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青岛丨名人效应,电影皇后的另类代言

2020-08-17 16: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160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前段时间逛啤酒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创和文案,如今的广告宣传是多方位的,且脑洞大开。俗语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并不尽然。就算流传百年的老字号,也非常重视广告宣传。到青岛市档案馆翻看旧报纸和广播广告稿,参观纺织博物馆,咨询青岛收藏家,得到的广告照片和文案五花八门,这些广告在当时,同样引领了彼时的时尚,美女形象、诱惑的字眼、有趣的文案,几乎每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如下,我们一一回顾。

身着合身蓝色旗袍,身材姣好,烫过的卷发、戒指和手链,彰显时髦风尚,她坐在西式软凳上,优雅地端着一杯啤酒,面带微笑,似乎刚刚与人碰杯。旁边一瓶啤酒,瓶盖、起瓶器放在了桌子上,灯下珠帘映衬着美女的笑靥,一幅精美的画面,怎能不赏心悦目?

这是青岛啤酒早期的一幅广告,广告中的女主角是以当时著名的电影皇后胡蝶的形象打造的。

1931年3月,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引起巨大轰动。电影开幕时,山东大戏院董事张石川特请胡蝶来青岛剪彩宣传造势。青岛市民为一睹电影明星的芳容,都挤上了中山路,争相目睹胡蝶的风采,交通一度被迫中断。

1932年,胡蝶又出演了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19岁的她就已然是天一电影公司的台柱。1933年,上海《明星日报》发起了电影皇后的评选,这是上世纪30年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对于电影明星的宣传炒作。《明星日报》在每日的报端附印选举票,把后来收到的选票放入特制的选举箱内,并由律师和士绅代表做监督,在最后期限当众开票。一时间,载有选票的《明星日报》被读者疯抢。经过最终评选,胡蝶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国的第一个电影皇后。

1935年,胡蝶再次来到青岛。她这次来是出演影片《劫后桃花》,该片的编剧洪深是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34年,洪深来到青岛,担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早在1913年,其父亲洪述祖就在崂山南九水建了一座别墅,起名观川台。然而,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青岛,观川台也被侵略者强占。愤慨的洪深以此为背景写成电影剧本《劫后桃花》,发表于《文学》第2卷第1、2期,受到当时文学界、电影界的关注。电影《劫后桃花》于1935年拍摄,阵容堪称豪华,除了编剧洪深外,张石川担任导演,胡蝶担任女主角。因为青岛是其故事的发生地,也成为现代中国电影中首部来青岛拍摄外景的影片。

正是因为胡蝶与青岛的渊源,所以,青岛啤酒将广告女主角的形象按照胡蝶的样貌设计。无疑,是为了借助名人效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们追星很是狂热,就连胡蝶的结婚礼服都很受关注。在1935年1月26日的《青岛平民报》上,刊登着《胡蝶的一件礼服》,描写了胡蝶价值1500元的新婚礼服,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天价。1935年7月4日的《青岛晨报》上还有“电影圈”专栏,既有《影迷须知:明星照片索取法》,也有《旧事重提:林雪怀胡蝶离异经过》《谈瑛隆腹之秘密》等追星方法、明星八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