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蹄农业春来早|半岛四路记者探乡村,看一粒种子如何“赢在起跑线”

2021-03-01 08: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5120)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时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有言道“一年好景看春耕”,青岛在农业发展方面也有着独到优势。半岛全媒体记者近日兵分多路,探访岛城农业人的奋斗场景,感受生机勃勃、争分夺秒的别样春色。

严:

稻种进门先考试

试种一遍再收编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谷朝明 实习生 贾源

为早日实现亿亩盐碱地‘荒滩变良田’的目标,2021年海水稻推广示范100万亩已完成签约。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海水稻在全国获得全面丰收。

青岛作为海水稻种子的出生地,种子在这里如何选育和管理?记者近日来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进行探访。

海水稻种子都来自这里

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种质资源室里,堆满各种装满粳米的袋子,育种项目经理于萌向记者介绍:“不要小看这个种质资源室,全国各大实验室所有实验研发的种子,都是从这个种质资源室出去的。”

那种子收集回来要经过哪些操作步骤呢?于萌拿起身边一包装满粳米的袋子说:“我们拿这一小包种子来说,这是从海南南繁实验基地运回来的。用于研发的材料,首先要进行去杂,因为收回来可能会有稻壳、土块等一些杂质在里面,我们会进行去杂工作,你看现在地下散落的,还有我们去掉的杂质和瘪粒。剩下的种子,我们会把它装进白色的小袋子里暂时保存。种子还要进行一些基本‘考试’,评定一些它的基础指标,我们会将这些信息纪录在案,作为种子的档案信息,并且要将它们编好了编号,这样种子就会有自己相对应的编号‘名字’。”

  种子在进入种质资源库前将进行“考试”。

“后期我们会把白色的袋子放到到种质资源库,资源库分为长期库和短期库,是专门保存种子的仓库。后期各大基地需要种子的话,我们会从库里直接把种子拿出来进行分装,去地里播种的时候也是一个牌子对应一个袋子,编号信息对应准确,分装把种子播种在试验田里,这样就会有序地进行实验。”于萌说道。

在种质资源室里,于萌指着一个圆盘状的仪器介绍说:“你看,这个仪器叫做数粒仪,你把一定重量的种子放进去,仪器会自动数出这些种子的个数,同等重量下个数的不同,也是一个评判种子是否饱满的初级指标。”

来了种子先得进试验田

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海水稻耐逆育种工程师殷会德带记者来到海水稻种子短期资源库。

走进这所实验室,只见两排架子上摆满整理箱,每层整理箱内都摆放着一排袋子,每个袋子上写有编号。实验室内温度略低,墙上挂着的风机不断吹出冷风,风机的轰鸣声让记者几乎听不清对面人讲话。

殷会德告诉记者:“这个风机就是为了维持温度,室内温度会保持在5℃左右,这样有利于维持种子的活性。这里的种子是我们从各地收集到的水稻种子,其中70%是耐盐碱品种。收集到的种子会有一些基本信息,我们会把这些种子放到我们的试验田里再试种一遍,对它们进行重新的信息记录和整理,形成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信息。”

“为了保持种子的活力,短期资源库里的种子会存放大约一年时间,到期后会更换同一品种当年试种后的新种子。”殷会德介绍道。

今年推广百万亩海水稻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发副主任李继明博士介绍说:“自2017年开始,由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牵头组建国内唯一一个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分为4个试验组别34个试验点同时开展区域进行,通过建立水稻耐盐碱评价标准以及育种材料筛选程序,针对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征,设置北方沿海中早粳晚熟组、沿黄粳稻组、华东沿海籼稻组、华南沿海籼稻组4个组别,在广东、浙江、海南、江苏、辽宁等34个区域试验基地进行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东北等18个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测试试验。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已通过国家耐盐碱区域试验审定。”

  2020年,全国10万亩海水稻获得丰收。

青岛城阳上马基地作为全国海水稻产业推广中心,率先开展智慧农业及万亩盐碱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构建“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新模式。

“城阳上马基地2020年新增150份海水稻材料,总材料数达200余份。”李继明博士介绍说:“青岛海水稻基地主要是一个品种的发源地,有将近14个品种,2020年增产都在30%以上,为全国各海水稻种植基地提供有力的种质资源保障。”

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万亩片盐碱地稻作改良和海水稻种植示范,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两万亩,扩大推广到十万亩。目前,十地10万亩海水稻已完成测产,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其中,山东青岛、山东东营、山东潍坊、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江苏如东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如今,海水稻试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亩产逐年递增,在寸草不生荒废的盐碱地上,预期将收获一个又一个的丰年。目前,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1年计划示范100万亩,水稻深加工终端品牌“种福田”已上市销售,今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

