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人摸得着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020-10-30 14: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80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李春燕 华敬方 孙静

城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稳步推进;优化资源配置,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在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中,即墨区教育工作连续多年位居第一;打造“1+17+N”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撤市设区3年以来,即墨区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硕果飘香。

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智慧安防小区稳步推进

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80余起、打掉黑恶团伙90余个、完成28万辆电动车登记挂牌……今年以来,即墨区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忠实践行护航发展、守护平安职责使命,打击破案、智慧公安等多项工作走在省市前列,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先后有15个集体、85名个人受到上级表彰,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云剑-2020”、“昆仑-2020”等系列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0余人,现行命案连续9年全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共打掉黑恶团伙90余个,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00余人。

即墨公安始终把基层基础作为第一抓手,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构建完善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天网”工程建设,城乡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全省一流警犬基地建成使用,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刑事发案逐年两位数下降。

扎实推进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打造派出所“多窗合一”综合服务体系,完成28万辆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在全区23处点位布建65部自助服务终端,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至97.2%,动态排查重点企业80余家,整改全区火灾隐患8700余处,现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95万余起,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牢牢把握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活动,持续开展内务秩序“大扫除、大清理、大整治”和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不断锤炼锻造“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即墨公安铁军。

即墨公安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第一命令,充分发扬“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的奉献精神,迅速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全警全力做好社会随访、卡点检查、来即返即人员检测、入境人员隔离安保、涉疫违法犯罪打击处理等各项工作,为巩固全区疫情防控良好态势提供了坚实保障。

3年累计投入38.3亿余元,即墨教育硕果累累

即墨区现有在校学生及幼儿19.69万人,在职公办教职工约1.2万人。近年来,即墨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荣获“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在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中,即墨区教育工作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2017年以来,即墨区教体局出台新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38.3亿余元,建设61处中小学、37处幼儿园、98处学校塑胶操场和98处标准化食堂,其中2020年30处学校建设项目正在施工或启动建设,9处幼儿园项目正在建设。全区155处中小学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75%。投入6000余万元,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33所,全区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89.1%。

2017~2020年即墨区高考原一本达线率分别为40%、50%、52%、52.6%,达线数分别为1396人、1585人、1705人、1916人;本科达线率分别为77%、85.1%、86%、85.2%,达线数分别为2591人、2680人、2828人、3105人;艺体双达线数分别为1138人、1200人、1501人、1530人;2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7年4人、2018年5人、2019年9人、2020年4人)。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十个一”项目实施。荣获第23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金奖。小燕子艺术团多次登上央视舞台。承办全国中小学水墨长卷绘画展示现场会。成功举办五人制中国足协杯赛,获全国U18五人制和首届室内五人制足球赛“双冠军”。全区1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7所学校成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连年荣获青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和金牌数“双第一”。

2017年以来,即墨区公开招聘新教师1380名,赴“双一流”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国家公费师范生144名,农村专业硕师4名。选派8名城区干部到镇街任校长,交流轮岗25名镇街校长。将新招聘的农村教师全部安排到城区顶岗培养一年,借助区属学校优势平台,加速新教师成长。遴选首届即墨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和第二批农村学校特级教师110人,3人入选齐鲁名校长,3人分获省特级教师、省百佳园长(教师),23人获评青岛名师,6人获评青岛最美教师,3人分获齐鲁最美教师、山东好人。

未来,即墨教育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党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五育并举”要求,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积极应对义务教育大班额、高中扩招及二胎政策带来的学前教育学位紧缺问题,提前谋划,科学布点各级各类教育设施,加大公办园和中小学校建设力度,提升学位供给能力。稳步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提升优质发展水平。坚持教学中心,放大集团化办学效应,继续保持高考领先优势。大力实施“十个一”项目,从推进研学活动、强化劳动教育、建设校本课程等方面入手,构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育人格局。强化师德师风师能建设,实施教育人才引进和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本土领军人才。

