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到2025年 青岛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将达90%以上

2022-02-24 12:39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233262)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李红梅

  为提升全市畜禽养殖绿色发展水平,减少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编制出台了《青岛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共发展到2889家,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但是,由于畜禽养殖点多面广,其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难度很大,目前仍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尤其是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处置不规范的问题还依然存在。青岛市共有养殖专业户近7000家,虽然大部分配建了处理处置设施,但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专业户不同程度的还存在着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的问题,成为了黑臭水体的污染源;群众时有反映在村子里面的养殖散户,养殖粪污气味扰民的问题。

  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宜居乡村的新期待,在总结前阶段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编制出台了《规划》。

  《规划》按照优化空间,合理布局;农牧循环,绿色发展;完善政策,严格监管;属地负责,社会共治4项基本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以监督管理、污染防治、资源化利用、保障措施等为突破领域,强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全程监管,以问题导向设定工作任务,努力降低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全市畜禽养殖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为青岛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畜禽养殖业总体布局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正常运行,散养户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规划》从6个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工作任务:坚持分区管控,优化畜牧业空间布局。严格管理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加强非禁养区准入管理,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强化精准治污,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深化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强养殖专业户污染防治,规范散养户养殖行为,加强畜禽养殖行业配套场所污染防治。坚持融合发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养殖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发展。深化科学治污,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坚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策导向,保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完善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督执法,防范环境风险。坚持智慧治污,推动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技术推广应用。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制定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建立督办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强化监督管理,构建政府领导、部门参与、镇村联动、齐抓共管、迅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完善政策支持,探索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方面加强支持。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养殖场(户)主参与污染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