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发展两周年,亮出靓丽“成绩单”

2021-08-23 18:3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775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承接试点任务最多的片区,青岛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立足国家战略、对标国际标准、聚焦特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空间和试点权力,做好“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努力探索一批服务于国家战略、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闯出了自贸赋能的“青岛经验”。

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

“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日益丰沃。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完成,形成143个创新案例,平均5天推出一项创新成果。其中进口原油‘先放后检’监管新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13个首创型案例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省复制推广,2个创新案例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17个改革创新做法获商务部肯定性批示。”说起创新成果,青岛片区管委制度创新部部长葛建军如数家珍。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谋求优势的根本。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牢牢牵住制度创新“牛鼻子”,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金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自选动作”闯出“青岛经验”

不拘泥于“既定动作”,而是充分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赋予的制度创新空间,自主配套“自选动作”,两年来,青岛片区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出发,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创新升级,为片区赋能。

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便是青岛自贸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成果,自成立以来,该研究中心推出了9项创新成果,进一步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了口岸营商环境。

其中,首创“先期机检、码头直提”模式,通关时效平均提升3-7个小时,每自然箱节省物流成本600-1000元。推行入境空箱顺势无干扰监管模式,每自然箱节省搬倒费用45元。推出“云港通口岸智慧查验平台”,形成青岛口岸智慧查验新模式。实施外贸集装箱“进口直提”“出口直装”作业新模式,将出口货物集港装船时间缩短为平均0.5小时。据统计,上半年,青岛自贸片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1%,占青岛港92.88%。

体验“爆棚”,企业信心满满

“有了分类监管政策,非保税货物可以与保税货物同仓存储,并在不移动库位的情况下随时完成状态转换,不但能降低物流成本,还让仓库库容利用率提高30%以上。” 青岛中港仓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利晓对疫情下的仓库存储量非常满意,他表示,对受疫情影响导致保税仓位下降的企业来说,这一监管模式无疑是雪中送炭。

王利晓提到的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是青岛片区推广的一项特殊区域海关监管创新政策,也是山东获得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的创新案例之一。这一模式下,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的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后,实际离境出口或者出区返回境内,具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效盘活区内仓储资源等优点,受到区内企业的广泛欢迎。

围绕提升贸易、投资、科技创新、人才交流、金融、港航物流便利化等六大领域,青岛片区推出的一系列集成性创新举措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构筑高水平发展环境

营造“自贸”级别的营商环境

“具体工作中,我们围绕投资更加便利、贸易更加便利、金融更加便利、生活更加便利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落地青岛自贸片区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青岛片区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周峰表示。

日前,青岛片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自贸全链帮”服务专区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窗,可为外籍人士提供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帮办代办以及国际人才政策咨询、申报辅导、法律咨询、就业对接等服务,着力构建“类海外”环境,打造国际人才高地。

“我们是青岛自贸片区里的一家德资企业,国际人才服务专窗的设立为企业解决了大问题。下一步,在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办理以及国际人才政策申报上,我们都可以找到专业团队作支撑,省时又省力。”青岛标迈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说。

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仅用一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山东自贸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通过“云上审批”,不到一个小时就实现了跨国落户;创新推出“先退后核”+“出口退税贷”税务服务,企业首次申报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间由2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青岛自贸片区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新业态蓬勃发展上可见一斑——全国首单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在片区落地;SPV公司完成全省首笔飞机融资租赁业务;率先在山东自贸区开展原创漫画作品版权出口业务;首推跨境电商库内直播模式,首播4小时销售额突破2700万元……

一系列新动能的集聚,激发了外贸主体活力,提升了外贸运行效率,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也促进外贸实现稳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青岛自贸片区完成外贸进出口882.1亿元,同比增长59.3%,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19.7个百分点、17.1个百分点和32.2个百分点。

立足新发展格局,搭建新“绿色通道”

7月7日,由日本优然株式会社投资设立的青岛必思普乐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青岛自贸片区完成注册,成为山东首家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机构,填补了中高端人才双向交流缺乏外资载体的空白。

据介绍,为克服疫情期间跨境投资的不便因素,该项目通过“跨国不见面审批云办理”高效完成注册流程,从正式网上提交材料到发证,整个审批过程用了不到2个小时。

面对RCEP签署赋予的良机,青岛片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拓展RCEP国家合作。

在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方面,以日韩快消品为突破口,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其中,占地638亩的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项目,是全国唯一涵盖跨境电商、一般贸易和海运国际快件的综合性口岸,已引进天猫国际、京东等近150家跨境电商产业链企业入驻。在建的日韩服贸港项目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已有韩国无边电商直播基地、中日韩青年消费中心等10余个项目明确选址意向。作为园区的高端配套、国内首个具有日本特色的五星级被动式度假酒店,正在进行单体建筑基础建设和主体施工,预计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面积为3.89平方公里的日韩商务城,其规划编制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据青岛片区经济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日韩消费专区将被打造成立足青岛、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消费专区,成为中日韩双向消费的最佳体验区、日韩游客“旅游首末站”、国内最佳的日韩文化体验区和东北亚全球商品体验中心。

架通“两个市场”,头雁引领效果拔群

开放发展焕发新活力

当下青岛片区建设中,“开放的窗口”这一属性尤为突出。依托制度创新及全面开放的更高平台,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五大高端产业在这里唱起主角,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强劲。

青岛片区不断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自身开放优势。青岛交银海控科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完成注册,迎来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办理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成功落地山东省首笔以“坚戈”为结算货币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久实麟德(青岛)航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发放首笔融资款项,租赁标的物为波音737-800客机,标志着山东省首单单机融资租赁业务正式落地……青岛片区日渐成为新经济、新模式的诞生地。

截至目前,青岛片区新增纳税主体8841个,占成立前该区域纳税主体总量的72.6%,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累计达到115个,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

以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新时代,新形势,需要新格局,新作为。今年,青岛片区大力实施“项目落地·攻坚突破年”,全面推进重点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努力在“项目落地年”中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为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集散地,青岛片区清理整顿了小而散的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等合作打造大而强的平台——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自6月9日市场正式启动后,大宗商品交易额已突破4亿元。

“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培育阶段,预计今年将吸引会员企业200家以上,实现交易额超过400亿元,到2025年,平台线上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鸿岩介绍说。

在以“落项目 创一流”为主题的青岛自贸片区开放合作项目落地大会上,4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总投资503亿元,中国大宗商品航运物流与采购基地、国际海员中心、国际船供中心等六个平台同步揭牌。

搭开放平台,聚优势资源

自贸区建设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与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责任,担负着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更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动力更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新增长极的重任。向着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力,青岛片区深化改革的积极姿态、不断释放的市场潜力,吸引全球目光。

日本国际客厅吸引了全省首个世界500强总部项目欧力士签约落地,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日韩服贸港建成投入运营,全国首个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开工建设,日本最大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日本阿童木商城入驻。截至目前,已签约、落户企业机构28家,建立起100多家日本企业的技术合作数据库,并与日中经济协会、瑞穗银行等15家机构及9家日本地方政府在华办事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