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20多年抓获2000余名嫌犯 他曾“秒读”找出杀人疑凶

2020-07-29 15:4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5424)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孙桂东

小区2100多名16岁到45岁的男性,他能过目不忘;辖区发生警情,他曾依靠扎实的基础工作,“秒读”存在脑中的大数据,抓获犯罪嫌疑人;从警20多年、亲手抓获过2000多名违法犯罪嫌疑人……他就是李沧公安分局振华路派出所刑事副所长孙伟。近日,记者就走近这位老刑警,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曾“秒读”找出杀人疑凶

1997年,刚踏出警校大门的孙伟成为了李沧公安分局的一名派出所民警。“当时没大有电脑,经常要靠人脑。”孙伟告诉记者,当时计算机技术尚未完全普及,要当好警察,必须在脑子里记住足够多的信息。21岁的孙伟和同事们每周都要进社区,在居委会大叔大妈的协助下,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楼座、每一个单元。“我现在都忘不了,我辖区有2100多名16岁到45岁的男性。”孙伟告诉记者,哪些人有过前科,哪些人有不良嗜好,他当时都记下了。到最后,谁家进门的右手边是厨房,谁家进门左手边是厕所,他连户型都摸得门清。

10多年前,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来到孙伟所在的派出所,称一名涉嫌杀人的男子很可能藏匿社区。“他们说这人平时不大爱出门,有点秃头,又简单描绘了一下其他体貌特征,我一下想起来辖区的确有这么个人。”孙伟回忆,当天上午,他和刑警支队民警赶赴男子家中,当场将其抓获。经查,这就是刑警支队民警要找的犯罪嫌疑人。

记下2000多张面孔  人工存储“大数据”   

孙伟告诉记者,身为一名老刑警,他曾运用自己的“人工智能”屡破大案。10多年前,辖区发生了抢劫出租车司机的案件,受害人都反映,作案者是一个本地口音、个子不高的男青年。孙伟判断出,这名男子很可能是一名没有正当职业的本地男青年。“我们基本上都知道,这样的年轻人会去哪些地方,有哪些人可能知道或者认识他们。”孙伟称,他和同事在李村、沧口一带的录像厅、游戏厅排查,很快落实了这名男青年的身份并将其抓获。“他还供出了13个同伙,这些男青年都是交叉作案,从事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孙伟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陆续抓获了这个团伙的其他犯罪嫌疑人。

为了打击、震慑街面违法犯罪行为,2008年以来,青岛的路面开始陆续加装监控探头,随着这些监控的运用,扒窃、砸车玻璃盗窃、抢劫抢夺等街面的侵财类违法犯罪行为数量直线下降。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新型违法犯罪现象又出现了。“现在公安也讲究‘大数据’。”孙伟称,新形势下,他和他的同事们也学习了“大数据”和其他刑事科学技术,已经有了不少战果。

新技术让刑侦如虎添翼

2019年1月,振华路派出所辖区一所社区医院发生盗窃案件。孙伟调取监控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乘坐的出租车。“我们在监控里发现,他下车后到了一家银行。”孙伟回忆,男子在升平路一家银行ATM及里存了3000元,他们经过调查,落实了这名男子是前科人员徐某。

民警正要展开抓捕时,发现徐某已经潜逃到了沈阳。接下来的一年多以来,孙伟和同事们排查各种工作中获得的线索时,始终没有放弃对徐某的追查。转眼到了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随访成为了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春天,孙伟和同事们发现,徐某竟然在威海,而且因为是外省人员,正在隔离期间。孙伟和同事们立刻赶赴威海,当他们亮明身份,徐某沉默了,很快交代了在青岛盗窃的事实。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说到底,我们的工作,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进步,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孙伟告诉记者,虽然从警20多年,但每当他看见不法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一股成就感都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