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城年味儿④|葛村磕子走进央视“贺新春”栏目

2021-01-22 12:1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184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葛村榼子,是即墨当地久负盛名的民间木雕工艺品,又称“饽饽榼子”“果模”“糕饼模子”“榼花”等,是一种带有花纹图案的模具,用来印制面食,因产于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办事处葛村而得名,传承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年关将至,年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购入葛村榼子,准备制作过年的花样馒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葛村榼子里边的浓浓年味

在青岛榼子木雕界,有一位“榼子”师傅被人熟知,他就是出生于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办事处葛村前街的王丕文。

王丕文14岁起拜师学艺,对榼子有着深厚的感情。1月18日,半岛全媒体记者走进即墨古城西门里大街61号老村子榼子坊(葛村榼子)一睹王师傅雕刻的风采,提前感受新春前的浓浓即墨年味。

一进门,记者就被眼前一排排制作精良的榼子“惊艳”到了,小鸟、面鱼、狮子、老虎、小狗、蝴蝶、葫芦、莲蓬……

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榼子栩栩如生地展示在眼前,让人心生喜欢,只见王丕文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店里雕刻着一件还未完全刻好的面鱼榼子,地上的木头工具箱里放着大小、粗细、形状各不相同的几十把刻刀。

穿一件藏蓝色的棉麻盘扣唐装,带着老式金框眼镜,王丕文端坐在木墩工作台前,左手用力摁住面鱼榼子,右手四指垂直握住雕刻刀,大拇指向上摁住刀柄用力刻画面鱼图案,先刻出面鱼的大体轮廓,再刻鱼头,雕刻间,还需根据面鱼部位的不同更换不同刻刀。

王丕文一边刻一边清理着雕刻出的木屑,并时不时变换榼子的方向,一会功夫,地上就落满了一层木屑,“刻这个不光得有劲,还得用巧劲。”王丕文告诉记者,“雕刻工艺不同,耗时不同,价格也不同。”

一般选用三十年以上树龄木头

王丕文说,时代发展到今天,原来陶制、石头和锡等材质的榼子已经消失,现在选用的材质主要是木质。葛村榼子选材精良,一般选用三十年以上树龄的老梨木、苹果木、山楂木、枣木为原料。果树木材硬度适中,颜色暗红,木质细腻,无异味,带有天然的果木香味,采用浸泡蒸煮工艺处理后,木材韧性强,不易开裂变形,结实耐用,使用时间可长达百年。

王丕文告诉记者,从选料、大锯割板、晾干、画纸样、弯锯切割、锅蒸包浆、电刨抛光、凿框刻花、抛光、落款,雕刻出一件榼子需要经过10道工序。

“榼子的挑选也大有讲究,根据雕刻手法的不同分为平面和凹面,单线雕刻和双线雕刻之分,凹面的榼子榼出来的面食更加饱满、有型,双线雕刻的榼子更加精美,图案花样更加丰富,根据顾客的需求不同,我会帮他们进行介绍。”王丕文说,“有的顾客就是想买来回家做馒头,我就会推荐实用性强一些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从几十到几百不等,雕工精致花样丰富的价格就偏贵一些,不仅实用,也可以买来送人,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

走进“2021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

记者拿起一个惹眼的精美小牛榼子,王丕文说,这是今年在即墨古城录制央视“2021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时设计的牛年榼子,“月饼、牛、莲蓬、葫芦、元宝、鱼、寿桃这七个不同的图案组成‘东西南北贺新春’这一套榼子,当时录制节目前,北京的导演过来找到我,说让我设计一下即墨会场舞台的背景图案。”

于是,王丕文凭借自己多年的雕刻技艺以及不凡的创新能力,设计出了具有即墨当地特色的榼子图案,考虑到需要用到的榼子造型每个高为2.4米,与传统的实用性榼子不同,放大之后有可能图案过于疏散,失去美观性,“这七个小图案我整整设计了3天,最后我把图案放大,在纸上进行加密处理,将原来的小图案设计成大图案,花样更多,图案更加丰富,这才有了现在这七个高2.4米的榼子舞台造型。”

从进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特别是正月里,来王丕文店里买榼子的人非常多,“我这个店正月初一都进不来人,满满当当的,都是过来买榼子的,有的本地市民常年在外地工作回来的,想多买些送人,还有的想买来做个念想。”

“饽饽榼子”最早记载于《齐民要术》

采访时,有客人进店挑选榼子,“王师傅,要过年了,过来买两个榼子,您给我推荐一下寿桃榼子和元宝榼子。”

“好嘞!”王丕文起身迎接顾客,为客人推荐起来。

“他这个榼子真不错,我们也要一个。”来自青岛的两位客人拿起一个寿桃榼子说,“我们经常过来逛,知道他家的榼子好,做工精细花样多,我们都买了送给北京的亲戚朋友。”不一会功夫,青岛的两位客人挑选了好几套心仪的榼子,提着袋子满载而归。

下午三点,陆续有客人进店挑选榼子,“要过年了,过来再买几个新榼子,前两天在这买了一个饽花榼子,做出来的饽花小孙子可爱吃了。”

据介绍,“饽饽榼子”最早记载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后经各朝代发展延续至今,尤以即墨葛村榼子最负盛名。

