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充分展示中华...
从缺医少药到智慧医疗 89岁医生张默道讲述青岛医疗变迁史
不久前,年近九旬的张默道还坚持为病人看病。
过去,张默道(左一)在简陋的手术室里为患者做手术。
文/半岛记者 齐娟 图/青大附院提供
在汽灯下,在课桌上,为病人做胃大部切除手术;就地取材用绣花针给病人缝合头皮;医院里只有一台X光机,还要供几个科室一起使用;手术室里只有三张手术台,没有空调,天热的时候只能用冰块降温……今年89岁的张默道已经从医66年,这些年她经历了医疗行业从缺医少药,到电子化、高科技设备等应有尽有的智慧医疗时代。
父亲成了她的“标杆”
青大附院普外科教授张默道从医66年以来,为上万人次实施过手术,“我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我从小受他的影响,四岁起就想做一名外科医生。”张默道说,父亲是一名留学美国的医学博士,她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工作非常辛苦,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看到他为抢救病人忘记吃饭耽误睡觉,那时,她就问爸爸,“你天天这么辛苦,不累吗?他说他是个医生,只要病人好了,他就不觉得累。”张默道说,父亲的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从那时起她也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医生。
“新中国成立那年是我在山东大学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读书的第一年。”张默道说,毕业后她就在医院里实习工作,一直到现在。
土炕上给患者切肿瘤
张默道年轻时,中国整体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她工作之初,医院全院只有内科、外科与妇产科三个科室。各科室共用一台X光机,供照相、造影使用。“现在科室分得细了,医生管好自己那一摊就行了,以前医生还得自己给病人做检查。”张默道回忆说,那时候病人就诊时,她要亲自给病人做血、尿、大便常规这些检验,写病历、手术、换药、查房也都是由她一人完成。“那个年代医生很少,星期天加班工作是常有的事情,有个洗衣服的时间就非常高兴了。”张默道说。
上世纪60年代,张默道曾经先后十四次下乡,参加巡回医疗。平度、胶州、莒南……每回下乡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下乡期间不只是给病人看病,割麦子、砸石头、修沟渠,这些苦、脏、累的活儿她都干过。
乡下医疗缺医少药,没有医疗器械的状况很常见,张默道却一次又一次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过去很多年了,有些事情却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有一次我下乡的时候,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头磕在了磨盘上,流了不少血。那会儿没什么医疗设备,我用绣花针给老人缝合裂伤的头皮。”张默道说,还有一次,一名农民尾椎骨长了一个像大尾巴似的肿瘤,因为害羞拒绝到医院做手术,为挽救他的性命,她在病人家的土炕上为他做了局部肿瘤切除术。“那个时候都是就地取材。”张默道说,还有一次,土枪走火,在一名农民的肚子上留下了60多个弹孔,没有无影灯,她就在汽灯下为他做手术,缝合肠子上的弹孔,一共缝了200余针。
从设备单一到智慧医疗
在她工作之初,没有太多医疗设备辅助,医院里只有一台X光机,还要供几个科室一起使用。张默道说,她总结出了“望、扪、扣、听”的检查法。这样的医疗条件,也练就了张默道的“B超手”、“CT手”,她的双手堪比机器,哪里有状况,一摸便知道。现在张默道主要看的是乳腺和肠道疾病患者,患者乳腺有肿块、增生她一摸就能摸出来。有实在不放心的、愿意做CT的,再让病人去做CT。但是照出来的结果都和她用手摸的一样。
“我刚工作时,手术室只有三张手术台,后来增加到了六张,那会儿没有空调,天热的时候我们就找几块冰,然后放上盐降降温。”张默道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她只要上了手术台一天就不下来,中间不上厕所也不吃饭。
现在的青大附院已经实现多项5G远程高难度问诊手术。世界首例5G超远程自主原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国内领先的5G远程超声等多项5G智慧医院项目在青大附院落地。未来,医院将使用5G网络,逐步实现“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
以往,张默道都是自己手写病历和材料。随着条件逐渐好转,医院开始要求无纸化办公,采用电子病历,而且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在科室落地。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医院的节奏,她在83岁时开始自学拼音和打字。
一本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她主要的学习材料。经过不断练习,现在的张默道可以自如地操作电脑。“医院医疗条件的快速提高促使每个医生都在不断学习的路上。”张默道告诉记者,以前最常见的病种有胆道蛔虫病、肠梗阻、门脉高压症、烧伤、外伤。现在则分科很细,又有了心脏外科、脑外科等,而且仪器也越来越先进,作为医生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坚守初心坚持工作
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的张默道“退而不休”,一直在门诊坐诊,众多患者慕名找她看病。行医60多年,张默道给别人看了一辈子病,自己却有三次与癌症抗争的经历。1979年,她在烟台教学期间查出胃癌,那次手术切掉她60%的胃,那之后,很多平常爱吃的饭菜她都不敢多吃了;1997年,她的胃癌发生转移又接受了一次手术治疗;没想到,今年她的胃癌又复发了。
“老师这个年龄应该好好休养了,我们多次劝过她休息,但老师已经把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了。”张默道的学生青大附院普外科主任周岩冰说道,老师生活上追求简单,工作上一丝不苟,关心科室的发展,这些年,她留给他们的不只是她高超的技术、对病人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她对医学那份执着认真的精神。在治疗过程中,她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大问题,看诊时她非常仔细,总能发现旁人觉察不到的变化。在更大程度上,她是医院的一种象征和精神指引,这种精神我们无法超越,只能以此为指引。“老师的精神不仅感动着我们学生,而且还是整个行业的典范。”
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对工作的严谨认真,以及对病人的无私付出,张默道先后获得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市级的荣誉称号。在85岁高龄前后,张默道先后获得了中国最美女医师、山东省卫生计生系统服务标兵、青大附院终身医学专家、感动青岛人物等称号。而从医这些年来,她也培养出了很多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我是个医生,我只会看病,所以特别珍惜时光,我也知道今后的日子不多了,在最后的日子里,我就想做自己这辈子最喜欢也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病。”张默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医生的天职阐释得淋漓尽致。她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照亮无数患者生命之路的同时,也在默默坚守初心,在医者仁心的大道上,完成自己一辈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