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 又有三名走失人员找到亲人

2020-05-09 09:49 半岛网阅读 (58122)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记者 刘笑笑 图/半岛记者 高芳

5月8日,从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再次传来好消息——又有三名走失人员找到了家人!经过公安机关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查找比对,核实到了这三名走失人员的身份信息。8日下午,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又来到合作的医疗机构面对面向他们进行了进一步核实。确认信息无误后,5月9日起,将陆续安排受助人员的家人前来认亲或者由专人护送他们踏上回家路。

又有3人身份信息确认

自5月4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启动“照亮回家路”专项行动以来,“小丛工作室”负责人丛淑丽每天都在忙碌和兴奋中度过。5月6日,经过半岛都市报的报道后,在多方努力下,34名走失人员中的卢纪芝找到了她的家人。5月7日,从警方传来好消息,剩余33名走失人员中,有3人核实到了身份信息。

丛淑丽告诉记者,这3名走失人员分别是李成凤、金钧镐和吴彦鹏。他们接受救助后,救助服务中心也对他们进行过人脸比对等,均未找到相关线索。“照亮回家路”专项行动启动后,警方运用高科技手段,查询到了他们的身份信息。通过警方提供的线索,丛淑丽立即联系上了他们的家人。这3名走失人员具有共同的特点是,进入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时间都比较短,最早的是2019年10月9日入站,最晚的是2020年1月21日。他们虽然精神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名字等基本信息。“他们入站后不久,赶上了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他们寻亲的进程。”

与这3名走失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后,5月8日下午,冒着大雨,丛淑丽和工作人员又从救助服务中心驱车赶往位于崂山区北宅的合作医疗机构,对暂住在那里的这3名走失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信息核实。

询问中有很多无效信息

到达合作的医疗机构后,在医院接待室,丛淑丽与走失人员一对一交流询问。看到丛淑丽后,李成凤并不感到陌生。得知她的父亲马上就要来接她回家,李成凤看上去有些高兴。“他的腿好了吗?”李成凤问,“他之前摔着腿了,腿脚不好了。”

丛淑丽问她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李成凤看上去有些茫然,“我不记得了。”在李成凤有些混乱的叙述中,记者听出了大概的情况。李成凤大约2011年生过一个男孩,如今上小学了。她一直跟父母租住在青岛,去年10月从家中出来后走失。

在丛淑丽询问核实信息的过程中,李成凤仿佛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而这样的情形,丛淑丽已经习以为常。“大部分走失人员都存在精神障碍,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的回答经常似是而非,很多信息都是无效信息。这就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当面沟通,不断核实,从中查找出有效信息。”

与李成凤不同,30岁的吴彦鹏则明显话不多,而且口音较重。通常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需要丛淑丽耐心地问上一遍又一遍。在询问中,吴彦鹏只记得自己父母的名字,自称是2019年独自坐车来青岛的。对于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吴彦鹏一概表示记不清楚。

这三名走失人员中,40岁的金钧镐是精神状态最好的。通过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得知金钧镐的消息后,身在青岛的表妹已经打电话到医院联系上了金钧镐,并表示近期将接他回家。“我也不知道我是哪年来的青岛,反正好几年了。”金钧镐说,他还有个老父亲在延吉生活,表妹接走自己后,他要赶紧回家看看自己的老父亲。

每周都要见面寻找线索

对这三名走失人员的信息核实完毕后,丛淑丽又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其余4名走失人员的信息。这4人都是丛淑丽从33名走失人员中挑选出认为可以进一步询问的。“我们每周都会来医院对他们进行当面询问,寻找线索。回去后,会根据询问结果进行分析。对那些有线索的,会立马进行进一步追踪。”丛淑丽说,他们也会不断跟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走失人员的精神状态,有的走失人员经过治疗后,精神状态会逐渐好转。那么,丛淑丽他们也要赶紧赶过来对他们进行当面交流问询。

汪玉权(小名小龙)是丛淑丽寄予希望的一名走失人员。他身材矮小,只有1米左右。在询问过程中,汪玉权非常配合。他说,自己今年42岁了,但不记得自己是哪年生人,属相是什么,也不记得有其他亲人,只记得从小跟干爸爸生活在一起,干爸爸的家在胶州市里岔镇河流史村。“他60多岁了,叫史宗海,以前带我在李村河底拾破烂。”对于干爸爸的联系方式等其他信息,汪玉权一点也记不起来。

丛淑丽在和汪玉权沟通。

虽然这次询问此前已经重复过多次,但是丛淑还是从中发现了新线索。“他之前说他住在胶州里岔河流史村,我们查询并无此人。这次他说是他干爸爸住在那里,也知道了干爸爸的名字,我们回去通过这条线索,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干爸爸。”

■困难

走失人员口音重不好沟通

也有询问多次,并没有获得更多有效信息的情况。自称老家湖北宜昌的温泷,在当天询问过程中,又忘记了母亲的名字。而此前,他曾称母亲叫黄宝梅。温泷自称45岁,不记得自己哪一年出生,称自己从6岁多就在菏泽生活,记不清是哪一年快过年的时候来到了青岛。这些信息跟之前丛淑丽询问的信息相比,再没有更多新线索,让丛淑丽有些失望。“我本来通过医生了解到他的精神情况比之前好了一些,以为会问出更多线索呢。”

44岁的吴国庆的方言口音很重,说话时开口幅度又很小,吐字非常不清楚,丛淑丽即使不断问很多遍,也无法听清楚一句话说了什么。实在没办法,丛淑丽又问吴国庆是否会写字,让他将家庭住址写到纸上。吴国庆拿起笔,迅速在纸上龙飞凤舞起来。本来以为看到了希望,结果丛淑丽却发现,吴国庆写的犹如天书。无奈,丛淑丽又只能让吴国庆口头表述,她赶紧拿出手机录像。“我把他说话的视频录下来,回去发给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志愿者,通过志愿者的力量来辨别口音,看看能不能获得有效信息。”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丛淑丽分别见了7名走失人员。“今天收获不是很大。”丛淑丽笑笑说。不过,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走失人员的信息就是被我们这样一点一点地问出来的,有一些受助人员表达能力差、口音重,再加上精神状态不好,不会写字,沟通起来非常困难。

在接待室,记者看到,当天前来接受询问的走失人员,精神状况看上去都不错。丛淑丽说,事实上,他们刚被送到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的时候,很多人精神状态很差,衣衫褴褛。不过,经过医院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大多数受助人员会有所好转。“有些受助人员的治疗进展缓慢,我们也会耐心为他们治疗,希望他们早日好转,尽快找到家人。”合作医疗机构的医务科主任毕海文说道。

丛淑丽介绍,对于三名已经联系上家人的走失人员,青岛市救助服务中心会进一步与其家人沟通,从5月9日起,将陆续安排受助人员的家人前来认亲或者由专人护送他们踏上回家路。

30名走失人员还在“流浪”!转发扩散,帮他们照亮回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