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即墨样本③|潮海后铺下村:村里美景招来城里游客 村里工厂引来外地务工者

2021-04-23 10: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1305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村西的龙泉河,经过整治,变身滨河公园,草地、鲜花、翠柳、鸟鸣,以及潺潺的水流,每个周末都能吸引来在河边野餐的城里人;自从频频有企业落户这里后,村民不用外出务工了,反而有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村里来务工……

即墨区潮海街道后铺下村,是附近有名的美丽乡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杜祖科的办公室内摆放的一排又一排奖牌,最能说明问题。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示范村、省级清洁村庄、青岛市级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这些重量级荣誉的牌匾,这里都能看到。

后铺下村的休闲广场

杜祖科说,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是奖牌;而在他看来,这些是村西的如画龙泉河;是绿叶鲜花层峦叠翠的街道;是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或者是,村民们爽朗的笑声……

村里的“治愈系美景”,常吸引城里人来坐坐

高静,是村里的工作人员,是前几年嫁到村里的媳妇。在记者来到村里时,她驾轻就熟地带领记者四处参观,并对各种数据、故事等信手拈来。“经常有人到村里来参观,我介绍过几次。”高静笑眯眯地说,她非常愿意向访客讲述村里的事。因为,在对外介绍时,她有一种自豪感。

“这是村里的文化广场,你今天来得不巧,附近村里有个大集,村里没事的人都赶大集去了,平常,这个广场上的孩子们可多了,北边的篮球场上也经常有人打篮球。”高静说,在广场上还有个大屏幕,不管是跳广场舞,还是播放影音,都非常便捷。

河岸边鲜花盛开

沿着村里红花和绿树间的整洁柏油马路,可以走到村西的滨河公园。河里潺潺清流、河坡的绿草鲜花、河岸上挺拔的杨树和蜿蜒的自行车骑行道,让这处乡村小河,变身滨河公园。

“春天来了,草地绿了,开出了一片片红的、紫的鲜花,再加上轻风、垂柳,这个滨河小公园每个周末都能吸引来城里的游客。”高静说,这些游客有的在草地上野餐,有的带着孩子放风筝,偶尔,还有人在河边垂钓,“有时候,我走到这里,也想多坐一会,用流行的话说,我们村里有‘治愈系美景’。”

在滨河公园的北侧,记者看到有一座设施先进的公厕,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卫生。高静说,这是村里特意建的,“这是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很多人来了就不想走,为了方便大家,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村里就按照高标准配备了。”

对于村里之前的情况,高静说,她嫁来村里时间短,对之前的事不太清楚,“听老人说,以前村里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狭窄破损,哪像现在,一街一特色。”

高静说,村里从2016年开始,对道路进行硬化,对街边实施绿化,对村里的房屋和建筑物进行美化,“现在主街道铺设沥青2万多平方米,全面完成村庄内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东街、中街、西街、村委大院等总面积约17580平方米的罩油工程,并对多条街进行了绿化提升。”

同时,高静介绍说,村里还投资近百万元,实施雨污水管网和自来水改造工程,“现在污水管网和自来水管网,全部实现了入户,也让居民的家里越来越整洁。”

陌生人来村里时系统报警,居民安全感十足

记者从进村就注意到,村口、村里有多处视频监控。高静介绍说,这是村里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上的新系统,“也是为了管理方便,毕竟,村里什么时候来了陌生人、陌生车辆,系统上都有明确显示,还可以报警,并还原陌生人和车辆的运行轨迹。”

在监控平台上记者看到,68个摄像头对村庄实现了全面覆盖,点开一个摄像头,可以实时查看每一个摄像头所拍摄内容。“村里还有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入村庄人员进行图像获取,提供实时比对、历史数据查询、分析等。”高静说,系统采集端采用现有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设备,后台应用的扩展性决定了人脸识别可以应用在出入控制、黑名单监控、人脸照片搜索等多个领域,“系统还可以对行人进行动作跟踪,抓拍,智能识别外部特征属性,检测到行人特征后,即可实现行人特征检索,依靠行人的图片进行视频检索。”

村里的视频监控系统

据了解,除此之外,村里视频监控系统还有车辆识别、烟感报警等多项功能。“我们村依托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打造以‘安全、和谐、文明、美丽’为目标的智慧安全村庄。”高静介绍说,通过这套系统,村委、党员户、出租房屋等情况,在房屋中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鼠标指到某一户,该房屋的人口信息全部显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村里上了先进的安防系统,但是,这不代表村里人没有安全感。“监控系统,村里早就有了,只是没有这么多功能。”村民孙淑芹说,后铺下村的视频监控厉害,在附近是出了名的,“大概在五六年以前,村里有个年轻人结婚时,有两件金货失窃了,很快就通过视频监控找到了,从那时开始,我们村的视频监控系统就被大家熟知了。”

在孙淑芹看来,现在村里的监控系统,并不是为了防盗。“我感觉视频监控系统,更大程度上起到的是督促的作用。”孙淑芹说,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虽然有保洁人员,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每一位村民去保护,“大家都知道有监控系统,肯定会更加自觉,不过,现在大家也都养成了好习惯,也基本没有乱倾倒等事情发生了。”

