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创建 成市民触摸历史的窗口

2020-05-16 10:02 半岛网阅读 (8587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宝藏,一个听起来遥远又古老的名字。

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中,人类繁衍,朝代更迭,岁月变幻,悄无声息。然而,历史并非不留痕迹。一部分先人使用的器物或者创作的工具、用具,或被深埋地下,或被收藏起来,当尘封的古董抖落灰尘,重现天日时,后人不由得发出惊叹:原来它们如此精美,如此珍贵!

1905年,爱国实业家张骞创立南通博物苑,开启中国博物馆先河时,青岛正处于德国租借时期,1912年,时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时,青岛也进入博物馆筹建的快车轨道。这一年,大批逊清遗老拖家带口来到青岛,带来了诗书典籍,也带来了大量的文化藏品,他们曾为清政府高官大员,手头不乏传世珍品。“劳乃宣、刘廷琛、赵尔巽、吕海寰、吴郁生、陆润庠、王垿等人无不以古籍和金石字画的收藏而闻名”(《话桑麻,忆先贤》)。

1926年,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创办的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正式成立。4年之后的1930年8月,中国科学社在国立青岛大学召开第十五次年会,时任国立青大图书馆主任的戏剧家宋春舫和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气象学家蒋丙然,将筹建水族馆及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的计划倡议书分给大家,得到了当时参会的蔡元培等人的支持。经一年的多方奔波集资,水族馆于1932年5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青岛第一家博物馆。蔡元培的再次参与,让他与青岛、与博物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创建,成为市民触摸历史的窗口。

半个世纪之后,再次进入青岛市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岛市博物馆捐赠者荣誉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可以看到张公制、张铮夫、刘少山、黄公渚、栾宝德、张伯驹、王统照、郑爰居等的名字,他们都曾将为青岛博物馆事业做贡献,大多数甚至将自己多年的珍藏交了出来。“青岛文博之父”郑爰居为了抢救文物,甚至变卖平原路2号别墅,抢救性地购买大批古籍善本、金石字画和青铜器。他1952年在惜福镇李家宅头村发现了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并将许多典籍捐献给青岛市博物馆和图书馆……据悉,市博物馆成立以来,大约有5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赠个人珍藏。所藏的逾万件国家三级以上馆藏文物中,大约有15%来自个人捐赠。

边走边与橱窗里的文物对话,聆听白玉蝉(清)的鸣叫,铜雁(明)的低吟,嗅驮童蟾形铜熏炉里的香氛,欣赏字画里的山水,触摸石像的印痕,开启博物馆寻宝之旅。

青岛市博物馆文保部副主任罗琦先生介绍,判断一件文物的价值,要看其艺术、科研、史料的价值,以及稀缺性、独特性。本着这样的专业标准,我们最终与一件漆器——被评为一级甲等的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进入视线。

细致圆润,润红亮丽。最为精致的,当属画面上技艺高超的人物和风景雕刻。下棋的老者,姿态各异,各怀心事:举棋未落者,犹豫不决;抱胸而坐者,深思熟虑;旁坐观棋者,笑而不语,配上庭院屋舍,花草树木,静谧而安详。跟随一位老者的童子和端茶而来的童子让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趣。是树叶在摇晃吗?是否有微风拂来?是潺潺水声吗?是否有山泉流过小桥?

这件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代表了永乐年间工匠顶级的雕漆水平,它见证了雕漆工艺子承父业,也是明朝历史的记录者,在巅峰之后,剔红工艺衰于清朝,它用自身的精巧,向世人展示了漆器最耀眼的光芒!

李汝宽家族,将多年来珍藏的25件宝贝捐出,陈列于展厅,让市民得以跟流失的时间对话,长长的文物名录:明嘉靖剔红双龙戏珠纹盘、明万历戗金彩漆双龙戏珠倭角方盒、明嘉靖剔红楼阁人物纹圆盒、明嘉靖剔红九老图圆盒、宋代花瓣式朱漆碟、元代黑漆嵌钿亭台人物纹盒、明永乐剔红亭阁人物博弈图盘、宋代定窑内刻花小碗、元代青花团菊花纹小盏、唐代三彩小罐、唐代三彩小执壶、明早期剔犀如意云纹梅花型盖盒、战国彩绘漆镇墓兽、西汉漆耳杯、南宋黑褐漆葵口茶盘、明嘉靖剔红狮子戏绣球盘等。它们的价值,早已升华,在博物馆的记录里,浓墨重彩!

传承靠的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作为这座城市中的记录者,我们将徜徉于博物馆中,寻找青岛宝藏,挖掘埋藏已久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