“人才强区”,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聚焦重点工作,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扎实推动人社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重点工作部署,为4386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015.55万元,稳定了16.26万人就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各项补贴5900万元,缓解了企业压力。举办100期“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发布岗位5.99万个次,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扎实开展东西部扶贫工作,组织对口帮扶地区14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即就业务工。2020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城乡就业3.4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1861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组织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等线上引才活动,出台了《青岛市即墨区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发放一次性安家费等补贴1790余万元,引才留才能力持续提升,上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5700余人。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个一”工程,出台了《青岛市即墨区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打造了灵山养生谷社区等6个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乡村人才振兴面上工作扎实推进。

扎实开展社保扩面工作,全区共有参保企业14432户,比去年年末净增1988户,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迈向人员全覆盖。积极落实社保费减免等政策,减免社保费5.07亿元,惠及14753家企业,助力企业“轻装快跑”。

未来,即墨区将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施展才华。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扬帆行动”,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挖掘见习岗位。加强对就业困难人群帮扶力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补贴性技能培训覆盖面,引导更多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0%以上。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牵头成立“雁归行动”工作协调专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系列培训,举办“花香药谷杯”乡村振兴创业大赛。推动省、市级人才平台和高层次人才的申报,重点推介青岛生物高新科技产业园申报省人社厅参加省乡村振兴专家基地评选。做好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下放评价权,发挥企业在技能培养、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即墨区将推进人才管理、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才、用才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新型人才供给体系。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落  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门槛。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破除人才流动障碍,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敬才、爱才”的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和“8+4”重点园区,大力引进即墨区急需的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创新调整引才方式,大力推行线上引才,组织即墨区重点企事业单位赴北京、哈尔滨、上海、西安等人才集聚的城市和高校开展校园招聘引才活动,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

持续提升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能力水平,着力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加强职称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职称评聘体系。提升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平台建设,加快高端人才聚集,激发企事业单位创新创造活力。依托高级技工学校搭建技能培养平台,扩大社会培训规模,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

到2025年,人才发展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同类城区前列,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人才总量达25万人,率先进入人才强区行列。

积极构建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即墨区养老服务建设加速推进,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即墨区结合全区养老服务建设实际,依托“96711-3”社会服务热线和青岛市智慧养老平台系统,探索“互联网+智能化+人性化”运营模式,积极打造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打造“1+17+N”居家养老服务体系。“1”指的是区级层面依托即墨“96711-3”社会服务热线,采集辖区内老龄化大数据,为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适时实现“线上接单、线下派单”;“17”指的是在即墨的17个镇街构建17个集医养结合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N”指的是以2.4公里为服务半径,设立N个线下服务站点,满足就近老年人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娱乐活动等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辐射周边村(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构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1+17+N”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创新家庭及社区养老服务保障形式为突破口,采取方便实惠的点对点服务形式,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养老服务信息集成到一个载体,该载体可同时连接个人(点)和服务终端(服务包),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选择,实现“自助式”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老人享受到了“零距离”的居家养老服务,初步构建起即墨智慧养老新格局。

搭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按照《青岛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1年)》任务目标,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由镇街政府免费提供不低于600平方米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到2021年底,全区每个镇街建成一处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成一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以镇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动辐射辖区养老服务站,选聘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第三方社会养老服务组织负责运营管理,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签约居家服务对象进行适老化改造。

截至目前,今年承担的9处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6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已经全部完成,相关街道通过招投标或委托运营的形式,突出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加速推进香港维普养老服务产业有限公司、上海九如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青岛祥泰养老服务中心3家养老服务组织参与运营管理。

探索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权益,全面履行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职责,2014年以来,按照政府购买服务、部门主管、社会参与、专业机构服务的总体思路,为困难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专业化居家服务。

目前,全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5家,选聘223名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全区900余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实现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在现有居家服务的基础上试点先行,积极拓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范围和内容,为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提供80元/月的医养结合社会化养老服务套餐,服务组织与医疗机构共同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内容涵盖长托短托、助餐助浴助洁、精神慰藉等内容。目前,已在温泉、鳌山卫等8处镇街开展服务,服务范围、内容得到有效拓宽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