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经验获青岛市检察院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019-07-18 18:40 半岛网阅读 (134881) 扫描到手机

近日,青岛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建新同志对《城阳区检察院坚持“三聚焦三着力”强化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最佳效果》工作经验作出批示肯定,要求转发推广。

“三聚焦三着力”公益诉讼工作法

2017年以来,城阳区院将公益诉讼工作作为服务大局民生的重要抓手,探索建立了“三聚焦三着力”工作法,充分发挥诉前程序作用,实现了用最小的司法资源获得最佳的“三个效果”。2017年以来共提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155件,提起公益诉讼2件,督促相关部门恢复林地1678.2平方米,恢复被硬化农用地约43334平方米,追回流失的国有财产12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聚焦破解“三大难题”,着力筑牢公益诉讼工作基础。

一是筑牢思想基础,破解公益诉讼“意识弱”难题

全院干警养成了随时随地关注公益诉讼的良好习惯,为公益诉讼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干警日常散步发现,多家宾馆、酒店停车场侵占人行道和盲道,存在道路安全隐患,该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拆除占道的地桩、地锁,重新铺设了人行道、盲道,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二是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支持,破解公益诉讼“阻力大”难题

主动向区委、人大、政协专题汇报公益诉讼工作思路和举措建议,城阳区委、区政府以两办发文形式在全市率先出台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文件。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政府法制办、区法院和区检察院联合召集,定期组织全区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召开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公益保护问题。

三是多点发力齐突破,破解公益诉讼“案源少”难题

改变以往“坐堂办案”工作模式,结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专项监督活动,拓宽线索渠道,取得明显成效。年均发现监督线索超百起,诉前检察建议数量名列全市前茅。如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对辖区内某河道周边因大型集市垃圾堆积、污水存积问题,督促街道办事处进行整治,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人大代表给予充分肯定。

二、聚焦创新“三项举措”,着力提升公益诉讼工作品质。

一是建立内部协作和外部配合机制,凝聚监督合力

对内推进“全程参与、一体化办案”机制,成立由刑检、公益诉讼检察官组成的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专业化办案团队,从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开始,同步开展公益诉讼线索研判、证据材料搜集,提起刑事公诉的同时,一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赔偿环境修复等费用,最大限度实现了对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对外与行政机关在线索摸排、调查取证、信息共享、技术咨询等方面强化配合协作,共同推动公益诉讼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是建立诉前会议和专家咨询制度,提升监督水平

为有效解决实践中某些重大事项须依靠多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制定了《关于行政公益诉讼诉前会议实施办法》,组织被建议单位及相关部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确保整改落实到位。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委员,发挥“外脑”优势协助办案,提升监督水平。

三是建立公开审查和公开宣告送达制度,确保监督规范

公开审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听取行政机关对执法工作和整改事项的意见建议,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确保检察监督准确规范,增强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

三、聚焦实现“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公益诉讼工作质效。

一是将诉前程序和提起诉讼相结合,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

牢固树立“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状态”的理念,强化诉前监督、沟通、协调,全面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履职纠错。2017年以来,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2份,98%的检察建议相关部门均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对经诉前程序仍未取得监督实效的案件,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依法提起公益诉讼,切实保障公益诉讼的诉求得到落实。2017年以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件,追回被骗国有资产499194元。

二是将办理个案和办理类案相结合,有力提升了监督质量和效率

树立精品案件意识,以个案促进类案监督,扩大监督效果。如就媒体多次曝光外卖“黑作坊”问题,向食药部门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13件,对部分无证经营商家及外卖平台进行治理,提升了全区网络餐饮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将案前、案中、案后相结合,实现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制发检察建议前,与行政机关充分沟通。发出检察建议后,全程跟进监督主动提供法律帮助。结案后,协助完善制度确保监督长效化。如督促水利部门向20家企业追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96.8万元的过程中,协助其解决收缴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完善相关收缴制度,该部门领导对此深表感谢。(城阳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