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干 敢破敢立 敢打敢拼 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须是青岛

2020-04-26 15:25 半岛网阅读 (109440)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兵

  近两个月,“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成为青岛人谈论的高频词汇。

  “卡奥斯平台有份量,工业互联网是青岛的一手好牌,如何打好就看青岛的表现了。”在一篇分析“北方第三城”之争的网络文章上,这条显然是出自“业内人”之手的留言获得了最高的点赞量。

  更多的“外行人”也对这个陌生的词汇寄托了希冀。这希冀来自于青岛对工业互联网的预判——如果说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须是青岛!

  腾讯和深圳、阿里巴巴和杭州的故事,青岛人早已经听够。错过的已经错过,关键是不能再错过!青岛到底要抓住什么,才能在新经济的风口浪尖上起舞,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焕新这座城市的荣光?青岛一直在思索,一直在探求。

  互联网走到下半场,逐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青岛的思索和探求也变得清晰起来:青岛百余年来始终对实业倾注热情、执着于工业制造,深厚的工业底蕴与互联网碰撞,必定能擦出耀眼的火花。

  疫情的危困孕育着重大的机遇,未来的青岛正在迫不及待地走向未来。4月24日,青岛召开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研究了《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有关文件,分享了海尔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创意报告和市北区、即墨区、酷特智能、双星、中车青岛四方等有关区市、企业的典型经验。

  这像极了一场“隆中对”: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路数打法,对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作出全面安排部署。这更是一道总动员令:工业互联网是属于青岛的机会,青岛有能力,也必须把这一机遇牢牢抓在手中。这座城市,要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崭新姿态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潮头!

      (一)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敢想敢干。

  青岛有敢想的底气。青岛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百余年来始终对实业倾注热情、执着于工业制造的城市之一,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6个大类,拥有像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制造企业。青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头城市之一,拥有1200多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是青岛经济的“脊梁”,是发展与跃迁最坚实有力的起跳板。

  青岛有敢想的冲动。城市竞争,不进则退。宁波和无锡能够在GDP上超越青岛,关键就在于工业。2019年,宁波和无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991.5亿元、3753.19亿元。而青岛为3159.86亿元,比宁波、无锡分别少了831.64亿元、593.33亿元。2019年,青岛与宁波、无锡GDP的差距是243.81亿元、111.01亿元,可见差就差在工业上。互联网走到下半场,逐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正是青岛立足工业优势重新回到“巅峰”的机遇。

  青岛有敢干的实力。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模式和全新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支撑了当今世界物质资料生产中,从生产驱动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转变。简言之,用互联网把各类企业汇集到一个平台上,让它们之间的人、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实现互动耦合,用最低的成本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它不局限于工业,而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平台,既赋能新产业,也赋能传统产业。

  眼下,这样的平台已经在青岛出现,甚至是领先级的存在。海尔提出“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的规划,海尔作为物联网生态企业,卡奥斯平台居十大国家级双跨平台榜首,在全世界也排在第一梯队。平台已经聚集了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仅省内就有4.8万家中小企业和1.7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平台。卡奥斯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具备了为百业赋能的基本条件。青岛要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毫无疑问应当进一步培植壮大卡奥斯平台,打造成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阿里巴巴”。

  当然,工业互联网业务链条长、模型复杂,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或几个综合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所有行业、所有领域的问题。这就需要打造若干专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去年,青岛举办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会议,邀请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聚首,一起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它们都是重要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要发挥好这些平台的作用,围绕工业互联网各个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对企业实施专业化培训、创业和智能化改造,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高地。

  青岛更有敢干的谋略。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整合资源、整合产业的平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其意义不仅是赋能工业生产,还在于通过这个主题,为青岛正在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传感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条注入了“魂”,对青岛的企业快速地、大面积地赋能,进而与新旧动能转换、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集群等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敢破敢立。

  在青岛,诸多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的企业,正在以不同方式逐步变革自我。1995 年,企业家张代理在青岛创立了“红领”品牌,从事服装成衣生产与销售。此后的十数年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红领”更是一路杀出,其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消费结构的突变,服装行业整体下滑,“红领”也遭受到了冲击。这家青岛企业没有自怨自艾,以“酷特智能”的炫酷形象,从传统服装行业中就地转型为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以3000多人的工厂为实验室,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现了“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发展,成功打破了工业化与个性化的生产悖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工业互联网现象级企业。

      酷特智能表示,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一家品牌知名、管理科学、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全球定制服装品牌企业。

