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19天完成南黄海“体检”,“科学三号”顺利返青

2019-12-06 12:40 半岛网阅读 (49318)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徐杰

6日,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执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健康海洋”秋季联合航次南黄海航段的“科学三号”科考船顺利完成科考任务,近日返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据了解,本航次共计19天,期间遭遇了5次较强冷空气,科考队员克服困难,完成了7个断面共计49个站位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浮游生物、海洋生物等多学科调查内容,为该海域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夜间CTD作业,科考队员提供

据了解,“科学三号”科考船本航次科考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烟台海岸带所、南京土壤所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21名科考队员,徐勇担任首席科学家。科考人员介绍,进入冬季,在高压气团影响下,黄海海域冷空气频发、环境极度恶劣,在19天的航次科考中,科考队员共经历了5次较强冷空气,严重影响了科考作业进度。面对困难,科考队员没有畏惧和退缩,在首席科学家和船长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争分夺秒地开展科考作业。

夜间雨中进行阿氏网作业,科考队员提供

“我们顺利完成了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共计49个站位的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浮游生物、海洋生物等多学科调查内容。”航次首席科学家徐勇介绍,在本航次科考执行过程中,他们利用SBE911Plus CTD剖面仪设备获取的水样,来测量不同站位不同深度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叶绿素、营养盐等多种海洋水文化学参数,这对研究目标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三号”抵达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

并通过箱式取泥和阿氏网作业获得了珍贵的底栖生物和贝类样品,对研究该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迁移规律至关重要。此外,科考队员还利用船载自动气象站、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设备,实时获取大气参数和海流参数,实现了三维立体的海洋观测效果,为海域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记者了解到,“健康海洋”联合航次由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面向全国涉海科研教育单位和科学家开放共享。通过共享航次实施,大力推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高效共享,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船共管、共用、专业运行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