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胜利返回,看看青岛这家单位在夜晚极寒天气下如何搜寻立功

2020-12-17 20: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362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12月17日1时59分,携带2公斤月球“土特产”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结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返回器着陆回收是此次嫦娥五号任务的冲刺一棒,也是任务全胜的关键。 为确保任务成功,位于青岛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下称“中国电科22所”)研制了10余套机载/车载搜索定向产品,成功保障了此次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圆满完成。

10余套搜索定向产品全程定位“五姑娘”

“此次任务圆满完成,我们感到很自豪。”中国电科22所高级工程师宋磊是此次着陆航天器搜索回收项目负责人。12月17日下午,记者联系宋磊时他刚刚从内蒙古回到青岛。

“我们所研制了10余套机载/车载搜索定向产品,设备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点,能够实现对返回器从出“黑障”到着陆全程的跟踪定位,是返回器的核心搜索定位装备。”宋磊介绍,尤其是此次任务在夜间实施,光学等其他跟踪手段的作用受限,定向仪的作用更加凸显。

为此,宋磊和他的团队在草原上连续奋战了30余天,配合需求构建了天地协同、网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网络,先后实施了设备加复装、天地信标对接演练、模拟搜索综合演练等任务环节,确保对着陆返回器确保参试设备以最佳技术状态第一时间锁定目标。

“我们提前知道会在夜间返回,并且是在12月份,天气会比较寒冷。”宋磊说,所以针对任务时出现的极端严寒天气条件,他和技术团队在设备研制过程中备足预案,重点加强了设备抗低温等环境适应性设计及可靠性设计,所研制的产品经受住了任务时机舱外超低温度的严酷考验。

夜晚+极端天气,搜寻任务两大难点

12月17日凌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格外寒冷,从照片上都能看到现场科研人员口中哈出的浓浓的水气。当地刚刚下了一场十几年不遇的大雪,整个着陆场覆盖着将近30厘米厚的积雪。

宋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搜索任务万无一失,他们团队连续奋战30天。在最后的时刻,他们分队从前一天晚上11点就进入了回收点待命,直至返回器降落以及任务结束,几个人在零下20度的天气里呆了五六个小时。

“这种天气对我们来说还好,但是对我们的设备来说是一次考验。”据宋磊介绍,这次搜索工作有两个难点,其一就是设备需要在极寒天气下作业,其二是因为夜间返航,光学设备都受到了限制,而他们此前研发的无线电测向设备在此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磊说当顺利找到返回器时,现场所有人都很激动。对于此次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其实很有信心,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科22所成立专门技术团队,参与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为着陆航天器搜索定位提供科技支撑。30年来,先后支持了“神舟”、“神箭”等系列航天器的搜索回收任务,研制了系列化的搜索定向装备。所以,此次嫦娥五号着陆航天器搜索定位任务是众多他们众多航天器搜索任务中的一项,也为他们在该领域的征程中又增加了光鲜的一笔。

据悉,后续相关工作人员将会把嫦娥五号返回器空运至北京开舱,月壤的存储、分析等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本次嫦娥五号携月壤回归地球意义重大,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在44年后重返月球获取月球土壤的标志性节点。

中国电科22所科研人员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保障嫦娥五号顺利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