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三首诗歌一段情

2021-02-27 22:1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252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1931年,送走家眷,闻一多独自住在一多楼上,潜心研究。然而,看似平静的湖面之上,也曾经暗生涟漪。这段情感在他的三首诗中可找到蛛丝马迹。

在引入所谓的“婚外情”之前,先讲讲闻一多的婚姻。闻一多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922年还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他就被家人急招湖北浠水与高家小姐高孝贞结婚,闻一多也曾“一哭二闹三上吊”地反对,闻一多的儿子闻立雕在回忆父亲时说:无奈作为孝子,“他最后只得在老人同意不祭祖、不跪拜磕头、不闹洞房等条件下委屈从命”。新婚当天,闻一多还在捧书苦读,怕是“思想逃婚”吧。不久,闻一多出国。他曾向梁实秋诉感情的“无限的苦痛”,“已经烛灭笔枯不堪设想了”。闻一多在婚后还曾对弟弟闻家驷说“我将以诗为妻”。

闻一多与妻子高孝贞。

来到青岛后,闻一多的心境好了很多,与妻子的感情也日渐浓厚,“我父母亲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了”,闻立雕如此说。然后,送走家眷前后,闻一多的感情世界,终究还是起了波浪。一首被徐志摩成为“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诗歌《奇迹》诞生了!闻一多自己也颇为得意,在1930年12月10日致朱湘、饶孟侃函中称自己“足二三年,未曾写出一个字来”,却在1930年12月初“花了四天功夫,旷了两堂课”写出了这首饱含深情的长诗:

我要的本不是火齐的红,或半夜里

桃花潭水的黑,也不是琵琶的幽怨,

……

可也不妨明说只要你——

—只要奇迹露一面,我马上就抛弃平凡

……

我听见阊阖的户枢然一响,

传来一片衣裙的窸窣——那便是奇迹——

—半启的金扉中,一个戴着圆光的你!

这首诗引发了人们无数的遐想,写世事?写思想?还是写人?最终,还是梁实秋给了答案。“志摩误会了,以为这首诗是他挤出来的……实际是一多在这个时候在感情上吹起了一点涟漪,情形并不太严重,因为在情感刚刚生出一个蓓蕾的时候就把它掐死了,但是在内心里当然是有一番折腾,写出诗来仍然是那样回肠荡气”。关于诗歌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赵太侔的妻子俞珊,也有人认为是方令孺。不过,众多研究闻一多的人都认为是方令孺。方令孺是安徽桐城人,家学渊源,又留学美国,中西文学均有造诣。同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方令孺最终挣扎了出来,和丈夫离婚,独自带着女儿来青岛任教。可能有种惺惺相惜之感,闻一多对方令孺比较关注,男女之情也渐渐涌现。现存闻一多文字中直接提到方令孺的仅有一处,即1930年12月10日致朱湘、饶宗侃信中所述:“此地有位方令孺女士,方玮德的姑母,能做诗,有东西,只嫌手腕粗糙点,可是我有办法,我可以指给她一个门径。”

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本来闻一多不提,梁实秋不说,这段情也就不会曝光,偏偏梁实秋不肯“收手”,还公布了闻一多从未发表的佚诗《凭籍》,这首诗不用猜也能看出是首情诗:

“你凭着什么来和我相爱?”/假使一旦你这样提出质问来,我将答得很从容——我是不慌张的,/“凭着妒忌,至大无伦的妒忌!”/真的,你喝茶时,我会仇视那杯子,/每次你说那片云彩多美,每次,/你不知道,我的心便在那里恶骂:/“怎么?难道我还不如它?”

书中同时刊出《凭籍》手迹,署名“沙蕾”。梁实秋对这首诗的解释是这样的:“这首诗是他在青岛时一阵情感激动下写出来的。他不肯署真名,要我转寄给《诗刊》发表。我告诉他笔迹是瞒不了人的,他于是也不坚持发表,原稿留在我处。”之后,人们根据“沙蕾”的署名,又发现一首新诗《我懂得》:“我懂得您好意的眼神,注视我,犹如街灯注视夜行人,仿佛说:别怕,尽管挺着胸儿迈进,我为您:驱逐那威胁您的魔影。”据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怀荣透露,这首诗就是闻一多的作品,也是他的一首情诗。杨洪勋觉得,两人只有内心的波澜,没有实际上的行动。

这段父亲的“艳闻”(徐志摩语)闻立雕没有回避,他也认为这段感情应该是闪现过的,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段小插曲而已,“正是因为当时大家的传闻越来越多,父亲在亲戚的建议下,决定把母亲和我们再次接到青岛来,这样,流言蜚语才慢慢消失”。这一招无疑是“杀手锏”,掐断了爱情的小火苗,一阵涟漪彻底恢复了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