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青岛“十四五”系列述评三:奋斗新青春,奔跑新青岛

2020-12-28 17:1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3766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融入新格局,共绘新青岛。

奋斗的新青春,奔跑的新青岛。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时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青岛紧紧把握在“双循环”中的“双节点”机遇,创新路数、改变打法,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12月23日,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畅想十四五,未来大家谈。企业家市民专家学者等纷纷谈看法提思路,为这座城市出谋献策,助威鼓劲。

求贤若渴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

《建议》在提到青岛十四五规划时强调,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创业生态更加完善,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构建资源集聚、事业繁荣、产业发达、时尚引领的枢纽型文化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时强调,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制造强市、人才强市和数字青岛,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全会和《建议》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山东、黄河流域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主阵地,开放创新改革中的青岛求贤若渴,更是离不开人才。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的独角兽。

“青岛市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青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干部与人才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薛永武教授认为,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重要的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是城市的主体和灵魂。只有人才强市,才能全方位提升青岛市的竞争力,包括文化强市、生态文明强市、教育强市、制造强市、体育强市、健康青岛、数字青岛。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观,把人视为最重要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形态,以人才开发为新动能,全面提升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从组织人事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在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考评、人才引进、人才任用等方面,要不唯学历,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论文,唯德才是瞻;从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政策,加速建设青岛人才高地,让近者悦、远者来,在人才流动中实现人才引进的集聚效应。

薛永武

“人才和教育是保持青春活力创业创新的基础。”关于建设教育强市,薛永武教授认为,要充分发挥青岛各类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加强新文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基础教育要加大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动力,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应该形成新的教育统一体,即实现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摒弃应试教育的旧机制和旧观念。

关于文化强市,薛永武教授认为,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通过每个青岛人甚至在青岛学习、旅游和工作的非青岛籍的所有人表现出来。人才强市和文化强市,既是市委市政府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也都责无旁贷,需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此,需要把建设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把城市治理与文化濡化和谐统一起来,把美丽青岛建设与精神文明和谐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与诗意栖居和谐统一起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与建设海洋文明和谐统一起来,把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与国际大都市建设和谐统一起来。

据悉,青岛市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30万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青岛这片中国北方的创新创业热土。

一带一路

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青岛将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强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平台、通道功能,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大平台,构筑互联互通开放大通道,深化与重点区域交流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力建设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二〇三五年,青岛将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功能显著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建成山东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和新发展格局关键枢纽。

乘势而上,作为投资青岛的企业如何把握青岛未来发展的大势?“依托上合示范区地域优势,推进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平台打造。”青岛中集冷箱总经理樊平燕认为,青岛作为“一带一路”的双节点城市,上合示范区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也为胶州、青岛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活力,借助青岛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优势,一个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的多元合作平台已经初步搭建完成。

樊平燕

樊平燕表示,冷链是中集重点布局的战略新兴产业,青岛具有产业、人力和生态等资源禀赋,中集有意优势互补、加大投资,共同打造集团冷链及相关板块协同发展的冷链高新产业平台,并吸引外部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加入,解决目前行业标准、运输方式、装备技术等短板,利用海陆空多式联运服务、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物流,支持青岛作为“一带一路”下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源源不断对外输出山东的食品、医药、精密仪器等产能资源。

青岛中集冷箱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战略,致力于为全球提供一流的冷藏运输装备和服务。”樊平燕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发展,大胆创新创业,才能保持企业主体的无穷活力,作为冷藏集装箱设备全球最大供应商,公司抢抓国内冷链发展机遇,不断丰富海、陆、空冷链运输装备产品网,提高冷链预冷、仓储、运输与配送各节点的参与度,“为打破航空物流箱由欧美企业垄断这一现状,公司近3年投入了大量设备和资金致力于航空箱的研发,其中新研发的RKN主动式航空箱已通过国家民航局适航认证审核,未来协同胶东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可大力促进地方航空运输冷货外贸发展。”

“发展新动能,智能制造、有质增长。作为国内冷链装备龙头企业,不断往横向、纵向扩展,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公司最新孵化的连续性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樊平燕表示,公司行业内率先探索“数字化”+“精益化”的智能制造工厂探索,推进IOT+MES+ERP+PLM等多系统集成的全价值链数字化工厂建设,属青岛市互联网工业“555”认定的智能(互联)工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探索“智能制造”+“智能产品与服务”,数据资产将成为我们延伸冷链业务内涵与建设冷链生态体系的发展新动能,促进公司亩均产值、人均效能等关键营运指标持续改善。

投资青岛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

“高质量发展”在《建议》频频出现,青岛十四五期间就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统筹发展和安全,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趟出新路。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率先走在前列,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二〇三五年,青岛这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竞争力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招双引是关键突破口。“今年经济区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项目建设呈现新活力,接下来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抓好引进投资,引好项目。”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经济发展部部长杜军表示,今年以来,经济区以化工产业“强链补链”为契机,发挥深水大港和省级化工园区优势,实施平台招商、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化招商,大力引进烯烃深加工、氢能综合利用等产业链项目,新签约注册渤海粮油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241亿元,其中引进高端化工项目12个,总投资57亿元;新引进主导产业领域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个,总投资84亿元。今年以来,按照“三段推进”“挂图作战”“全程服务”作战模式,设立38个项目专项办公室,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指挥、一支队伍、一张图纸、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新开工聚烯烃成核剂等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204亿元;新竣工金能化学一期等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235亿元;累计投产项目总数达到40个、总投资659亿;在建项目33个、总投资604亿元。

董家口经济区海湾化学全景

可以说,青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换来了企业和资本对青岛的青睐和认可。此前,各地纷纷亮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青岛表现抢眼,经济保持2.2%的增长、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消费趋势向好,外贸逆势增长6.4%、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投资增势良好,尤其是民间投资,在疫情冲击下依然延续了上一年度的高增长态势,逆势增长了14%,高于全国15.5个百分点,其中产业类民间投资增长15.4%;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投资增长49.1%,现代金融服务投资增长42.8%,高端装备投资增长16.6%。

面向十四五,青岛这座城市和一直坚持创业创新的青岛人必然敏锐捕捉到其中的重大机遇,抓住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开放的优势和作为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的港口门户城市的地位,聚集更多的全球的优质要素资源,打造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开放发展。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奔跑的青岛最活力。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