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每天暴走5公里“割肝救子”,6个月大“小黄人”在青重获新生

2021-09-07 19: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659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9月7日,6个月大的男婴乐乐(化名)安静地抱着奶瓶喝完奶,在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病房中安心地睡着了。谁能想到,就在几天之前,他刚刚经历一个生死关口。出生一个月时,乐乐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成为“小黄人”,父母多处求医未果,最终来到青大附院,找到著名小儿器官移植专家蔡金贞。近日,在蔡金贞等专家主刀下,乐乐与母亲顺利完成亲体肝移植手术,成为今年山东省内月龄最小的肝移植受者。目前青大附院在2021年已经完成100例肝脏移植手术,累计完成844例。专家介绍,器官移植手术是挽救心、肝、肺、肾等器官终末期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在供体“施与受”模式逐渐合理化情况下,患者未来将获益多多。

乐乐和妈妈术后均恢复良好,将于近日出院。

        悲喜交加

        孩子出生患上“先天性胆道闭锁”

  乐乐来自潍坊安丘,是王婕(化名)的第三个儿子。乐乐在出生1个月的时候就全身发黄,与正常孩童不一样。王婕赶紧带他去了济南某家医院进行系列检查,确诊患先天性胆道闭锁,除了接受传统的葛西手术(即肝门空肠吻合术),没有其他有效方法。医生给王婵下了通知:即使接受葛西手术,乐乐可能存活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击垮了王婕和她丈夫。“那么可爱的小宝贝,我十月怀胎拼命生出来,哪怕有一点希望,我们全家也不会放弃。”不愿放弃的王婕和丈夫四处打听,给孩子寻找救命的机会。

  乐乐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分别为10岁和7岁,分别上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为了给乐乐治病,两个哥哥全程放在安丘老家,王婕和丈夫已然顾及不上。

  乐乐两个月大的时候,病情逐渐恶化,有时高烧不退。王婕就自己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胆道闭锁宝宝发烧怎么办”,刚好有个宝宝妈妈评论说自己孩子也患胆道闭锁,接受了肝移植。王婕通过朋友得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引进小儿器官移植专家蔡金贞教授,在做小儿肝移植手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今年5月初,看到了一线希望的王婕立马坐车来到了青岛,找到了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蔡金贞。“找到蔡主任后,他说自己做过很多例小儿肝移植,其中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根据乐乐的情况,亲体肝移植是最好的选择,听到这个消息后真的很激动。”

        “割肝救子”

        妈妈给6月大“小黄人”捐肝

  知道儿子有救后,王婕选择“割肝救子”。随后,她和儿子一起在医院住下, 等待配型结果。结果出来后,8月10日,一切准备就绪,乐乐和妈妈同时进病房,乐乐也即将迎来“重生”。

  首先,从王婕身上取肝。蔡金贞和麻醉室、手术室精细地操作着,由于乐乐只有6个月,肝脏也不大,只需要从王婕身上取一小部分进行修剪,植入乐乐体内即可。“整个手术难点在于乐乐身上,孩子体重只有十多斤,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和麻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孩子脏器小,血管细,分布密集,很多操作需要非常谨慎。”蔡金贞告诉记者。

  将王婕身上的部分肝脏进行修剪完之后,接下来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步:亲体肝植入。“乐乐血管纤细,增加了手术难度。”蔡金贞介绍,小儿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都比成人细,加大了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其中,动脉吻合是小儿肝移植的难点,以前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动脉口径只有2~3毫米,比静脉细很多,而且动脉内的血流压力高,要缝10针,而且针距要均匀,才能不漏血,确保植入的肝脏存活。

  由于血管很细,在给乐乐做手术时,成人的血管吻合用普通外科手术放大镜即可,而对于乐乐这样月龄小、血管比较细的婴儿,血管的吻合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而用来缝血管的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

  在蔡金贞等主刀医生和麻醉科等科室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仅用时两个小时,乐乐的手术顺利完成。随后,乐乐转进器官移植中心的移植监护室,由专门的医护人员24小时精心治疗和护理。据了解,乐乐是今年山东省内接受肝移植手术月龄最小的患儿,体重越小,各种血管越细,意味着手术就越难做。

