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警钟 野味之痛期待立法祛除悲伤

2020-02-26 07:2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12497) 扫描到手机

大量猎捕、贩售野生动物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受访者供图)

漫画《因果》 洪琥 作

半岛记者 刘丹阳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还未完全确定,但此次疫情的发生却与十七年前的SARS如出一辙,都指向了野生动物,这是一场与“野味”关联密切的灾祸。然而,野味市场遍布全国,城市乡村、森林戈壁、地下线上……在利益驱使下,这个染血的庞大网络,将无数野生动物,输送至野味食客的餐桌。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这项《决定》的出台,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共同期盼的结果。

此前,半岛记者曾采访到多位长期在华南地区从事野味市场调查举报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他们在揭露“野味产业”的同时,也表达了希望重修立法、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强烈意愿。不仅仅是他们,普通民众、媒体、高校学者,法律从业者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呼吁禁食野味,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如今,《决定》已经出台,可以预计,接下来相关立法的调整完善也将逐步启动,人们共同诉求的实现指日可待。

>>>食客素描

自负地认为危险不会到来

长期活跃在华南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尹山川,在看到《决定》出台之后,对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支持,并且十分期待《决定》中的条款在将来能够写入法律。只不过,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受损,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这个改变的代价来得太过惨烈。

谈及如何形容接触过的盗猎者、贩卖者以及追求野味的食客,尹山川用了一个词:自负。他说,这些人并非不知道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病毒,接触、食用它们的风险很大。但是,每个人都不以为然,不认为危险真的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尹山川表示,作为食用野味的重灾区,华南地区的野味食谱千奇百怪,对野味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市场规模较大,种类也齐全。即便是县级的小型市场,也比其他地区的一些大市场更“包罗万象”。在这些野味市场上,随处可见旱獭、果子狸、貉子、水貂、蝙蝠、竹鼠、狐狸等野生动物,甚至还有流浪猫。

太多人把野味看作自然的馈赠,殊不知,这一切早已在暗中被标好了价格。许多人认为吃野味大补,并对此深信不疑。“经历SARS之后,他们并没有长记性。”尹山川说,“仍然在吃穿山甲、果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而且吃得更凶了,禾花雀、中华穿山甲几乎被吃绝了。”

尹山川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决定》能够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希望这个《决定》能吹响全面禁食野味包括非传统养殖动物的号角,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野味市场

合规证件反成“免死金牌”

往年,春节期间,各地的野味需求暴涨,许多农贸市场都出现了公开交易野生动物的现象。不少野味市场比起华南海鲜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志愿者透露,多数市场卫生条件很差,只是拿水冲一冲,根本谈不上消毒和防疫。

志愿者田扬(化名)表示,其实,在猎捕、收购、运输、宰杀烹饪过程中接触到活体野生动物的风险最高。联想到这次疫情,田扬坦言,之前暗访调查时,自己没有任何个人防护措施,连口罩都没戴,完全暴露在潜在的病毒风险之中,去现场的执法人员也是一样的情况,“现在想想,真是有些后怕”。

理论上,经营者需获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野生动物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检疫许可证》等证件,才能养殖或贩售野生动物。但实际上,原本为规范市场发放的证件反而成了洗白非法行径的“免死金牌”。多名志愿者透露,很多时候,志愿者举报之后,执法人员赶来一查,商贩有证件,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或者象征性地收缴一小部分。

“持证”商贩看似合法,但深究起来,许多证件上列举的准许经营种类并不明确,且太过宽泛,这给了不法商贩可乘之机,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普遍。而且,不少声称养殖野生动物的商贩,实际也在收购盗猎来的野生动物。

“养殖很难满足需求,只要盗猎了来,放到自己的养殖场里,野生的就成了‘养殖的’,混在一起很难分辨,监管起来非常困难。”田扬说。

2020年1月29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淳安汾口镇菜市场2起和千岛湖镇西园菜市场1起共3起违规野生动物进行立案调查。田扬告诉记者,1月份他们在浙江多地市场进行调查,曾对上述菜市场进行了举报。“汾口镇的摊贩手里有证,他们当街宰杀黄麂,这些黄麂的腿被猎夹夹断,很明显是盗猎来的。”田扬说。

在执法过程中,一位女士看到摊位被收缴,说道:“这个我昨天交了钱的,我的东西(麂子)怎么办?”还有个年轻小伙说:“千岛湖的鱼不让吃,千岛湖的野味也不让吃了,吃西北风啊?”普通民众对食用野味的危险和危害的认知程度,可见一斑。

这次出台的《决定》中,对全面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也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此外,更是全面禁止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志愿者们认为,这会让执法过程变得有法可依,也会更加顺利。

新闻延伸

全民行动,立起法律屏障

疫情来势汹汹,让野生动物保护这一话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拒绝野味管住嘴”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网友成为了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团队的粉丝,现在许多人都会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网络上发现的买卖、食用野味的行为积极地进行举报。

此前,人们向平台方的举报往往石沉大海,成效甚微。而现在,网络平台也开始积极响应。1月26日,微信安全中心宣布将严厉打击售卖野生动物违禁品微信个人账号,对违规内容和账号进行警告、功能限制、账号封禁等处理。

随着疫情扩散,各项政府政策继出台。2020年1月2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部门联合宣布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1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通知,要求检察机关积极稳妥探索拓展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同日,十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与此同时,学界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19名院士学者公开联名呼吁、30余位上海市人大代表联名提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等6家单位联合建议修法禁食野生动物,建立全面、长效动物防疫法律机制,100多家单位联合署名。

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掀起了一场反对野生动物交易、食用的浪潮,社会各界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呼吁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和完善。此次《决定》的出台,也得益于这场“全民行动”。由此,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将大大增强,对相关违法行为也将建立更为严格的法律红线。可以预计的是,接下来相关立法调整和完善也将逐步启动,最终将形成对野生动物保护更为全面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