  高质量发展倒逼企业颠覆自我,重构而生。将视野放宽,格局放大,将一企乃至一城的发展融入世界格局中,更能深刻体会到敢破敢立的迫在眉睫。

  此次疫情带来的,是整个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这种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必然会重塑全球治理秩序,孕育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敢于直面疫情“打碎”的传统行业,更要敢于一把抓住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目前看,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既有的产业链关系、上下游关系、市场供求关系开始松动,这必然会带来全球范围的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甚至市场格局的重构。在重构新秩序的过程中,会催生很多新需求、新模式,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对接供求关系、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为产业、企业搭台赋能。这个平台,正是工业互联网。

  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劳动力、生产资料供应短缺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渗透不足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工业互联网,恰恰能够提高供应链管理、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疫情的倒逼下,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加速起势发展的重大“窗口”机遇。

  青岛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就是既着眼眼前,又放眼长远,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与转动能、调结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化危为机,加快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实现换道超车。

      (三)

  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敢打敢拼。

  美国的波士顿、德国的柏林和汉诺威,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等城市,也都在积极抢占工业互联网高地,青岛面临着不少高水平对手的竞争,而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鉴,这就要求青岛上下勇于创新,提升以专业思维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将抢先布局的先发优势转换为高歌猛进的事业胜势。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产业竞争正处于胶着期,尚未形成完备的市场竞争体系,也没有产生出具有绝对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或平台,“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正成为行业趋势。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谁能率先做大做强,领先一步甚至半步,谁就能率先突围、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在此背景下,做大做强平台成为青岛向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冲锋途中必须抢占的关隘。如前文所述,青岛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已具备了卡奥斯平台“领衔主演”、新兴平台加速涌现的格局。青岛将更注重应用服务平台的打造,为的是降低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成本和应用门槛,尽快让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青岛企业。《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明确要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智能服务等六大新业态、新模式。要瞄准这些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为各个行业和各类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产业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是面向新型工业制造体系和生产服务体系的构建,汇聚各类平台公司、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安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各领域主体,形成跨界融合、开放包容、协同创新的新型产业体系。只有建好工业互联网生态,才能实现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以及在生产、运营、管理和营销等诸多环节的应用,加快构建起企业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格局。”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对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有着清晰且独到的战略眼光,精准指出这场战役的核心战地——生态。

  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庞大的生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必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才从哪里来、技术从哪里来等一系列问题。说到底,就是要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集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去年以来,青岛着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组建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全市创投风投备案基金管理规模已接近1000亿,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全国第一。5G基站开通数量已占山东省的50%以上,建设进度列全国前列,一批头部企业数据中心相继落户,已聚集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

  为打通上游硬件技术、中游信息技术、下游应用场景、终端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青岛将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入推进产业链、集群化招商;加快集聚一批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商等行业头部企业,全面提升关键软硬件产品的本地供给能力;全面开放应用场景,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集中打造高端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智慧模具、绿色建材等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在智慧农业、纺织服装、智慧能源、健康医养、工业服务云等领域培育8个50亿级产业集群,在房车、化工、机械、智慧交通、跨境物流等领域孵化20个10亿级企业,为更多的行业和企业赋能。

  此外,青岛还将通过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引导创投风投、社会资本参与全市3000家企业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项目等方式,解决工业互联网赋能过程中的资金问题;通过将人才奖励、住房等政策下放给用人企业,实施“雁归工程”招引高端人才,加强与高校和头部企业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建设人才队伍;通过与全球顶级科研机构及人才团队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等,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全市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到2022年,在全行业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500个5G全覆盖全融合的应用园区,选树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打造1个国际领先、1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是《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2020-2022 年)》中的一项项目标,数字清晰、任务明确。为确保任务不折不扣完成,青岛将发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培育千亿级产业新生态”这四大攻坚,实施“企业登峰、能力提升、典型示范、产业集聚、开放合作、安全体系建设”这六大重点工程,每一场战斗都明确了“主攻部队”,更有“顶格战法”汇聚起的强大火力。

        一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所强调的——

  “必须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只要是涉及到工业互联网的重大事项,全部坚持顶格协调推进,打造更具感召力的工业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要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与15个攻势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精兵强将,瞄准‘山头’‘碉堡’,全力打好攻坚硬仗。”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青岛已经探索出一条承载青岛人厚望,焕新城市荣光的道路。这必将凝聚更多共识,汇集更多合力,激励更多精彩创意,迈出更多实践步伐。

  上下同欲者胜,共振青岛者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