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沙子口流传这样一句歇后语:刘墉吃海米 就这一遭了

2020-03-14 14:40 半岛网阅读 (1099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刘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的关系,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馆担任编修,不久又升迁为侍讲,成为其步入仕途的起点。

他与崂山留下了很多传说。

崂山沙子口一带的渔村里,大人孩子都会说一句歇后语:刘墉吃海米——就这一遭了。听老人们讲,这话里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刘墉被奸臣所害,被贬官还乡为民。他带着一家老小到崂山南九水村去认亲。村民们一见刘墉回来了,争先恐后把他接到家里盛情款待。你看,东家送来一条加吉鱼,西家送来一包海米,南家送来小豆腐,北家送来大葱、虾酱……刘墉坐在热炕头上,流着眼泪说:“我刘墉何德何能,乡亲们如此厚爱。刘墉如有出头之日,必当重报!”

第二年,皇上派人请刘墉回京。村民都来为刘墉送行。他们有的送刘墉大葱,有的送刘墉虾酱,还有的送刘墉苞米饼子……刘墉看着善良又贫穷的乡亲,不由眼圈红了,他双手抱拳,说道:“父老乡亲,请回吧,你们对我的大恩大德,我刘墉没齿不忘,我还会回来的!”说着,一步三回头地上了轿子……

刘墉回到京城,很快又得到皇帝的重用。他抽空和家人一起,做了一对漂亮的纱灯,并亲手在纱灯上题字:刘府赠。又拿出自己一年的俸禄,附上书信一封,派人送到南九水村。族长接过刘墉的书信,双手捧着,对全村的男女老少,高声念了一遍。然后,在一阵鞭炮声中,把纱灯高高挂在刘氏祖庙的大梁上……

后来,南九水村和即墨因田地发生纷争,村里便派一刘姓老人背着一面布袋海米,到京城找刘墉。刘墉听后,左右为难,万般无奈中,只好收下海米,并帮助村里打赢了这场官司。老人临走时,刘墉对他说:“刘墉吃海米 就这一遭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不要再来找我了!”后来,这话便在崂山一代传一代,传成了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