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文才写武侠,以笔为剑话江湖

2021-03-06 23: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41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陈挹翠能文能武,两者结合,成就了他的武侠文学江湖。在文学方面,他自认“我的读书和写作活动,是和我的本身缺陷条件有直接关系的。”失聪的苦闷促使陈挹翠寄情于读书,年少时泡图书馆的岁月,成为他后来的创作宝库。最直接的影响是,陈通读平江不肖生和张恨水的作品,为他日后写武侠小说和社会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潍县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日军侵占潍县后,他从小学武术教员的岗位上被撤下来,白天跟随陈寿荣学书画学篆刻,晚上就在家写小说。受张恨水影响,他写了小说《燕子春梦》。

1957年陈挹翠全家福。

陈挹翠真正的创作高峰是在青岛。1944年,他写出了酝酿已久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四海游龙》。当时青岛只有一家日本办的《大青岛报》,报上连载的两部小说均是王度庐的作品,陈没有发表机会。次年,日本投降后,《大青岛报》停刊,改出《民言报》《民言报晚刊》,陈将《四海游龙》投给《民言报晚刊》,开始连载,深受读者欢迎。陈挹翠后来在回忆录写到,那时,他还在外面摆着旧书摊赚钱贴补家用,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看了小说后,专门跑到他的书摊上对向他称贺:“我还以为老兄只是摘章觅句之作,这次佩服佩服”。

与王度庐相比,陈挹翠的独到之处在于,本身就是习武之人的他,写小说以武打取胜,一招一式都写得细致、传神。他自称学的是郑证因的路子,郑谙熟武林,对武功秘技和兵器如数家珍, 是“江湖技击派”的代表。《四海游龙》使陈挹翠在青岛一炮而红,稿约如雪花般飘然而至。有段时间,他同时为九家报纸连载着九部小说,除《四海游龙》外,还有《屠龙记》《血溅青锋》《风云儿女》《金罗汉》《谒金门》等。虽然陈挹翠自认“思维敏捷,记忆里极佳,运笔如飞”,但时间长了也觉得精力不够。正巧有些报纸停刊了,渐渐地他便只为两家报刊写作即可。

每天两千字的工作量对陈挹翠来说容易得很,时间一空闲,他又开始琢磨着做些别的事情。于是,他自荐进入为其撰写连载小说的《青岛晚报》,先做校对员,后改为外勤记者。记者是靠嘴皮子和笔杆子吃饭的工作,对陈挹翠来说,笔杆子自然不成问题,但是作为一个聋哑人,他如何与采访对象交流呢?陈走红之后,认识了不少人,经常给他提供线索和材料。他自己也肯下功夫,年轻力壮不怕跑路,也写些路上偶然发现的社会新闻,采访多靠笔交流。想来也是传奇,一个聋哑人做记者竟也做得风生水起。这段日子里,陈挹翠走街串巷,高门大舍、矮低棚户无不涉足,三教九流之人也结识了不少,为他日后写作提供了素材。

不过,1949年后,武侠小说因“诲淫海盗”之嫌遭禁。陈挹翠的创作逐渐停滞。1951年,陈挹翠先是任青岛市轻工业局会图书管理员,后1952年调任青岛第二橡胶厂工会任美术员。同年,他将孔尚任《桃花扇》改写成章回体小说,连载于《青岛日报》。在这之后,陈挹翠文学创作减少,将主要精力转向了对武学的研究、社会活动以及授徒、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