韧:

天天凌晨两点起

创业育苗苦作甜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谷朝明 实习生 贾萍

小小一粒种子,却堪称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我国种业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青岛也早已着手打造国际种都建设,其中即墨区移风店镇已形成种都核心区。这里临近大沽河,土壤有机质高,水质酸碱度适中,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记者2月23日赶赴移风店镇,探访这些育苗育种“新势力”。

85后大学生创业

给种苗做“奶爸”

青岛近日常有寒流来袭,当记者走进移风店镇一处育苗大棚,迎面扑来一阵温润的空气扑来,眼前一片绿意盎然。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太正蹲在地上查看菜苗,他向记者介绍:“我手里拿的是72穴一盘的小白菜苗,现在长势是三叶一芯状态。我每天要经常来看一下,查看它的毛细根盘得是否紧实,土壤的干湿程度,有没有黄根或者黑根现象,叶面有没有叶斑、病虫害。”

  贾太展示即将出棚的白菜苗。

这是一个工厂化的育苗大棚,实地面积大约有5亩。“你看这里的喷灌是去年刚上的,以前我们用的是自动轨迹的喷水系统,喷得不均匀苗会长得有大有小。现在喷灌的好处是哪里需要可以打开哪里的水龙头,而且雾化特别好、浇水均匀,对根系的生长特别好。”贾太介绍说:“这个棚里全是叶菜类苗,温度要求保持在15℃以上,全靠智能操控箱控制,温差2℃~3℃。比如设定20℃,当温度跌到17℃操控箱会重启继续加温,一直保持棚内温度均衡。”

“育苗和种子培育都是细心活,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进来看一下棚,凌晨两点再进来看一下棚,一晚上要进来看两次。育苗界有句话说,育苗比在家看孩子都要细。”今年34岁的贾太是即墨本地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2013年创立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是移风店镇本土成长起来的种苗公司,以种子和种苗的培育为主,涉及黄瓜的遗传育种,白菜、有机花菜、西蓝花菜、甘蓝等蔬菜品种育苗。每年产出种苗1500万到1800万棵左右,年销售额达750万元。“我们的销售不但辐射到全国,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国都用我们公司的苗子。”贾太自豪地说。

筛选600个品种

西红柿“变”草莓

“尝尝我们的草莓西红柿,是不是特别可口。”青岛德龙种子有限公司移风农场场长孙军带记者走进一个温室棚,棚里长满2米多高的西红柿,有大的、小的,红色的、黄色的等不同品种。孙军掰开一个西红柿介绍说:“这个西红柿叫草莓西红柿,因为它的瓤质地有沙,看起来像草莓,所以叫草莓西红柿,它口味酸甜,特别适合鲜食。”孙军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是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西红柿品种进行筛选,目前这个棚内种植了600多个品种,番茄的生长期一般在90到120天左右,首批栽种的这些西红柿实验品种,今年就开始进行品种的对比筛选育种。

  德龙公司温室棚内正在进行筛选的西红柿品种。

孙军介绍说,青岛德龙种子有限公司是以蔬菜种子研发和销售为主的专职种子公司,现已与美国、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多个世界知名种子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年销售额达到3800万元。

记者在移风店镇采访时发现,这里的特色种子培育还涉猎花卉行业。“听过有首歌叫《鲁冰花》吧,说的就是它。”记者跟随青岛美田花木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福强走进一处温室大棚,一盆盆已经抽叶的景观花卉散发出阵阵香气:“它叫羽扇豆,就是歌里唱的鲁冰花。这种花在北方很难培育,因为它生长周期长,再就是它要经过严格的催化作用才能抽出花剑来,它的花剑是宝塔型的,有一半能开花就很不错了,次品率很高。我们还自主研发出F1三色堇等杂交品种50多个,杂交石竹品种7个,优质种子远销海内外。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

国际企业“落户”

筑巢引来金凤凰

2017年,青岛以移风店镇为中心,打造青岛国际种都核心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国际种都核心区还吸引来国际企业,行业全球排名第四的荷兰瑞克斯旺集团成为首家“落户”的跨国种业企业。瑞克斯旺在移风店镇建立占地面积约480亩的科研基地,着力打造辐射整个亚洲的国际一流蔬菜研发中心。该基地拥有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8000平方米、51个冬暖式日光温室,41个塑料大拱棚和3个联动拱棚,并配有设配齐全的实验室。