  肝移植手术后第二天,下午3点是移植监护室的家属探视时间,王婕的丈夫一个人要看两个家属,对于他来说,心情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穿上医用防护服,以便隔离病菌、防止感染。王婕的丈夫缓缓进入移植监护室。看到妻子在床上无大碍,乐乐也不再是之前那个小黄人,他欣喜若狂。

在病房开心玩耍的乐乐。

  术后第三天,乐乐挺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新肝功能恢复、预防排斥反应及感染等危险关口,转到普通病房,王婕也转到普通病房,一家人可以安全地在一起互相安抚了。

        “金字塔尖”

        儿童肝移植体现最高技术水平

  在今年的9月4日,蔡金贞带领器官移植团队完成2021年第100例肝脏移植手术,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844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代表着青大附院器官移植水平在国内已经居于领先的地位。在今年特殊的疫情模式之下,蔡金贞和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也创造了省内多项世界纪录:省内最小体重儿童肝移植、省内首例儿童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儿童左右半肝劈离式肝移植、首例儿童复杂二次肝移植、首例儿童亲体联合多米诺辅助肝移植、首例胰岛移植、成人亲体肝移植、成人危重症肝移植等。

青大附院2021年已经完成肝移植100例。

  据蔡金贞介绍,相比于成人的肝移植,儿童的肝移植或者其他器官的移植挑战难度更高,是移植领域的皇冠明珠,代表了肝移植最高技术水平。“儿童肝移植特别是婴幼儿亲体肝移植,需要极为高超而精细的外科技术,而且在手术中极易出现意外状况,每一刻都需要全神贯注,这对参与手术的每位医护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沉着与经验必不可少。”蔡金贞告诉记者。

  据了解,中国90%以上的儿童肝移植,原发病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占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病例,在存活出生婴儿中的发病率为1:8000~1:14000,孕检是检查不出来的,我国每年新发胆道闭锁患儿在3000例左右。这种疾病非常凶险,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会引起不可逆的淤胆性肝硬化,进而因黄疸高、肝功能衰竭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病症。该病是目前诊治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之一,不经手术治疗的患儿平均生存期在1年左右,即使接受葛西手术,其5年生存率也仅为30%~60%,仍有70%成功接受葛西手术治疗的患儿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还是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才能长期生存。

  “对于需要肝移植的幼儿来说,肝源一般通过三个途径获得,一是父母捐献一部分肝脏,二是年龄差不多的儿童逝世后捐献,三是成人逝世后捐献的肝脏劈离一部分。”蔡金贞介绍道。

        移植手术为终末期患者最优选

        “施与受”模式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的人体器官移植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摘取人体器官捐献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将其植入接受人身体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过程,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之巅”,是挽救心、肝、肺、肾等器官终末期疾病患者的唯一希望。近年来,我国捐献和移植数量大幅提升,器官移植技术能力水平和器官移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器官移植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是一项临床工作,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器官移植工作,必须得到相关科室包括一些平台医技科室的支持。”蔡金贞介绍,青大附院不仅整合了相关临床科室,还整合了运送车队、后勤等支持团队,全力保障器官移植从转运到手术,再到患者康复全过程。器官移植行业的发展大幅度取决于供体捐献的数量,只有足够的器官供体,临床上有需求的患者才能有生存的希望。

蔡金贞团队正在手术。

  蔡金贞介绍,现在人体器官的来源主要为公民自愿捐献。一是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通过书面自愿申请器官捐献登记, 并且没有撤销登记,待其身故后进行器官捐献;二是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器官,待其身故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献。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的献和移植已经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五大部分: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服务体系,人体器官移植科学注册体系,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监管体系。

  “青岛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国内是比较靠前的,而且捐献的成功率也很高。”蔡金贞介绍,青岛器官捐献者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3.21的大器官利用率(每个器官捐献者的大器官利用个数)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施与受’模式逐渐正规化,整个器官移植行业也在慢慢迎来自己的‘春天’。”蔡金贞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