融合”难题

  四年前,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创办了特教中心,是青岛市唯一一家公办园办特教。青岛市实验幼儿园特教中心园长曲烨说,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泛化,如果因为一些不合适宜的行为而隔离,那么他们将失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发展的机会,社交障碍这一核心问题将无法解决。可以通过有效干预问题行为和加强防范等措施,保护其他儿童的同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融合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了消除误区、实现全纳,实验幼儿园会通过家长会、个别约谈等形式帮助普通儿童的家长认识自闭症群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接纳、关爱、帮助他们。“如今,招收的自闭症儿童每天快乐地与同伴在一起学习、生活。自闭症儿童进步的同时,融合班的普通儿童在社会性、学习品质等方面也优于非融合班的儿童。”曲烨说。

  长期从事自闭症研究、教育的青岛以琳创始人方静认为,要进行融合教育,必须针对自闭症孩子的特点来开展,融合的环境必须要有一整套支持体系。“一味融合不光会给老师带来压力,也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展。”她认为当前融合教育的最大难点在于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通孩子家长的接纳程度以及自闭症孩子家长的期望值。“融合教育中,如果没有一对一的师幼配比,个别化教育的时间和强度均不足,影响其融合的效果。而一对一的师幼配比成本高,且招聘教师比较难。”曲烨呼吁高等院校扩招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支持更多的幼儿园敞开大门,接纳自闭症儿童入园接受融合教育。这一点与刘树芹的观点不谋而合,她表示,倡导全纳涉及到财力支持、教育支持和社会保障,需要全社会协作解决,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