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始末

2021-01-05 22:0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2679) 扫描到手机

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办,起意于北洋政府教育部。

1923年教育部对青岛的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人李贻燕(翼庭)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时就任于胶澳督办公署学务股,是中华学艺社青岛分社社员,家住临近前海的青岛鱼台路1号。(《学艺》(日本在华出版)1924年第6卷第4期《中华学艺社青岛社员一览表》)‘

李贻燕整理上报了《调查青岛教育报告书》,建议在青岛开办国立大学:“山明水秀,诚理想的文化都会之唯一候补地……即中央政府应予青岛设一国立大学,不特可为收回青岛之一大纪念,而齐鲁于中国历史为圣人邦,阐扬文化,昌明教育,亦国家应付之责任也。青岛为天然文化中心点,德国前次办理大学其发达成绩即可预知。应予此地设立大学一所,以便各省子弟入学,离政治中心较远者可得安心讲学,而学子亦可得安心求学。俾斯麦兵营若能拨充甚为适宜,若重新建筑,则湛山临海一带山麓平底亦觉宽旷。”为私立青岛自办大学打下了调研基础。

其实,早在李贻燕调查之前,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组就已发出过创办青岛大学的决议。决议云:“山东为我国文化发源之地,在学术上占重要之位置。自山东问题发生,青岛尤为全球视线所集。今值办鲁案善后之际,百端待理,需才孔亟。为发展我国国有文化,为沟通东西之文化计,尤不能不设立永久高等学术机构,以谋改进而扬国光。应请本会设法造成筹办青岛大学之舆论,俾得早日成立,以为培养高等人才之地。”(《北京高师周刊》1923年第186期《高等教育组议决提倡创办青岛大学案》)这份出现在1923年1月28日的文件,是我目前所见最早关于创办青岛大学的提议。这时的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是山东蓬莱人高恩洪(定安)。

一年后的1924年初,高恩洪就职青岛,出任胶澳商埠督办,成为胶澳商埠的第二任督办。

与首任督办王正廷不一样的是,王为收回青岛做出的努力,使高恩洪的教育理想在本埠形势安顿之后,变为了现实。如他所言:“于此设立大学,发展文化最为相宜”,“即可承继礼义之邦荣誉之历史,又可为国土重光之纪念”。

此时与高恩洪有着同样一个大学梦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刘子山,一个是刘子山聘请的私立青岛中学校长孙广钦。同年5月,他们给高提出了创办大学的建议。

刘子山和高恩洪之前有过合作。刘子山出资修建烟潍公路时,高恩洪恰是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

日本外务省一份日文档案显示,正式宣告实施创办私立青岛大学,是在一场宴会上。此时刘子山从北京来青岛参与地方银行的入股筹建,他和高恩洪之间有一些流言在坊间传播,为了调停这些误会,驻青岛的数国外国领事牵头为两人组织了这场饭局。这份档案的撰写者、日本驻青岛总领事堀内谦介参加了宴会,“为了澄清误解,召集本人及高督办各国领事等作为嘉宾举办了宴会。”他的亲历使得这份发给本土的报告,增加了可信度:“宴会这个时候,刘子山,高督办向大家宣布决定新设立青岛大学。以上据高督办所讲当地已有私立青岛中学及职业学校,在这两个学校基础上,再创办一个带有商业、机械、林业、路矿、航政以及文化六科专业的大学。根据私立青岛中学本月22日的机密第51号文件里所写到的是由刘子山等负责经营,在现有的20万基本金的基础上又募集了基金,督办公署几乎没有出费用。”

堀内谦介所说的“胶澳督办公署几乎没有出费用”,其实应该是“胶澳督办公署几乎出不起费用”。胶澳商埠此时财政拮据万分,连关乎城市行政运转的警察工资和市政费都是向刘子山借款,不可能拿出办大学的经费。从这份文件看,刘子山关于私立青岛大学的捐款,并不是流传的两万元。两三万银元几年后够建一座水族馆,但维持一所大学开支,却远远不够。那时日金和银元基本是等值兑换,这笔20万元的基本金,无论是日元还是银元,都足够开办一家小型银行。

有了青岛首富刘子山的支持,在京、鲁两级政府通过设立税收机构,致使青岛财政收入骤减的时间,高督办自应感到欣慰。随即,他本人也捐出了一万元。

几年之后,私立青岛大学的学生依然以此笔资金为骄傲:“诚然我们不敢给这青大吹牛,说他办得怎样完善。但在这经费十分难窘中,办校者就是很有名的教育家也是无可如何。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没钱哪有办好的学校?回头再看,河北国立大学现在还不能开学,山大也是遥遥无期。我们还能在此按部就班地上课,不是万幸吗?”(《青大旬刊》1928年10月25日 第16期 《四年来之青大体育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