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姓氏谱丨追根溯源话周家

2021-01-25 21:3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914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聚焦即墨五大家族史,回顾姓氏故事,本期关注一个同样古老的姓氏——周。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百家姓》已经成为过去,老版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所以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近两年新版百家姓,前十名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无论是老版,还是新版,都有周姓的位置。

即墨周氏第十八世孙周世强追踪探源发现,周姓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姓氏书辨证》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妃姜嫄,感巨人迹生子,取名曰弃。”“弃”为何被用在名字上?原来,这其中有段故事。一日,姜嫄郊游时,碰到一个巨人足印,莫名的力量驱使她将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感到腹中微动,好似有胎儿一般。她又惊又怕,不想,十月后果然产下一子,姜嫄认为儿子不祥,把他丢进隘巷,结果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姜嫄又将婴儿抛到河冰上,突然飞来大鸟,用自己羽翼把婴儿盖住,防止冻僵。几次三番之后,姜嫄决定留下儿子,给他起名为“弃”。

当然,这是段传说。后来尧封弃为后稷(官职),赐姓为姬。姬弃便是周朝的始祖。后稷的第十二世孙古公亶(dan)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叫泰伯,次子名叫虞仲,老三叫季历。季历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一只鸟落在了窗户上,嘴里还叼着缣帛,上面写着警示之语,劝说婴儿要小心谨慎,不能疏忽怠慢,否则将前功尽弃。如此的圣象,让姬亶欢喜不已,为他取名叫昌。看过《封神榜》的人肯定知道,这个婴儿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姬昌。泰伯和虞仲看出父亲的心思,主动让位于弟弟季历,外出到吴地定居,成为吴国的始祖。

话说,季历继承父位,国家强盛,后姬昌即位,扩大疆土,加强防御。他的儿子姬发后来成了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传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执政时期,周朝被秦国灭掉,周朝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国,从此开始为周姓”,周世强说,由于山东是周姓人的受姓地之一,也是周姓发源地之一,当年周公分封于此,子孙繁衍生息,如今的山东周姓遍布全境,甚至有“无县不有周姓之说”。

一个较大的姓氏发展千年,当然会闪过无数星光,宋代以前正史入传者约计六十余人,《宋史》中周姓入传者约三十人,《明史》约七十人,《清史稿》有近四十人。我们熟悉的人物,如三国吴国名将周瑜,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明朝国子监祭酒周如砥,清末山东巡抚周馥,以及著名的作家的鲁迅(周树人)先生,都是周氏名人。

了解了周姓的来源,我们可以将目光定位在即墨周氏这里了。

就像以前我们了解到的蓝姓和黄姓一样,周姓源流也分多个支派,分别是:章嘉埠支派,留村支派,流亭支派(原隶属即墨)和军屯支派。

明初,一位叫周伯荣的周姓族人,从河南汝南,千里迢迢迁居到即墨城北的张家埠,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到六世时,周家出了一位名人——周如砥。他尚文重教,文章明天下,受朝廷多次嘉奖,周如砥的事迹,便是“章嘉埠”之名的成因。

明洪武初年,另一位周姓族人周安住同样从河南汝南迁居留村。留村,留村,与“留”有关。相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魏国公徐辉祖奉旨建鳌山卫,因周安住与其父徐达关系要好,所以周安住携父老乡亲迎接徐辉祖到家中做客。“辉祖授田数顷,称周氏里居为留村。留村实有挽留辉祖的意思”,周世强说。

流亭周氏始祖周百乐,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云南乌撒卫迁居流亭,与青岛多数从云南移民而来的姓氏经历差不多。

作为军屯派系,雄崖所是个奇特的地方。记得即墨市史志办的孙春曾感慨说:“当年迁徙的军户是主要人口组成部分。而今天,却不断有来自远方的人们来这里寻根问祖。”因为在即墨周边,有不少人是从雄崖所出去的,周姓便是派遣到金口周家屯开荒设屯以供军需的。所以,周家屯也是雄崖所八屯之一。

漫漫青史,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浩浩古今,承载了多少凌云壮志。

翻开一个家族的族谱,探究家族中的风雨故事,也是在倾听历史的声音,与周氏有关,与即墨有关,与青岛有关,更与时代的脉搏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