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撤县设区潮再起 城市竞争的另一赛道已开启

2021-11-22 13:44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49924)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石冰冰

  近年来,撤县设区(市)越来越呈加速趋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少省份“撤县”频频。

  最近,又有几个城市传来了撤县设区(市)工作的新进展。

  近日公布的榆中县“十四五”规划纲要透露,榆中县撤县设区工作稳步推进中并即将正式批复。据悉,榆中县撤县设区工作是解决甘肃省兰州市行政区划不合理问题的重要举措。

兰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日,《山西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到,目前吕梁市柳林县、忻州市定襄县撤县设区调整已经上报国务院。

  黄冈市的蕲春县和红安县也吹响了“撤县建市”的号角。11月9日,蕲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县长陈丹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早日撤县建市。次日,红安县也提出要打造撤县设市品质之地。

  实际上,去年上半年一轮撤县设区(市)趋势风靡全国时,成都、长春、烟台、芜湖、南通多地行政区划调整密集官宣。如今,“撤县设区”已现身于一些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中,郑州、昆明、贵阳、温州等地明确提出有序推进撤县设区工作。

  各大城市为何热衷撤县设区(市)?城市扩容潮下的县城又将走向何处?

消失的140个县和多出的110个区

  根据民政部数据,从2009年底到2020年6月,全国市辖区数量从855个增加到965个,县的数量从1464个减少至1324个。也就是说,十年间,全国撤销了约140个县,增加了约110个市辖区。

  这些完成“撤县”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镇中心副理事长乔润令在去年7月就曾公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撤县设区的地方有100多个,且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撤县设区的数量接近总量的一半。

  与之相呼应的是,目前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武汉、南京、天津、佛山、东莞等新一线城市已全域城区化,杭州、西安、青岛等城市虽然管辖少量的县,但也在逐步向“无县”状态靠拢。

  不过细数近年来撤县设区(市)动作最多的地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风口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015年以来,陕西和四川两省行政区划调整最多。搭上“撤县设区(市)”列车的陕西成功助力八地通过批复,高陵、华县、横山、安塞、户县、南郑、凤翔相继撤县设区,旬阳撤县设市。

  实际上,自2015年以来,陕西每年以1-2个速度通过撤县设区批复。2017年起,撤县设区潮降温,连续三年多的时间里,每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全国撤县设区数量降至个位数,在此期间,陕西再无撤县设区批复通过。直至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凤翔撤县设区、8月份批复旬阳撤县设市。

  2015年来,四川同样也有八地通过批复,双流、郫县、安县、新津相继撤县设区,隆昌、射洪、康定、会里相继升为县级市。

  此外,山西、山东、安徽和河北等地,过去几年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撤县”,云南、青海、湖南、河南、贵州、甘肃均有“撤县”的计划或动作。

  但是目前各省“撤县设区”仍有很长的排队名单。以陕西为例,陕西从未停止上报撤县设区的脚步,11个地市中,几乎每个地市都通过官方渠道表达过撤县设区(市)的计划或曾有过撤县的动作。如今,西安市蓝田县、周至县,咸阳市礼泉县、淳化县,渭南市富平县,延安市甘泉县、宜川县等都在争取撤县设区(市)。

西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荆楚大地,荆州市的江陵县和公安县“撤县设区”已启动3年,大潮之下,黄冈市的蕲春县、红安县于前几日相继提出“撤县建市”发展目标。

  就在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二〇二一年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详细公布了2021年已完成的13项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其中,新增的县级市共8个,新疆沙湾、四川会理、云南禄丰、广西横县、陕西旬阳、湖南祁阳、贵州黔西7地撤县设市获批,新疆新增设县级新星市,这8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城市竞争的新赛道已开启

  在“撤县设区(市)”的赛道上,为何各地跃跃欲试,不少地市甚至将号角吹得更响了?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各地区划调整的原因发现,虽然原因和说法不一,但基本都提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提高城镇化水平”等。

  这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撤县设区(市)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让中心城市强起来,不只关乎城市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区域的未来。正如上文提到的“无县”城市,几乎都是经济中心城市或重要的节点城市。

  比如,今年9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临沂市沂水县,菏泽市郓城县、单县、曹县撤县设市和临沂市莒南县撤县设区。

临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便意味着,在撤县设区(市)的大潮下,城市竞争的另一赛道已开启。所以我们看到,撤县设区(市)的道路上,许多地市没有停下上报的步伐;放眼“十四五”时期,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撤县设区(市)排进日程。

  城市扩容潮下,县城的走向一般有设市、设区和合并地级市。但撤县设区(市)也有两面性,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撰文指出,“中心城市不断通过新增市辖区数量来扩大资源配置空间,同时源源不断通过行政手段扩大对市辖区的资源供给。一旦这种发展链条断裂,会给人口持续膨胀的中心城市带来潜在的社会风险。”

  此前,《人民日报》曾刊文谈到,“撤县设区或设市是顺应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完善行政管理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调整。‘十四五’时期,为了提升中心城市、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带动作用,需要稳妥审慎、有选择地推进撤县设区。管辖范围偏小、人口集聚不足或经济总量不大的省会城市,需要积极推进一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改为区。”

  梳理近些年撤县设区(市)的历程也可以发现,政策冷暖交汇,但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考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成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地市推进由“县”到“市”或“区”的转化历程:成都市从2001年开始,就曾多次向国务院申报,将双流县和郫县撤县设区,直到2015年,双流撤县设区才获批,次年郫县获批;湖南祁阳、广西横县撤县设市工作也历时6年之久。

  对于仍在排队等待批复的城市和跃跃欲试的“选手”来说,随着各地撤县设区(市)的申请越来越多,等到身份转换的那一天,首先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