移风店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佳平介绍说,为了吸引更多种子企业落户,移风店镇成立专业招商队伍,瞄准全球种业强企进行招引,创新“云招商”等招商模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移风店镇奔赴广东、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7次招引活动,已累计引进韩国农友、武汉汉研等14家国内外知名育种企业,涉及500余种蔬菜、花卉的研发和培育,打造从研发、培育、种植到推广、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移风店镇将打造青岛移风国际花卉种子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已聚集现代种业产业14家,涉及500余个蔬菜花卉品种的研发和培育。2019年5月份,成功承办全省现代种业工作会议现场观摩会,一次性签约韩国农友等现代种业项目5个,涉及总投资5.2亿元。“2020年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将种子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这对种子产业园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下一步将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以研发为基础,创新为龙头,种业为核心的融合发展集群,将移风店镇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花卉种子研发中心和繁育中心。”宋佳平说道。

凭借一粒种子,移风店镇正在御风而行。

勤:

身穿短袖腿绑凳

西瓜大棚点花忙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天气渐暖,各行各业开工复工,大棚里的农民们也早早进入繁忙阶段。2月19日,记者驱车来到了即墨区段泊岚街道大吕一村杨明杰的瓜棚里,他和媳妇袁珍英正在大棚里整理瓜蔓。他俩都穿着短袖,额头有一层薄汗,杨明杰媳妇说:“这两天正好给西瓜整理瓜蔓,掐须,太忙了!”

移苗有讲究,日栽三千株

杨明杰这批瓜苗是1月16日栽上的,预计西瓜能比往年早上市四到五天。这些瓜苗是西瓜跟南瓜嫁接的,因为南瓜根系发达,嫁接后的瓜苗更加“强壮”。去年农历十月底,他在温室里播下西瓜种和南瓜种,7~10天后,就将西瓜苗与南瓜苗进行嫁接。嫁接40天后就可将西瓜苗移栽到大棚里了。移苗时,最担心有霜冻,低温容易冻死瓜苗,所以他把大棚覆盖上四五层薄膜,每层薄膜可保温1~2摄氏度。

  袁珍英坐在自己制作的凳子上在大棚里干活。

杨明杰种植西瓜是和别人合伙,他说人多力量大,多人干活能出巧活。特别是移苗的时候,每天得有四五人干活,一天得栽3000多棵西瓜苗。干活时分工明确,有专门把苗拉到大棚的,有专门运送苗到栽苗人跟前的,栽苗的人只管栽苗。栽苗的时间段一般选在上午9点半到下午2点,因为这个时候气温最高,可以说是争分夺秒。栽上苗以后当天就要浇上水,水也要有一定的温度,不能特别凉,一切措施都是保证西瓜苗的成活率。

内外温差大,棚里穿短袖

种大棚是个累活儿,但又充满希望。对杨明杰夫妇来说,侍弄这些西瓜像对待孩子一样上心。整整一上午,他俩就蹲在大棚里面光忙着整理瓜蔓了。要把这些瓜蔓理顺了,每根瓜蔓上只留一个瓜,保证结瓜整齐,都在一条线上,便于打理和采摘。因为瓜蔓长粗长长了,不是朝向一个方向,会很杂乱,所以必须要整理瓜蔓。掐须也是必须干的活,西瓜须多了会吸收养分,一棵瓜蔓长一个瓜就行,瓜多了个头长不大,影响产量和效益。杨明杰媳妇说他们的西瓜不打药,采用人工授粉。现在一边整理瓜蔓,一边掐西瓜须,只留两根辅蔓,一根主蔓,主蔓是结瓜的。她说自己已经习惯穿着短袖长时间在高温大棚里劳作了,杨明杰不习惯,时间稍微有点长就要出去透透气。

杨明杰今年种了两个大棚的西瓜,共有四亩地。栽上瓜苗之后,大棚里白天的温度要保持在30~35摄氏度,现在地底下用玉米秸秆铺着。利用玉米秸秆发酵,可以保持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西瓜口感好,能早上市。他们进入大棚都是穿短袖,要不热得受不了,记者穿着冬天的衣服进入大棚,不一会全身都出汗了,有点不适应,把大衣脱下来,还是很热。杨明杰提醒记者出去时一定把衣服上的帽子戴上,别让风吹了。他笑着说自己都锻炼出来了,即便是额头有汗出大棚也不会感冒了。

