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在青岛·图说 | “老中医”金东宙:中韩建交后第一批留学生,见证时代变迁

2021-10-28 20:1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026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城阳和润堂体检中心东区,早上七点半开门后,来体检和看病的人不断进进出出,让环境变得喧闹了起来。一楼的中医科室,透过半掩着的门,里面的大夫正闭眼给病人把脉,好一会,像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才缓缓开口说道,“看你的脸色有些黯淡,脉象属沉脉,是脾虚的表现,我给你简单开几服药,回去要注意调理饮食、劳逸结合。”接着,大夫拿起笔,唰唰地在纸上写药方,字迹看起来潇洒又飘逸。

这位大夫叫金东宙,来自韩国大田,今年58岁的他常年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有着满脸络腮胡,有一些已经花白。“有病人专门来找我看病,但不知道我在哪个科室时,和护士说找那个大胡子医生,大家就都知道了。”金东宙笑着说道。上午10点半以后,来看病的人渐渐少了,他才有时间和记者聊聊。

“我的父亲是一名传统韩医,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对传统医学就充满兴趣,长大后最大的愿望也是当一名像他那样的医生。”金东宙中文虽不流利,但也不影响他与人交谈。上世纪80年代,为了有更好的就业发展前途,上大学填报志愿时,他还是在家人的建议下填报了韩国忠南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金东宙找到了让人羡慕的工作,接着结婚、生子,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只有他自己清楚,遗憾还是有的,一直以来,学习传统医学的念头在他心里从未消失,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强烈,愈发清晰。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签署建交公报,标志着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时听到这个消息,金东宙比任何人都要激动,萌生了去中国学中医的想法。“虽然韩国也有传统韩医,但我个人感觉中医才是真正的源头,到中国能学到更多东西。”这一次,金东宙没有丝毫犹豫,获得家人的支持后,他马上辞职、选学校、办理留学申请。1993年,30岁的他来到中国,成为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的大一学生,也成为中韩建交后第一批来留学的学生。“做这个决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不想留下遗憾,所以我来了。”

求学刚开始的几个月,对金东宙来说,无疑是十分艰难的。“那时候我刚开始学中文,听普通话就很费劲,有的老师讲课还带着口音,就更听不懂了。”金东宙回忆,“精气、阴阳、五行、脏腑,这些最基础的理论内容就让我犯难,更别提打开全是繁体字的中医四大经典。”不过,对他来说这是在追逐梦想,不孤单也不觉得苦。为学好中文,他就用最笨的方法,背诵、抄写中医专业课本,为学好课程内容,他借同学的笔记细心研究,去图书馆密集“打卡”,书本间都是他密密麻麻的批注。1998年,金东宙顺利大学毕业,5年中医求学之路的他来说“苦中有乐”。

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医的奥秘,也因为喜欢上了中国,毕业后金东宙决定留下来。经过刻苦复习,2007年他通过了中国中医医师考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医大夫,这意味着他可以行医开药了。“拿到中医执业医师证后,紧接着我就来到了青岛找工作,这是韩国人在中国最聚集的城市,能给我更多归属感和发展机会。”很快,金东宙在青岛立足下来,工作之余,为了帮助更多人减轻病痛,他加入青岛红十字中韩医疗团当志愿者,深入到青岛最基层的乡村义诊,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    

中韩医疗团里,除了像金东宙这样的韩国人,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外籍人士,中国志愿者也有很多。“当时,我们一个月去一次,莱西、黄岛、平度等地方的农村都去过,村民们都很热情,经常是听到消息后,周边临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也过来了。”走街串巷、嘘寒问暖和送医送药,义诊的日子里金东宙累且快乐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个80多岁的老大爷颤颤巍巍地接过他送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后,动情地说,“上了年纪后外出看病不方便,更不用说找这么专业的大夫了,心里真是高兴啊!”说完,还给医护人员送上了自己种的土特产,当然他们没有收。其实,义诊现场,类似这样的感谢、赞扬和微笑比比皆是,一句句“谢谢”,也让金东宙更加觉得当医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义诊中金东宙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医院的负责人现场看到他的治疗水平后,也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我现在就职在和润堂体检中心,就是因为在义诊中认识了他们的负责人,她多次对我进行了邀请,而我也了解到这是专门为在城阳的韩国人接种新冠疫苗、体检、看病的综合门诊部,所以我就过来了。”金东宙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和自己的想法,平时他接触的也大多是韩国人。 

如今,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潜心钻研,浸润和积淀,金东宙的中医水平在韩国人圈里颇有口碑,但他却说,中医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越学越发现自己欠缺越多。凭借一份专注,一份执着,很多病患都喜欢找金东宙看病,时间长了后还和他成为好朋友,并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都介绍过来。金东宙还擅长针灸,每周大概有近10个患者找他“扎针”,治疗失眠、肌肉酸痛、四肢僵硬等问题。针灸室里,他手起针落,银针便稳稳地扎在了患者的穴位上,整个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到今年金东宙已经来中国28年了,来青岛也14年了。一个人独自来异国他乡求学、工作,注定了这是一条漫长的人生路,但他凭借自己的满腔热爱,走得义无反顾,一路上还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感动。“几千年来,中医应用它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治愈了无数人,延续发展到今天,它依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让我沉醉痴迷。”金东宙语气真诚地说道,中国有句名句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将来他也会这样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医。

明年就是中韩两国建交30周年了,这些年两国间经济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作为建交后第一批来中国留学的学生,金东宙内心感触很深,他已经把中国当做了第二故乡。“来中国这28年,我见证了从票证退出历史舞台,到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的转变,到中国人民国际观的变化,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变化和发展,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金东宙衷心希望中韩两国的友谊万古长青,也希望中医这一人类的瑰宝能焕发更璀璨的光芒,走出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