以前村民去外地打工,现在外地人来村里打工

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几名外地口音的居民。高静说,这些人是外地的,“他们在我们村租房子居住。”

而说起房屋出租,村民王元芳打开了话匣子。“以前,都是我们出去打工,到外头租房住,之前从来没敢想过自己家的房子也能租出去。”王元芳说,最近几年,村里的企业越来越多,用工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村的人进厂务工,后来是周边村里的,然后,就是外地人过来了。”

据了解,后铺下村总面积49.3公顷,其中居民用地6公顷,其余已经全部规划为工业园区。目前,全村共有企业26家,个体工商户30户,本村居民146户,人口626人。同时,村里还有外来人口大约200人。

村里的手绘墙

“目前,潮海街道在后铺下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都市产业园,用以承接产业转型升级。”村党支部书记杜祖科介绍说,村里的工业园区规划总占地1200亩,一期占地7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主要吸纳以海洋科技、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高新化、科技化、规模化企业入园,“目前已建成6座标准厂房,供康尔生物、国药集团青岛医疗器械等13家企业直接进驻,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

同时,杜祖科介绍,还有联东U谷科技创新谷项目进驻,占地89亩,总投资10亿元,由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还有在建项目现代海洋国际科技同创产业园区入驻。

幸福的烦恼,午饭回家吃还是在厂里吃?

4月16日中午11点左右,在后铺下村村北的青岛绿色家园环境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内,33岁的村民张龙龙正在跟父亲商量着中午吃饭的问题。张龙龙希望回家吃饭,而他的父亲希望留在厂里吃饭。

“回去干什么?你妈还得给咱们做饭,咱们在厂里吃多好,厂里食堂的工作餐不比家里好?”虽然工厂离家步行仅需三四分钟,但是,张龙龙的父亲仍旧不愿多走路。

“我想回去看看孩子,我妈一个人带孩子也挺累的,再说了,中午回家不是也能休息休息吗?”张龙龙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当天的午饭,张龙龙还是在厂里跟其他同事一起吃了。就在他们爷俩商量着午饭在哪里吃的时候,张龙龙的母亲黄淑晏却在宽敞整洁的院子里,和孙子一起在用玩具搭起的“小城堡”里嬉戏。

张龙龙在村里的工厂上班

“现在条件好了,也不用我出去工作,就专职在家带孩子。”黄淑晏说,以前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张龙龙的父亲需要外出务工,“他主要是做钢铁器件加工,以前我们村没有这样的企业,他就到外地务工,经常长时间不回家,我不但要照顾家、带孩子,还需要在附近找点活干,补贴补贴家用,现在好了,家里有什么事,他们爷俩抬脚就能回来。”

张龙龙说,他高中毕业后,就到村里的这家企业工作了,“刚开始的时候,在厂里做点杂货,后来厂里看我年轻,重点培养我,让我专门去学了数控机床,现在是厂里的技术工,我们爷俩加起来,每个月能拿到1万多元的工资,如果加班的话,还有更高的收入。”

让张龙龙满意的不仅是收入,“主要是没有什么支出,村里不仅每年发福利,连煤气补贴、矿物质水水卡、菜金补助等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在发,吃的话,厂里家里都行,住就更不用花钱了。”

带头人杜祖科

“美丽乡村”不仅是人居环境更美丽

记者在采访时,向村党支部书记杜祖科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带头人,心中的“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

面对这个问题,杜祖科说,美丽乡村自然要美丽,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人居环境一定要好,“这一点,我们村不但从表面上进行了广场建设、道路硬化、亮化提升,还在看不到地下部分完成了雨污管网的入户,并在督促居民做好自家卫生的同时,安排了保洁人员随时对公共部位进行打扫清理。”同时,杜祖科说,美丽乡村要有产业作为支撑,“目前村里正在按照潮海街道的规划和部署,仍有企业会陆续入驻。”

除了人居环境提升以及产业支撑之外,杜祖科认为美丽乡村还应该包含精神层面的建设,“我认为美丽乡村不应当只是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居民的心灵也应该更加美丽,我希望村里的每位居民对老人能做到‘孝’、对朋友能做到‘礼’和“德”,所以,在村里,我们做了很多手绘墙,其中包括宣传二十四孝的,也包括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

村里整洁的街道

杜祖科介绍,为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后铺下村在全村安装文化牌匾40个,建成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村庄文化宣传的主阵地;连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

为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后铺下村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完善工作台账,召开红白理事会例会,发放《红白理事会便民联系卡》、“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倡议书、“即墨区红白事指导原则及指导标准”,着重对《村规民约》村风民俗进行补充,与每户村民签订《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承诺书》,引导群众改变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的陈规陋习,倡树孝敬父母、厚养薄葬、勤劳节俭之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后铺下村还积极组建村舞蹈队。“我认为,只有让精彩的活动穿插,才能让群众的满意度更高,幸福指数也就更高。”杜祖科说,他和村集体班子成员一致认为,村里的工作要以村民为中心,要对村民的需求了如指掌,并尽最大可能去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