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寻·动⑧烈士证成唯一遗物!重孙女手写感谢信:谢谢半岛和志愿者

2021-09-09 20:3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93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武传英 张婧

“您好,我是孙洪善烈士的家属。”9月8日深夜,记者收到了一条微信好友申请。聊起来才知道,女孩叫孙学伟,是孙洪善烈士的重孙女。之前记者曾经跟她的父亲孙绪成通过电话,因为孙先生的工作原因,没能聊太多。得知自己的三爷爷目前安葬在吉林省集安市,孙先生很激动,赶紧让女儿跟记者联系,想知道更多细节。

“我们一直有心愿想接太爷爷回家,三兄弟能团聚。”孙学伟说,孙洪善烈士排行老三,是她的三太爷,她太爷爷是老大,孙洪善参军走的时候,她太爷爷已经结婚了,而她爷爷当时大概七八岁。“他当时还没有结婚,征兵的时候就参军走了。”孙学伟说,她太爷爷身体一直非常好,一直到2010年她上高二那年才去世,离开时89岁。在世时他常念叨,说弟弟走的时候还没成家。太爷爷一直很牵挂这个弟弟,虽然知道他在战场上牺牲了,一直不知道三爷爷安葬在哪里,这也成了太爷爷临终前最大的遗愿。除了一本烈士证,他再也没有其他能留给后辈的物件。

看到亲人消息,激动得一晚上没睡

9月8日,胶州关爱抗战老兵的“爱无疆公益”志愿服务团队一早就赶到了孙家艾泊村,找到了孙洪善烈士的侄子孙世林老人,老人家已经70岁了,在叙述过程几度哽咽。“通过你们志愿者我们终于知道我叔叔在哪里,我们想接回来让叔叔回家。”说到动人处,老人眼里泛着泪光,说自己从新闻上看到家人的消息,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我父亲去世的时候,一直嘱咐我们几个孩子,一定要找到叔叔,给他安个地方。”

胶州爱无疆志愿者团队上门探望孙洪善烈士的侄子

“按我们老家习俗,每年清明、过年都要上坟,这么多年他独自在外冷冷清清的。“孙女说,对三太爷爷的牵挂似乎成了一种执念,“从我太爷爷,到我爷爷,再到我爸爸,每次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大事的时候,一家人都会想起他。我们家族比较大,太爷爷有五个孩子,二太爷家里三个孩子,过年过节都热热闹闹的,我小时候偶尔会想,如果三太爷能平安回来,结婚生子,可能我们家族会更热闹。”孙学伟说,每次一家人提起三太爷,都会很感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是当时能平安回来就好了”。

家属手写感谢信,谢谢半岛和志愿者

孙洪善的烈士证,一直安放在孙学伟太爷爷家里。小时候每次太爷爷想弟弟了,就会拿出来看一下,从小在太爷爷身边长大的孙女,也对这个未曾谋面的三太爷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我以前看电视剧看到有失忆症,就会想会不会三太爷是在战场上受伤失忆了,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也许哪天恢复记忆的时候,他会能回来,忽然出现,带着自己的儿子、孙子……跟我们这个大家庭团聚。”得知孙洪善现在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孙学伟觉得真是太有缘了,“我姥爷是当年闯关东过去的,就在吉林通化,我妈在那儿出生长大,17岁回的山东。”孙学伟说,得知三太爷的信息后,她不断在网上查阅他所参加的几场战疫的信息,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先辈的印迹。

胶州爱无疆志愿者团队上门探望孙洪善烈士的侄子

得知是志愿者张红琢提供了太爷爷的信息时,孙学伟连声说感谢。“真的感谢你们,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三太爷在哪。”孙女说,以前网络不发达,信息闭塞,我们知道的也少,太爷爷临终前都在记挂着这个小兄弟。现在知道安葬在哪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一家人很想去祭拜一下三太爷。“以前看这些都是别人的故事,现在发生在自己家庭身上,才能真切感觉到这种精神。张红琢老师真是太好了,我想给他写封感谢信。”

孙学伟是个行动派,9月8日中午,就给记者发来了感谢信,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字里行间记者能感受到她的情真意切,读之让人动容。“我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看到张红琢老师为了烈士回家的事东奔西走,心里非常敬佩。也希望你们的报道,能帮助更多的烈士找到家人。”孙学伟说。

烈士重孙女的感谢信

感谢信

尊敬的张红琢老师,尊敬的半岛全媒体张婧、武传英老师以及千万的烈士寻亲志愿者同志:

你们好!

