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陆、华乐戏院 青岛人当年的追星地图

2021-01-11 21: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0688)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图/吕铭康先生提供(署名除外)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追星在每个时代都流行。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前后,青岛人最喜欢的明星是名角儿,他们活跃在戏院的舞台上,接受着台下观众的追捧和叫好。即便没有演出,票友们也遍布青岛的大街小巷。本期,我们关注另外两大戏院:光陆戏院和华乐戏院。通过专家采访,还原老戏院里大人物的名场面。

光陆戏院,是当年台东人看戏的场所。

台东商场拆除前曾是光陆戏院(于向阳 供图)

台东是烽台岭以东的一片土地,最初的居民聚居村为杨家村。从崂山乌衣巷迁徙而来,繁衍生息,500口居民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1891年登州总兵章高元在青岛驻防时,又在台东一带建立了电报房。当时,章高元通过台东接收来自山东巡抚的指示,以及朝廷的电令,这为日后台东邮电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然而,1897年冬,德国侵占青岛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将中国劳工一而再再而三地驱赶,最终在杨家村附近建立了“棋盘街”,定位为中国人居住区。一些手工业者、小商人、劳苦人民居住在这里。随着人口的增多,1928年在东镇福寺路4号(台东三路一带)建了一座商业市场,这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市场,除了百货市、菜市以外,还有落子馆、说书场等文娱场所。创办人万仲义和刘德美二人,在市场一角投资建了一座商业舞台戏院,以演京剧为主,也演蹦蹦戏(评剧),二层观众席可容700多位观众。

永安大戏院是青岛最大、全国第二大戏院,光陆戏院亦即当时的商业舞台则是青岛第二大戏院。不过,“由于东镇主要居民为中国中、下层社会人士,一些著名演员认为在这里演出‘掉价’,不愿来这里,多为二三流演员演出,票价也比大舞台便宜很多”。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离市区太远,交通不便,因此辐射范围比较窄。

光陆戏院曾改名遵义剧院。

1932年,戏院改称同乐茶园,座位票价为日戏头等2角,二等1角,夜戏头等4角,二等2角,包厢全座4元,单人4角,水果干果每盘2角,服务小费均另给。与永安大戏院名角头等座2.8元的价格相比,是比较亲民的。

在抗日战争期间,吕耕三、裴君衡等人买下了平度路上的大舞台(即永安大戏院),改称新光陆大戏院,将商业舞台改称台东光陆戏院,将积庆里(广兴里)内的电影院称光陆电影院,人们为了区别,把这个光陆电影院叫“小光陆”。不过,这三家同为一个集团,院方让在大舞台演出的“角儿”也到台东光陆戏院演出几场,提高名望。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一度中断演出的戏院复苏,吕富琛任经理,1947年9月,周麟昆改任戏院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