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日记|5个镜头,记录下即墨灵山岚前岭村的小康生活

2020-11-01 12:3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1491) 扫描到手机

蹲点村庄:即墨区灵山镇岚前岭村

蹲点时间:9月11日

蹲点记者:王磊 相雷

走在即墨区灵山镇岚前岭村整洁的硬化道路上,看着设计感十足的指示路牌,村党支部书记王延强反问记者一个问题——村民的小康生活,应该是什么?还没等记者回答,他却给出了答复:要有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要有稳定、持续的收入;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村里采访时,通过一次次跟村民对话,通过一步步对这个乡村的丈量,通过那一声声爽朗的笑声,记者“拍摄”到了王延强理想中的小康生活画面。

村里的图书室

镜头一:

同样是种地,却一边收“地租”一边拿工资

张芳是岚前岭村的村民,几年前她过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每年靠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活,为了补贴家用丈夫在农闲时节会外出打工。

“现在我还是在种地,不过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张芳说,几年前在村里的协调下,她一家把土地流转给了玫瑰小镇,“现在,我们一边可以拿着流转土地收来的‘地租’,一边可以到玫瑰小镇务工,靠着土地可以有双份的收入。”

张芳说,她家有7亩地,以前主要种花生、玉米、小麦等作物,如果只靠种地的话,每年大概只有几千元的收入,“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可以收入800元,同时,玫瑰小镇流转了我们的土地后,也需要人工作,我们就顺理成章地为玫瑰小镇务工,每人每天的工资收入都有100多元。”

采访时,张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的收入,跟她自己种地时的收入差不多,“我和丈夫现在都不用外出务工了,在家门口务工每年两人的收入也有七八万,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人的生活。”

在岚前岭村,有不少村民目前都是这样的新型种地模式。王延强说,岚前岭村的土地算是比较多的,人均可以分到2.8亩,“现在流转给了玫瑰小镇1000多亩,村南还有镇里打造的花乡药谷项目,又流转出去几百亩种植板蓝根和蒲公英,当然这些地方都需要人手去工作,如果村民愿意,都可以去。”

镜头二:

同样是民房,却有人给装修,还能拿房租

在村里除了土地,还有民房。随着村庄的发展,村里不少村民的房屋出现了闲置情况,村民张立山就是其中一个。

村民张立山家闲置的民房被打造成民宿

去年,村里找到张立山,询问他闲置民房的情况。“村里当时说,从外头引入了一家旅游公司,这家公司负责开发村里的旅游业,我们可以把闲置的民房租给这家公司,由这家公司进行统一装修,然后进行统一运营,每年还可以给我房租。”张立山说,他本来还担心房子长年没有人居住,会出现年久失修的情况,“现在好了,不但可以免费给我豪华装修,还能给我房租。”

记者在张立山的民房里看到,房子从大门、院落,到室内,全部装修一新,甚至为了做好采光,在房顶上还做了两个大窗户。“大门换成了木条门,进门还做了一个可以上房顶的大楼梯,全新的家具家电,地板砖,淋浴间,完全是城里酒店4星级的标准。”张立山说,除了居住标准提高了,运营方把厨房也装修了,“这里主要接待城里来的游客,他们在玫瑰小镇游玩后,可以住在我们这样的民宿里,也可以自己做饭。”

王延强说,村子与玫瑰小镇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时除了餐饮需求,还有住宿需求,“我们与青岛市区的一家旅游公司合作,统一租来了村里的约70处闲置房屋,并进行4星级装修,然后统一对外运营。”

镜头三:

同样是饭店,却从城里“挪”进了村里

马泽辉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此前他一直在青岛市区的酒店做大厨。两年前,村里开启了“美丽乡村”打造,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放弃了城里的高薪,回到村里重新装修自家的农家小院,开了一家名为“冠锦源小院”的饭店。

说起自己为何放弃了城里酒店大厨的职位而委身乡村,马泽辉说,最关键的是村里的发展,“现在村里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随着玫瑰小镇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村里的游客也是越来越多,另外乡亲们有钱了,也需要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饭店,我感觉这些我能做,就回来开饭店了。”

马泽辉在村里开起饭店

另外,马泽辉还说了一个回来开饭店的最重要原因,“家里的老人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回来同样有不错的收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个饭店已经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饭店,谁家有定亲宴、满月宴,或者宴请好友,都喜欢到这里来。

“他们这里一共就7桌,环境优美,菜品精致,是农村非常少见的好地方。”前来就餐的张先生说,现在农村人也不是以前了,经常在饭店吃饭,“特别是宴请的时候,很少在自己家做饭了。”