我是青岛籍烈士孙洪善的家属,代表大家庭向你们致以感谢。感谢你们的持续奔走、发声,让我们终于收到了失散70年的亲人的音讯。

自我孩童记事起,就不断从太爷、爷爷、爸爸的口中,听到这位太爷爷的事迹。他是我太爷的最小的弟弟,抗美援朝时期,20多岁的他扛枪去了朝鲜战场,一去数十载,再也没有回来。那个年代,信息闭塞,除了一本烈士证,再也没有其他能留给我们后辈怀念的物件,甚至我们连他安葬的地点都不知道。

我太爷爷2010年离世,离开时89岁,在世时他常念叨,说弟弟走的时候还没成家,如果当时回来,我们大家庭还会更热闹些。今年我爷爷也去世了,世间对他的记忆又少了一分。我们老家的风俗,每年清明、春节都会祭祖,然而我们这个大家庭都知道,我们还有一位亲人,一位保家卫国的亲人漂泊在外。

终于在这几天,我们通过半岛的报道,得到了太爷的消息,自此,在我们心中,他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想象,他的名字终于清晰,孙洪善,男,1927年4月生,1951年1月参加革命,1951年10月牺牲朝鲜,志愿军26军特务团1营3连,现在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革命烈士陵园。在知道这些信息后,我不断在网上查阅他所参加的几场战疫的信息,希望能更多的了解先辈的印迹。

在报道里,我们也终于看到了他的墓碑,孑然孤立在荒芜中,我在手机地图上查询了位置,在边界线旁,在鸭绿江旁,从老家到他长眠的位置,距离1500公里,整整七十年,我们终于知道了他在哪里!我把照片发到家人群里,家人内心都是五味杂陈。

在与父亲、叔父沟通后,他们都希望能接他回家团聚,或者今年能在他逝世70周年的日子里,带一捧家乡土为他扫扫墓。查询行程时,我发现虽然生活在交通便利的时代,但要想过去一趟,也要几经换乘。由此更加感慨,70年前,太爷这三千里路走得有多波折,也更加感激张红琢老师,我在半岛记者的报道中看到了他的事迹,踏遍全国为烈士寻亲,很多安葬的地点都偏远,有些地区甚至还没通高铁,张老师年纪也大了,却内心诚挚怀着让烈士回家的执念,踏遍山河寻迹。

张红琢老师,在与记者老师的沟通中,听闻您因劳累在医院修养,望您万万保重身体,您的付出我们铭记在心;

张婧、武传英老师,谢谢你们的媒体人的精神,铁肩担道义,锲而不舍地奔走、发声,帮助我们团聚。后续,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报道,希望能听到更多烈士家属寻亲成功的好消息!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情怀,是融进我们家属骨子里的朴素念想,谢谢你们,让我们能在今年中秋来临之际一家团聚。

最后,再次感谢张红琢老师,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婧、武传英老师以及所有为烈士寻亲而奔走的志愿者、政府工作人员。

祝愿你们月满中秋,家眷团圆,长相聚,共婵娟。

孙洪善家属敬上

2021.09.09

另外,安葬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烈士陵园的刘云甫烈士也有了线索。根据烈士英名录记载,刘云甫:男,1926年生,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店集镇重疃村,1949年4月参加革命,1951年1月在朝鲜失踪,志愿军27军。9月8日下午,即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给记者发来消息,确认刘云甫烈士就是重疃村的。“很遗憾,刘云甫家里兄弟两个都是烈士,都在战场牺牲了。”即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说。

>>>寻人<<<

老校长想寻找素昧平生的两位烈士亲人

今年72岁的李全新老先生在青岛市市北区居住了十来年了,退休前他是辽宁省新民市前当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老先生有个伴随了自己大半生的心愿——帮两位素昧平生的烈士寻找信息和家人,正好从报纸上看到信息,就致电半岛记者,娓娓讲述了他的故事。

在新民前当堡镇镇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烈士陵园。里面有两座特殊的墓碑:两块木头、分别刻了“于洪柏”,“程连弟”两个名字,除此之外,再无任何信息。李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两块墓碑原本是立在他出生的村子——新民县(今新民市)三区网户屯,辽河的边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政府统一建了一个烈士陵园,把这两座墓碑也迁了进去。

听村里的老人讲,那是1948年的正月十五前后。解放战争中,攻打新民县的时候,两个人脱离了大部队,后期骑着马进城,被参与敌军扫射后牺牲,当时两人身着黄色衣服,属于北满部队。虽然职务不详,但根据当时的情况,当地群众猜测应该是首长之类的军官。村里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这两个人是用被部队里用车从60华里外的新民战场上拉来的,第二天下葬入殓的时候,当时有通讯员、警卫员还有村干部一起张罗着。

从8岁上小学起,李全新就跟着老师每年到烈士墓前扫墓。那时候老师介绍说:“他们是为了解放新民这块黑土地,长眠在这里”。上中学的时候,30华里外有一个徐志毅(音)烈士墓,他的部队和家人都找到了,老家是江苏省的。烈士的妹妹还过来扫了墓。那时候,李全新就有想法,从小学起年年祭扫的这两位烈士,是那个部队的,怎么牺牲的,家在哪都不知道。如何能找到烈士更多的信息呢?

