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百万投资项目非法揽储近2亿 黄岛检察院: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嫌疑人提起公诉

2020-06-24 16:2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9502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尹彦鑫 通讯员 张丹 黄娜

假称政府投资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借高利率回报名义大肆宣传,并不时披上慈善外衣对公司进行包装,非法揽储近2亿。近日,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对丁明虎提起公诉。

非法放贷尝甜头 成立公司来帮忙

2012年,24岁的丁明虎开始在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中放贷赚钱,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头脑灵活,没多久,就发现了这其中的商机和窍门。

2012年底,丁明虎成立了一家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摸索着“生财之道”。他在2013年5月变更该公司经营范围为:企业投资咨询、房屋中介服务、财税信息咨询(不含代理记账)、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2015年5月再次变更公司经营范围为:企业投资咨询(不得经营金融、证券、期货、理财、集资、融资等相关业务)、房屋中介服务、财税信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

2016年, 丁明虎将该公司更名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采取发放宣传单、组织宣传活动的方式,打着投资旗号,许诺高利率年息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扩大规模 多管齐下拉投资

在经营管理上, 丁明虎也是一把“好手”,他招聘了多名业务员,组建3个业务团队,同时,又在城乡郊区及农村成立了3个分理处。

“业务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发放宣传材料,一般是去街头、市场等人员密集处发放公司宣传单页。将拉拢的人带来公司,公司专门设有宣传讲解人员进行讲解,客户有意向投资的,再找业务员办理手续,签订合同、往公司交款。” 丁明虎说。

丁明虎要求业务员在微信朋友圈内对公司进行转发宣传,并对业务员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同时,针对客户不同投资存储期,制定了7%—17%不同利率,对于大客户,单独制定不同收益方案,吹嘘最高年化收益最高可达20%。

3个分理处更是打着高额利息回报、保本付息等口号取得农村老年群体信任,许多老年人将养老金、务农收入纷纷投进该公司,不少老年人甚至不识字,更不用说具有防范意识。

做慈善上电视 只为增加知名度

2017年7月, 丁明虎又成立一家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他宣传材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公司实际经营投资120万,用于租赁土地种植石斛、建了几个石斛大棚,虽然项目工程款、员工工资、绿化费用仍有拖欠,但丁明虎却对外宣称已建成北方第一大石斛产地,属于政府大力扶植的现代农业项目。

在丁明虎的宣传中,客户们的钱也正是用于投资了石斛这样有广阔前景的项目,才会有如今这么高利率的回报。有的客户随时提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又会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来投资。

为进一步吸引投资,丁明虎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社会知名度。他一方面策划几千元的慈善项目,如为学校捐助牛奶、赞助各种比赛活动等,另一方面,丁明虎还通过新闻媒介等进行宣传,甚至走上了某电视台的财经类栏目。

一番操作后,公司知名度大升,前来投资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2016年到2019年仅三年时间,丁明虎利用实际控制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达1.9亿余元。

2019年5月5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丁明虎经营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无法提现,大量投资人在公司门口聚集。经审计,该公司未兑付储户金额近6000万元,涉及投资群众多达1038名。

检察官提醒:

1、凡是承诺保本保息、高额收益、无风险的投资项目,都要加倍提高警惕。

2、有公司和营业执照不代表国家许可募集资金,从事金融业务需要单独的批准,必须具备金融业务资质才可以经办投资理财项目,投资理财时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者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这“两看”缺一不可。

3、正规理财无需频繁造势,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记住要“两不”:不接受蝇头小利的诱惑,不要被政府投资的相关宣传所蒙骗。“利”字旁边一把刀,天上不会掉馅儿饼。

4、高新产业、现代农业技术固然需要社会资本支持,但对相关领域毫无了解,就跑步入场一掷千金,非常容易落入“假项目真集资”的投资圈套。打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是不法分子的惯用伎俩,对于眼花缭乱的“高新技术”,广大群众一定要多方考证、细致判断。牢牢记住,无论企业名气多大,获得过多少荣誉,有多少高新技术支持,在没有金融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情况下,都不得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

(文中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