“马泽辉给村里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王延强说,“一个村的发展,特别是一个希望靠旅游作为支撑点的村子的发展,特色餐饮业必须配套,马泽辉刚好为村里解决了这个问题。”

镜头四:

同样是创业,老板却是学成归来的大学生

9月11日上午11点,在岚前岭村的一处小型工厂门前,90后的宋浩正在与村民们一起卸货,货车上各种特色造型的纸板,被他们一摞摞地搬进车间。

村里专门设计的特色路标

宋浩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5年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他,跟同学王福成一起,回村里开起了包装盒加工厂。

岚前岭村发力乡村旅游

“我们大学毕业后,本来是在别的工厂工作,后来我们看到了商机,就自己单独做了。”宋浩说,他们的公司名为青岛华盛彩工贸有限公司,主要做各种包装盒的设计、加工、制作,“我们做这一行,主要是看好了可以在自己村里建厂。”

宋浩说,包装盒制作这个行业,对人工的依赖程度比较大,“设计、印刷比较好办,机器都能操作,可是把包装盒折叠、粘贴起来,却完全依赖人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把印刷好的纸板运到村里来,组织村里的大姐、大嫂、大婶一起工作,后来就把工厂直接设在村里了。”

  图书室被命名为“耕读书屋”

“我们一天的工资也是100多,就是折折纸盒,也不算累,关键是离家近,我上班路上只需要1分钟。”一名工人一边说一边笑,她家和工厂是隔壁,只有20米左右的距离,“在这里上班什么都不耽误,收入也不少。”

对于创业者宋浩,王延强说,这是因为宋浩用的是自家的房子,而且是包装盒制作行业,不用重新去审批用地问题,“现在经常有企业联系到村里,希望在村里开办工厂企业,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耕地红线不能碰,真的是没有地。”

镜头五:

同样是下象棋,却不再只为消磨时光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辛勤劳作,不管是在田间,还是在工厂;一边却是悠闲十足的象棋对弈,不时的几句“评论”,还可能引起“争端”。

村里的特色民宿

村里的活动室,被命名为“文化礼堂”,穿过木框尖顶的大门,踩过绿草间隙的青石板,走进修葺一新的老民房,能看到两位老人激战正酣。棋占上风的李胜法老人今年已经90岁高龄,此刻他气定神闲。而对面的老人,却因为不好应对,而着急地站了起来。

“以前,我们都在村头路边下棋,没有热水喝,还风吹日晒的,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李胜法老人说,他以前下象棋纯粹为了消磨时光,“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是在享受生活,我还得多活几年,我可不能跟他生气。”说笑着,李胜法老人还指了指对面的“对手”。

美丽乡村即墨区岚前岭村

在活动室的隔壁,是一个图书室。王延强介绍说,这些图书都是村里请人专门挑选的,有关于农业技术的,也有关于农村发展的,还有一些文学类的和儿童类的。同时,在这里,喜欢书画的农民朋友还可以挥毫泼墨。

在图书室,除了图书、书画桌、课桌椅,还有一块黑板。“每当放假,或者节假日,我们会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免费参加托管,还会邀请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前来给孩子们上课。”王延强说,村里愿意尽可能多地为村民提供服务。

村支书:

村里的收入是可持续的,希望每位村民都“底气十足”

在村里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几个字是——“这几年”。“就是这几年的事,或者说是两年前的事,两年前村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老徐说,从2018年村里开始打造美丽乡村,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胜法(老人)在活动室和老友下棋

“村里是2018年评上的青岛市级美丽乡村,2019年评上的省级美丽乡村。”王延强说,村容村貌发生显著变化的确是这两年,但是要说村里的发展,却是从2014年开始的,“那一年我们村里负债是20多万,也是在那一年,村里第一批土地流转给了玫瑰小镇。”

王延强说,村里把土地流转给玫瑰小镇时,那些不属于村民的边、角、沟、湾、路,也是算面积的,“这些土地流转的收入,就是村集体的,每年大概有20多万的收入。”通过这笔收入,村里开始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关的绿化、卫生工作,甚至在重阳节的时候,还可以给村里的老人发发福利。

村里打造的“田小磨”品牌

随着村庄的发展,村里的民宿、餐饮等旅游相关行业也开始发展起来。“现在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岚前岭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运营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田小磨’。”王延强说,“田小磨”品牌主要运营石磨面粉,以及蝴蝶面等相关石磨面粉的系列产品,“现在这个品牌也慢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购买。”

谈及未来的发展,王延强说,现在村里流转出去的土地越来越多,村民也正在进行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村里的集体收入也是越来越稳定,“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村里的每位村民都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