在李全新的记忆里,自己从小就开始给烈士扫墓,参加工作了当老师又领着学生年年去,当校长以后又组织学生年年去:献花圈、扫墓、围着烈士墓走一圈……“不知道烈士的生平事迹是我最大的遗憾。每次在孩子面前想介绍烈士,由于信息缺失都显得特别空洞。”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李全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他的寻找之路。联系过辽宁驻地部队辽宁纪念馆、新民市的档案馆都没有结果,馆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解放战争时,牺牲了很多很多的烈士,能够有名字已经不错的了。“头几十年,那时候烈士的领导、战友什么的应该还有健在的,我想趁那时候找。”但无奈过去信息并不灵通,一直找了几十年,机会也一点一点市区了。现在岁数大了,上网也查不到。“这是我的一块心病,就想着一定要找找,对教育孩子、教育后人形成一个完整的材料,是一个正能量典型的教育材料,这非常重要。”李全新提出,也许现在可以辽宁军区能不能查查那些档案能不能查到他俩的名字,比如第四第四野战军的历史资料,再就是看看辽宁军区烈士档案馆有没有他们的名。当时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好,自己找过一次但是都没有找到。看这两个名字,总感觉他们点像南方人。

李先生看到近期报纸上登了好多帮烈士回家的线索,想让记者帮着联系找一下两位烈士的信息:部队番号、生平事迹、职务、哪里人等,“他俩长眠在我们那那么多年,如果还能帮烈士找到亲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舅舅在抗美援朝时与家人失联

看到半岛都市报最近报道的为烈士寻亲的新闻,勾起了青岛市民张女士记忆中难以释怀的往事。张女士有一个舅舅,是母亲唯一的弟弟,在抗美援朝中与家人失去联系,从此音信全无,家人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关于舅舅牺牲的通知。

舅舅的名字杨煜中(杨宇忠),具体是哪几个字,已经无从考究了。出生年月日也不清晰,只知道母亲是1923年生,舅舅比母亲小2~4岁,是第四野战军第九连的一名军官,籍贯是北京。儿时的张女士曾经在家中看过舅舅的照片,“我记得他的左眉毛还是右眉毛上有一颗大痣,是单眼皮,小眼睛。”

舅舅曾经参加过广州起义,解放后就参加了解放军。参军后一直与母亲有着书信往来,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还往家里来过一封信,当母亲再次回信后,信件却因部队迁移被打回来了。六几年的时候,母亲经常往北京写信找舅舅,却总收到查无此人的回信。看到母亲纠结挺难受的样子,张女士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我就这么一个弟弟,一定要找到他。”母亲在世的时候,嘴里就经常念叨,现在母亲世也有30年了。

张女士说,母亲去世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到自己的弟弟。哪怕有一线希望,自己也会努力去寻找。回忆到伤心处,张女士不由地哽咽起来:“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希望你们能帮我们找找,太感谢了。”

赵女士寻找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大舅

现居青岛的赵女士来电称想寻找自己的大舅——烈士王元钦。王元钦烈士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的一名战士,籍贯是潍坊市诸城市百尺河镇陈家庄子村。但是对于大舅的出生日期,已经无从知晓了。记者随后从中华英烈网上查询了解到,烈士王元钦出生于1922年7月。

赵女士大舅——烈士王元钦的烈士证

赵女士称,大舅参军时没有结婚,没有子女。而且之前家人一直以为是去参加抗美援朝了。前几天看到半岛的报道,赵女士马上托老家人翻拍了大舅的烈士证,紧接着拨打了半岛热线。这是一张年代较为久远的烈士证,也有一些破损。上面登记的烈士牺牲日期为1947年10月。原来,赵女士的大舅并不是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役中,而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大舅当兵的第三四年就牺牲了,当时家里有人上门慰问,送了几袋粮食”。“姥爷走得早,我姥姥一个人拉大5个年幼的孩子,非常不容易。母亲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姥姥去世的时候母亲才十五六岁,她当时就攥着个心思,就是姥姥对她说的,要把你大哥找回来。”

赵女士大舅——烈士王元钦的烈士证

记者查询了解到,第三野战军是在1949年初,由华东野战军改称的。“1947年9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除留第10纵队等部在鲁西南继续箝制敌人外,主力分5路于徐州和开封间横越陇海路,挥戈南下豫皖苏区,于12月下旬,连续举行了进军豫皖苏、破击陇海路和平汉破击战(与陈谢兵团共同举行的)等战役,歼敌7万余人,配合刘邓和陈谢大军恢复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粉碎了敌人在中原战场上的防御体系。同时吸住国民党军约90个旅,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任务。”推测赵女士的大舅有可能是在这段战役期间牺牲。

如果您有上述烈士的线索,请联系我们96663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