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际遇日记》出版前后的故事

2020-10-30 23:5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088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任何关于黄际遇的文章,都会提到他的日记,不但如梁实秋这样的大家过目不忘,凡是读过黄际遇先生日记的人都会感慨,其知识广博,文采斐然,笔耕不辍。

然而,黄先生的日记得以面世,其中历程颇为波折。

黄际遇先生的孙女黄小安记得,“幼时家中有一排书架,架前通道是我夏天午睡时的地方,放学回家把凉席往地上一铺,此处便是自己的天地。书架上放满书,都是父母常用的,无甚特别。最下一层摆的是一溜旧书,已沾满尘埃。当时并不知有何用,只知是祖父黄际遇留下的日记及棋谱等一类的东西。躺下午休时,正面对着它们,而且一对就十多年,从未想过抹抹尘埃”。时光飞逝,泛黄的日记本在尘埃中静默着,等待着。1994年秋天,“先生哲嗣黄家教先生(中山大学教授)考虑到先人遗泽弥足珍贵,又以篇幅浩大,一时难以出版,于是同诸兄商议后,慨然将珍藏的先生《万年山中日记》24册、《不其山馆日记》3册、《因树山馆日记》15册、《山林之牢日记》1册赠交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永远收存”,曾经手日记的杨方笙先生回忆,这些日记包括散失的部分都是黄际遇一生各个时期的实录,如《万年山中日记》是他任教青岛大学(后为山东大学)时的日记,《因树山馆日记》则是他在中山大学时的日记。随后,研究中心将日记复印封存。

此时,虽然日记的大部分即《万年山中日记》《不其山馆日记》都写于青岛,但由于黄际遇离开青岛赴中山大学任教多年,所以,与青岛的联系近乎被淡忘。直到2013年,一个人的拜访——他不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黄际遇日记》的出版、研究,也使得青岛文史界获得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史实的许多佐证,比如巩升起先生从黄际遇的日记中获悉老舍来青的确切时间。这里,我们所说的牵线之人名叫蒋照坤,青岛本土人,现居于城阳,城阳区棋类运动协会主席。

蒋照坤先生告诉我们,多年来,他一直研究梁实秋,在其文章中多次见到黄际遇的名字,便留下了印象。虽然多次更换职业,酷爱象棋的蒋照坤最终将兴趣与职业关联起来,决定以象棋为主业。2010年,他受邀着手编写象棋史,研究中发现缺乏上世纪30年代初的象棋史料,“这时我突然想起梁实秋文章中提到黄际遇下象棋的情景,而山东棋圣邵次明是1928年迁居岛城的,黄际遇先生是1930至1936年生活在岛城的,两位同城的象棋高手之间同住一市,他们怎么可能会没有交流呢?”带着问题,他追踪黄际遇的史料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与杨方笙先生取得了联系。三年之后,蒋照坤利用去广东参加象棋比赛的机会,带着他搜集的黄际遇象棋遗局和他在青岛故居的照片辗转来到研究中心。“说来其实很有缘分,黄际遇先生的青岛故居,与我上小学的大学路小学只有一路之隔,我每天隔窗就能看到此楼,五年皆是如此,但不知道黄际遇曾住过!”

得知蒋照坤是专程从青岛来找黄际遇的资料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惊奇,“他们说,我们当地知道黄际遇的人都很少,没想到青岛的人竟然知道”,蒋照坤告诉记者,他们向他提供了日记的影印版,同时,这也正是他的专程找寻,促使研究中心决定将日记付梓出版。2014年7月,《黄际遇日记》8册正式问世。在蒋照坤的办公室里,我们目睹了黄际遇先生多年来的心血,读到他在青岛的所做作为,所感所想。日记中,黄际遇先生生活较为充实,几乎每天都与名人往来应酬,顺兴楼、亚东饭店、宏成发、厚德福等地有他的身影;并于1932年冬在厚德福、公记楼与赵太侔等人先后举行了三次消寒会;闲暇之余,他读书不辍,如遇来客,不时地下上几盘象棋。他的日记,全部用毛笔书写在“青岛华昌大印”和“青岛胶东书社公记制”的16开纸张上,令人惊奇的是,日记中甚至还有当日的剪报贴于其中,“立此存照”。不得不说,实为一本价值巨大的独特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