腿上绑凳子,蹲起忙点花

杨明杰媳妇说:“授粉的时候必须用现摘下来的雄花(不带瓜的花)去给雌花(带着瓜的花)授粉,得用当天上午的花粉,下午的粉成功率都会受影响!”2月底,他们就进入大规模点花(人工授粉)的时候。点花40天后西瓜就可以上市,点完花之后也是瓜农最操心的一个阶段。大棚里的温度要保持32~35摄氏度,如果温度低,会导致厚皮瓜和畸形瓜。每一个大棚都有出风口,太热了就打开风口。点花的时候往往没有功夫到大棚外透气,热了他就到透风口那透透气。

  袁珍英正在用雄花点雌花进行人工授粉,40天以后西瓜就可以上市了。

杨明杰媳妇一蹲一起地整理瓜蔓,手脚都不闲着。记者看到她在两条腿上绑了一个特制的凳子,圆形,外边包了一层纤维耐磨布料,里面是一层层圆形的泡沫摞起来到一定厚度。她说忙起来的时候,需要频繁地在地里移动,站起来又蹲下,如果挪动凳子太麻烦了。她就想了个办法自己制作了这个凳子,站起来走步不影响,蹲下干活直接坐在这个自制凳子上,很方便,又舒服,也不累。忙的时候行走在地里,经常忘记了自己屁股上的凳子,有时出了大棚都没记得要卸下来,基本都是别人提醒,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西瓜先上市,接着种黄瓜

杨明杰除了种西瓜,还种黄瓜。他说等这批西瓜四月份上市卖完了,就再种上两大棚的黄瓜,西瓜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黄瓜一年能收入三四万元。一个大棚每年投入五六千元成本,这一茬西瓜投入的成本包括种子、薄膜、肥料以及日常管理费用等。西瓜成熟时一般是老客户来到地里直接拉瓜,这些客户有城阳、即墨的,也有烟台的。现在他们也利用不同方式销售西瓜,杨明杰说,去年有位朋友到地里品尝了西瓜,觉得口感很好,现场发品尝的视频图片到朋友圈和微信群,立马帮助他销售了一千多斤西瓜。杨明杰告诉记者,他们也希望能让消费者吃到更新鲜甜美的西瓜,让西瓜从地头直接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今年也考虑线上营销等方式。

杨明杰平时不但在地里干活,还要忙村委的一些工作。记者采访当日,下午的时候他就要去村委处理事情,他说现在要赶紧为村民们办理小麦补贴,他们村最多有种了60多亩小麦的村民,不能把人家补贴的事耽误了。“今年麦子长得也不错,看来是个丰收年!”杨明杰家里没有种麦子,他看着地里的这一大棚西瓜,也充满憧憬,希望今年西瓜早上市卖个好价钱……

美:

南果爱上北方棚

育出早熟火龙果

半岛全媒体记者 毛梓权 张婧

2月22日,记者从青岛市区驱车开往平度,下了张舍立交不远就看到一个火龙果采摘的广告牌。转过弯来,就可以看到路边的大棚一字排开,煞是抢眼。这一片大棚一共有10个,与其它大棚不同的是,这里面生长的都是“南方水果”。植生源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松顺是这些大棚的主人。

他告诉记者,这些大棚原先是蔬菜大棚,因经营不善破产了,他知道这些大棚是有土墙的,保温比较好,就在2018年收了过来,开始种植热带水果。

木架站成排,红果绿间藏

一进大棚,记者立即模糊了双眼,大棚内外的温差让眼镜起了厚厚的雾气,久久不能散去。大棚之中,一排排的火龙果向前延伸,足足有几十排,直到大棚的尽头。每排木架高度1.5米左右,火龙果的枝条从架子向地面垂着,一条挨着一条,几乎没有空隙。新抽的枝条一片翠绿,向四面八方伸展,而2年以上的老枝,颜色呈深绿色,都整整齐齐地向下低垂。有几根枝条上带着未开败的花朵,也能隐约看到几个红红的火龙果藏在一片绿色之间。

高松顺在大棚里仔细观察火龙果的长势情况,一旁的生产经理忙着修剪枝条上的花骨朵,他们要把每条枝条上的花骨朵修剪到只剩一个。“这些向上长的枝在南方的话他们就不要了,往侧面长出来的还能留着。”高松顺给生产经理传授从南方基地学习回来的种植方法。

  生产经理在修剪火龙果枝条上的花骨朵。

高松顺的大棚最早只有6个,后来又盖了4个,每个棚是1亩地。现在主要种植火龙果,还有几个棚里有香蕉、柚子、芒果、凤梨、菠萝蜜、荔枝、百香果,还试种了2棵榴莲。高松顺说,选这些作物还真是花了很多的功夫。这些红心火龙果是从位于海南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院引进的,凤梨来自西双版纳,都是寻找了最好的品种来种植。