龙山街道葛村,是即墨榼子的发源地。传说600年前,明朝洪武年间葛村王姓先祖由外地迁徙到即墨,腊月要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依照传统习俗,家家都要准备丰盛的供品祭拜祖先神灵,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个年代由于家里穷,缺粮少菜不说,谁家也买不起大鱼大肉,这下可难坏了王家媳妇。媳妇对自己的男人诉苦说,“你看过年摆供,咱们家里只有鸡和豆腐,没有鱼、猪头,也没有老奶奶生前爱吃的石榴、桃子,怎么办呀?”王家的男人是个木匠,心灵手巧,他安慰媳妇说没事,我来想办法。

嘴上说想办法,可王木匠冥思苦想,一点招也没有。他想自己不是有木匠手艺嘛,干脆做一套木头供品吧。他从家里找出梨木、苹果木头,用锯子锯开,根据媳妇的要求,做出了类似实物一样的木头猪头、木头鱼。

王木匠手艺非凡,雕刻出来的木头供品非常逼真,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好看归好看,可是不能吃,他坐下来低头沉思: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用木头做出既好看又能吃的供品来?这时媳妇听到了孩子们的嚷嚷声,手里团弄着一块白面走了过来,王木匠突发奇想,何不把木头的鱼做成面鱼,于是他立刻在梨木板上用笔描画出了鱼的图案,用刻刀挖出鲤鱼形状,再雕刻出鱼头、鱼鳞、鱼尾,一个时辰的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面鱼榼子诞生了。

他把榼子拿给媳妇,叫媳妇把揉好的面团放到里面,用手摁一摁,再磕出来,一条活生生的面鱼出现在夫妻面前。媳妇连声夸奖说,真像,这回咱家有鱼了,年年有余,大吉大利。王木匠受到鼓舞,他一鼓作气又雕刻出了石榴、桃子、福、禄、寿、禧,小老鼠、小老虎、大公鸡、大黄牛等十二生肖的图案。

正月里,村庄的街坊邻居相互拜年,大家发现了王木匠家里漂亮的供品,赞不绝口,纷纷要求王木匠过年的时候,为他们家制作一套面食供品。王木匠看到邻居们喜欢,心里非常高兴,满口答应下来。从此,王木匠开始了榼子雕刻生意,雕刻的技艺也越来越高。后来他把手艺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代代相传。若干年后,村里的其他木匠也学会了榼子雕刻,逢年过节的时候,在大集上摆摊销售,很受欢迎,葛村榼子名声越传越远,莱阳、平度、高密等地的客户、商贩都上门订购。

被评“非遗”传承人,将把葛村榼子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2012年,葛村榼子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月,王丕文被认定为即墨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葛村榼子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4月,王丕文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果模(榼子)制作技艺(葛村榼子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12月,青岛饽饽榼子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制作、体验、传承和文创于一体的专业博物馆。王丕文应邀入驻馆内大师工作室,向社会展示、传承榼子制作技艺,弘扬葛村榼子文化。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丕文,从事榼子木雕40多年,功底深厚,技术精湛,木雕技艺出神入化,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发了巨型榼子《年年有鱼》,微雕榼子《金鱼莲蓬寿桃柳叶花篮》五件套,《龙凤呈祥》双件套成为青年人结婚必备的吉祥物。

截至目前,王丕文研发出了30多件(套)榼子新作品,显示出蓬勃的创新能力。

王丕文不仅创作能力强、技艺超凡,而且在传承和传播榼子文化,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青岛市手工艺首席技师、青岛市手工艺大师。他的木雕榼子作品多次国家级大奖,其中《龙凤呈祥》和《年年有鱼》作品获得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银奖,《年年有鱼(余)》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铜奖,2019年5月参加全国第三届“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展,获得二等奖,被即墨区龙山街道党工委、龙山街道办事处授予“最美传承人”荣誉称号。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村榼子”的代表性传承人,王丕文说,他要将这门雕刻手艺传承下去,“我现在不仅把这门手艺传给了我儿子和孙子,去年我还被聘请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艺术学院饽饽磕子大师工作室的特聘专家,每周去给学生们讲授榼子的雕刻技艺,传承榼子制作技艺。”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扶持政策,记者采访了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青岛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每年享有5000元的补贴,另外,即墨区文化和旅游局每年都会组织相关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产品的集中销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弘扬即墨的传统文化。”

榼子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易时移,随着岁月的流变,榼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过年的时候用,其他节日也有专用的榼子,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寒衣节的饽花榼子、月饼榼子、果子榼子等。平常日子里,家里有喜事,像结婚娶亲、小孩过百岁、过生日、老人寿宴、上梁盖屋等都要用到榼子,特殊场合,像祭山、祭海、祭河、祭祀等场面,更需要有面食出场,榼子面食制品早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王丕文告诉记者,榼子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原因,来自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文化、祭祀文化和礼仪文化,造就了榼子自身特殊的文化基因,每一件榼子都有吉祥含义、礼仪内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譬如人们最常用的榼子面鱼、莲蓬、寿桃、元宝、宝葫芦榼子等,寓意年年有鱼(余)、多子多福、长命百岁、招财进宝、福禄绵绵。”

近年来,王丕文不断创新葛村榼子纹样,榼子花样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图案多达200余种,人们熟悉的有元宝、如意、寿桃、团寿、方福、双喜、石榴、柳燕、面鱼、秋叶、梅花、佛手、莲花、金锭、元宝、葫芦、方胜、十二生肖等,王丕文说,经过一代又一代工匠的传承、改进,现在葛村榼子的雕刻技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作流程,雕刻技法也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