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辣条”卫龙要敲钟上市 5毛钱的生意做成了700亿?

2021-05-13 14:02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48943) 扫描到手机

  火遍大江南北,备受年轻人喜爱的“5毛钱辣条”终于要上市了。

  根据港交所文件,卫龙12日已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启动IPO。

CPE、高瓴资本联合领投

“辣条一哥”正式启动IPO

5月12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披露知名辣条品牌卫龙的上市申请书,由摩根士丹利、中金和瑞银共同保荐。

来源:上市申请书

  上市申请书显示,卫龙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市场份额达到5.7%,按零售额计为第二大参与者的3.8倍,且调味面制品和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

来源:上市申请书

  此外,上市申请书也确认了此前媒体报道的Pre-IPO融资情况。3月31日卫龙与CPE源峰、高瓴、腾讯、云峰基金等签订股东协议,这也是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首度引入外部投资者。Pre-IPO轮总共募集5.49亿美元,折合每股成本为4.48美元。该公司公开市场招股价格仍有待通过聆讯后公布。

来源:上市申请书

  据36氪报道,这是“辣条一哥”卫龙22年历史上已知的唯一一次融资,吸引了大批一线投资机构入场。

  盈利方面,根据上市申请书,2018年至2020年,公司年内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和8.19亿元,逐年增长。此外,公司净利润率在2020年达到19.9%。

来源:上市申请书

  财务状况方面,2018年至2020年,公司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均持续增长,2020年流动负债11.68亿元,非流动负债1.40亿元,较前一年均明显增加。短期偿债能力方面,公司2018年流动比率仅为0.71,速动比率仅为0.33。到2020年,流动比率增至1.59,速动比率增至1.13,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增强。

年轻人喜欢吃“辣条”

卫龙估值或达700亿

  卫龙食品是中国老牌休闲食品品牌,刘卫平、刘福平兄弟1999年创立于河南漯河,主营辣条、豆皮豆干、海味素菜、肉食卤味、膨化速食等多系列休闲食品,其中品牌招牌面筋辣条堪称国民级“休闲零食”单品,是一代零食爱好者的童年记忆。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卫龙95%的消费者是35岁及以下,55%的消费者是2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同时,卫龙品牌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辣味休闲食品品牌之一。

  根据招股书,2020年度卫龙有两个品类的年度零售额超过10亿元,4个单品的年度零售额超过5亿元。

  2020年,辣味休闲食品市场占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总市场份额的20.3%。卫龙在国内约3000家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在中国经营业务的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11位,并在所有本土休闲食品公司中排名第七位,按零售额计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2%。

  据悉,卫龙此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700亿元。这甚至超过洽洽(267亿)+三只松鼠(207亿)+良品铺子(199亿)截至5月12日收盘市值的总和。

花式营销、蹭热点

“五毛钱辣条”逆袭出圈

  从5毛钱的辣条中突围,卫龙食品的快速走红离不开品牌营销。

  在甩掉“土味”的路上,卫龙食品先从包装“动了刀”。2016年9月7日,在iPhone 7发售的前一天,卫龙食品将天猫旗舰店的风格改成了妥妥的苹果风,同时还推出了Hotstrip 7.0(辣条7),配上的文案也是“改变食界,条条是道”,包装和文案上的设计成功吸引了众人注意。

  在此之前,卫龙食品采用的是透明包装袋,可以看到满满的油渍。升级后采用纯白色不透明包装走起了“高大上”路线,再加上“约吗”“冷静”“压惊”“任性”等流行语,吸引了潮流的年轻消费群体,而他们也正是辣条的主要消费群体。

  包装定型后,卫龙食品开启了“花式”跨界营销。2016年,卫龙食品与暴走漫画跨界合作,推出定制款卫龙食品暴走辣条;2017年6月,卫龙食品跨界做手游《卫龙食品霸业》;2017年“双12”前夕,卫龙食品旗舰店两位模特手里拿着辣条复刻明星张馨予东北风碎花裙;2018年,卫龙食品以当时热度颇高的“蛇皮袋”为灵感,推出了图库零食袋;2019年,卫龙食品又推出了多款周边。

  除了跨界营销,卫龙食品还被网友扣上了“蹭热点”的帽子。有网友称,“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卫龙食品的身影”。

  这边有《舌尖上的中国》,那边就有卫龙食品的《舌尖上的辣条》;在iphone 7发布会当日,顺势推出新品辣条7,并迎合苹果的淡灰色调;新款红米手机上市,卫龙食品又把自己改成了“小米风”,从淡灰色调变成了大红;小米的宣传语是“为发烧而生”,卫龙食品就改成了“为辣味零食发烧友而生”。

  在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看来,在营销上卫龙食品确实比较聪明,其每一次的营销活动都充满了话题性,让网友们自行传播,不仅效果突出,还节省了不少营销费用。得益于营销,卫龙食品近年来的销量也水涨船高。

  过去三年公司全年营收分别为27.51亿、33.84亿和41.2亿元人民币。盈利能力方面,过去三年毛利率稳步从34.7%提升至38%,2020年取得15.65亿元毛利。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证券时报、财联社、北京商报、36氪、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