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澜阁】一刀一划,人和之美——张伟篆刻作品欣赏(三)

2019-08-20 20:03 半岛网阅读 (84382) 扫描到手机

>>>作者简介<<<

著名书法家张伟先生的《两步斋印稿》,近日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张伟,字绩之,别署两步斋主、金湖草堂,祖籍山东潍县。1957年生于青岛。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印社副社长、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山东省文联委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驻会)、青岛市文联秘书长,青岛市政协九、十、十一届委员。

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第三届书法篆刻展、山东省第二届篆刻展评委。

张伟先生在青岛市书协驻会二十余年,为青岛市书法篆刻事业的发展和协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工作之余,他潜心研习篆刻艺术,尝问道于苏白先生及诸多师友。其印作根植传统,涉猎诸家,浑朴典雅,构思精妙,用刀沉着,不逐时风,深得同道的一致好评。

此篆刻集收录了他各时期的印作247方,较全面地展现了张伟的篆刻风貌和艺术水平,也必将为岛城的书法篆刻届留下清清晰晰的印记。

前 言

乙丑冬至,山东印社在济南召开社委会。正红兄提议,以『山东印风』为题,每人出本篆刻集,一来为山东印社成立十周年增些内容,二来印社同道也可整体地展示一下创作情况。此举立即得到大家的认同。

在回青的路上,气温骤降,风雪交加。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思及这几十年我对书法篆刻的研习之路,不由生出些感慨。

记得在一九七五年,我刚拜蔡省庐先生为师学习书法。那时对篆刻的印象甚是模糊。在赴苏州旅游时,我于沧浪亭边的一个小店里,花一角钱,买下两块小小的寿山石章。那印底已被磨掉,显然是『文革』时留下的旧物。回青后以刻蜡板的铁笔,抠了一方名印,这就是我『刻』的第一方印。从此,我对篆刻有了些兴趣,陆续开始为其用心,偶刻几方章,便请苏白先生及同好们指点一下。苏白先生为人真率,于印于事分析得鞭辟入里,使我获益良多。只是那时刻印与学书法相比,所用功夫差别甚大。直到一九八五年,山东书法家协会在青岛黄海饭店举办了一次现场刻印评选,我纔得以聆听了蒋维崧先生的讲座,认识了山东篆刻界的诸多同道,学习方纔自觉起来。

不入其道,不知其难。一旦置身于印章的浩瀚之海,纔知道要学好游泳是一件多么难的事。『秦汉玺印古朴典雅,后学芸芸,多宗其脉,悟其神,仿其意,临其形,然师古不泥,刻意出新者,寥若晨星,足见斯事之难也。』这正是我当时的由衷之叹。

一九九四年,我被调入青岛市文联,分管书法协会的工作。事务日渐繁杂,印也刻得少了。因为一向懒散的我,有时随意奏刀,刻就送人,连印蜕也没留,这实不足训。念及自身所好和从事的工作,深知书法篆刻将伴我一生,随意如此,这确又不是件小事了。这次出版篆刻集,翻捡过去的印章,实在找不出几方满意的。但觉所刻之印,石材质朴,印风平实,虽缺乏神思佳构之妙,卻少了哗众取宠之嫌。如果不是印社举倡,我这些印,也难以不揣浅陋,集结成册,以呈方家赐教。

『水魄山魂聚此岩,声徊旷古撼黔天。我思溯水云边去,且挽清风看大千。』拙作《黄果树观瀑》是写了我的一种心境,而这抑或不是一种艺术上的奢求呢?不管怎样,艺术的创作是要给人们看的,而人们希望看到的是美的东西;我知道篆刻艺术是美的,而这本篆刻集里的印并不完美,这正是我要为之汗颜、为之努力的。

我真诚地感谢我的家人和在各方面给我关心帮助的同道、朋友。

乙丑夏月张伟于两步斋

>>>作品欣赏<<<

徐守训 夷安人

▲杨在茂印 书为心画

▲五风十雨

▲省庐之玺 夷安蔡氏

▲李恺心玺 白梅齐主

▲妙手偶得之

▲杨越

▲得意不忘形

张 伟之玺

▲徐修太 李恺心

肖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