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杨振声缔造的教授群

2020-07-07 00:47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40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张文艳

提到国立青岛大学,人才济济是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青岛人的骄傲。校长杨振声继承了恩师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衣钵,使尽浑身解数,为青大吸引了梁实秋、闻一多、赵太侔等各界精英人才,并利用人脉关系邀请蔡元培、陈寅恪、胡适、竺可桢等来学校讲学。因着这所大学的关系,群贤毕至,名流云集,为青岛留下了文学作品,人文踪迹,也激励了青岛文脉的传承。正是因为如此,海归派教授们为学校注入了活力,学生思想奔放。迎接高考的学子们肯定都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向往,那么国立青大的学术氛围是怎样的?闻名遐迩的“酒中八仙”又是何种神态?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青大的教授们,领教讲台上下他们独有的风范。

“城市没有文科大学就没有灵魂,一座像样的城市必须有一所综合大学,其中文科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它的人才库、智慧库,是走向学术高端的起源和发动机。山东大学1958年搬走以后,青岛碧海蓝天仍在,却被称为文化沙漠,和这所大学的离开不无关系”。青岛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教授刘增人说。

综合性大学国立青大的开办是青岛的一次全新尝试,这么一个襁褓中的新生儿,如何吸引了如此多的人才来用心呵护?“这都归功于校长杨振声”,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如是说,刘增人如是说,周兆利如是说,这成为大家的共识。

杨振声是当年北大的风云人物,《新潮》杂志的创办人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曾两次被捕入狱,后考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当蔡元培申请在青岛办一所大学的愿望付诸实现后,他首先就把橄榄枝伸向了这位得意门生。杨振声辞去院长职务,来到了山东老家。这一年,杨振声四十岁,不惑的年纪。

杨振声是个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玉君》,被鲁迅称为是“极要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家”,他更是个教育家,曾在青大发动过以结构调整、内容更新为主旨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据半湖居士在《老山大与醉八仙》中称,他带头开设了《小说作法课》,并把新文学课提到与《诗经》《楚辞》等旧文学研究同等的地位,“当时李云鹤和沈从文的未婚妻张兆和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便经常去旁听杨振声的课,讲师沈从文和后来到山大的老舍也开《小说作法》课程,即发端于此”。

而实际上,杨振声还是个聪明的伯乐。他不但善于发掘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吸引人才。梁实秋曾在《忆杨今甫》一文中,回忆了杨振声拉拢他们的情景:“1930年夏,今甫奉命筹备国立青岛大学,到上海物色教师,我在此时才认识他。有一天,他从容不迫地对闻一多和我说‘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儿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这‘先尝后买’的办法实在太诱人了,于是我和一多就去了青岛,半日游览一席饮宴之后,我们接受了青岛大学的聘书。”“除梁实秋、闻一多外,楚辞专家游国恩、小说家沈从文、现代女诗人方令孺、语言学家闻宥、教育家黄敬思、化学家汤腾汉、生物学家曾省之、物理学家任之恭、化学家傅鹰等均被聘请到青岛大学任教。其阵容之齐整,在全国大学中屈指可数”,周兆利说。

人才来了,杨振声并非“万事大吉,高枕无忧”,而是经常和他们交流,他们会在校长办公室品茶谈诗、煮酒论文。于是,文艺沙龙和定期雅集出现了。酒中八仙就在这种背景下“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