北方挂果晚,上市太集中

在大棚里呆了几分钟,穿着羽绒服的记者就热了一身汗,说顺着脖子往下淌一点都不夸张。高松顺介绍说,火龙果大棚里的温度一直保持在25摄氏度至35摄氏度,因为这个区间最适合火龙果生长。青岛地区大棚里的火龙果一般是五月份有花骨朵,五月下旬才能开花,到六月才能见果,结果能结到十月份。但是在海南,火龙果三月就可以开花了,三月见果一直能结到十一月,能结果16~18批次。在广东和广西晚一个月,四月见果,结到十一月。

高松顺说,本来选择种植火龙果就是因为它挂果时间长,是更适合采摘的项目,但是在北方的生长时间,会“损失”五一假期的黄金市场。而且,周边火龙果大棚的果子几乎都在同一个时间上市,也冲淡了市场。“大棚火龙果的上市时间太集中了,要没果采摘了也是大家都没了,有很多时候有人想来采摘我们却无法接待!”高松顺说道。

“当时我就想,这必须得打时间差,能不能在大棚里模拟南方的生长环境,达到和南方同步上市?”为此,高松顺多次到海南和广西专程去学习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方法。

“对于火龙果的生长来说,除了温度要高,还有一个影响条件是光照。温度来说还好解决一些,但是为了能让大棚里有充足的光线,海南和广西我真是不知道去了多少次。”高松顺告诉记者,最后他找到了一个比较先进的照明技术,在去年秋天就采购量产自中国台湾的火龙果专用灯,开始对大棚进行改造。去年十月份,又开始安装空调。冬天的时候大棚已经实现自动控温。

提前两个月,采摘不断档

这两项的改变,让高松顺的大棚火龙果可以提前2个月上市。而且还能较好控制大棚火龙果的上市时间,实现了采摘不断档。有了温度和光线保障之后,他又改造了大棚,设置了气窗。在夏天的时候还会加装喷雾降温装置。

有些改造生产经理觉得没有必要,但是高松顺认为,要做就要做最好。“要真的追求经济利益,我也不用把每个枝上就留一个果,其实留两个、三个也可以,这都是为了品质。我光修大棚的墙,就花了三四万元,这钱就够吃一辈子火龙果了。”

“农业是个良心活,我这不用化肥,只用有机肥,所以植株长得慢,若不是开始有两个棚栽培的是成年苗,现在也就是刚刚开始产果。为了增加口感和果径,我也只能采取少结果的办法来保证品质。”除了硬件的投入,大棚建立之初高松顺还雇了不少人打理火龙果,成本没少花。高松顺说现在一个棚大概可以出产3000~4000斤火龙果,2020年十一期间每天吸引了500多人次来采摘。

瞄准采摘游,希望在前头

摸着火龙果肥厚的枝条,高松顺和记者谈起了今年的计划。“还是做采摘,南方水果本来就是高产,价格也是要比北方的水果高,经济效益好。再就是做研学,今年的种植品种比去年更多了,可以联合学校成立学生的课外教育基地。”

来高松顺大棚采摘的游客,以当地周边为主,有很多老人没去过南方,被家里人带着来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长出来的;节假日青岛市区的不少家长也会带着孩子来认识一这些来自南国的植物。有的学校得知了这边有很多热带水果种植,老师会特地组织孩子来参观学习,高松顺还请旅行社帮助做宣传带来游客。

“按照今年的预计,收入应该能保不赔。现在还有两年就到盛果期,到了之后一亩地的产量会到7000~8000斤。一个大棚的收益就会到七八万。”高松顺说道。

通过不断改进完善,高松顺的热带水果大棚已经小有名气,但是他个人还是很低调,“我觉得做品质高的,不怕没市场。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都愿意吃好的。去年有段时间没有人来采摘,我们没办法,就自己摘了去学校门口卖,有些来过的孩子看着是我们的火龙果,都抢着让家长买。有的时候剩下些,自己的亲戚朋友都要争着要。”

现在高松顺的热带水果大棚,不但火龙果的上市时间走在了其他采摘大棚的前面,还可以做种苗的输出,可以提供大棚的种植技术指导。现在他已经把种苗卖到内蒙古的大棚中。高松顺相信往后的日子,也会像这大棚里春日的火龙果,红红火火,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