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让“青椒”不再“青焦”,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

2022-08-11 21:26 ​央视新闻阅读 (58984) 扫描到手机

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科研人员减负行动3.0版本来了!近日,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从五个方面出实招。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8年以来针对科研人员的第三轮减负行动,此次聚焦青年科研人员群体,实实在在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特征,青年科研人员已经成为科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能不能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关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青年人才多挑大梁、当主角,既能让更多千里马脱颖而出,也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动能。

随着前两轮减负行动的扎实开展,表格多、报销繁、检查多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员保障激励等方面阻碍发展的桎梏进一步破除。但一线调研显示,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方面,科研活动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做出一项成果有时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这使得处于职业生涯早期、资历较浅、成果相对较少的青年科研人员在与资深科研人员“同场竞技”时,优势不突出,获得资金、项目支持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频繁的、短周期的考核,使得许多青年科研工作者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同时,繁杂事务性的工作通常会由青年科研人员承担,“白天忙杂事、晚上搞科研”成为一些科研人员的常态。成长压力大、精力被分散,“青椒”的“青焦”,不只是个体遭遇,更是群体困境,尤需政策发力破解。

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铺路搭台就是激活创造潜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简化、淡化平时考核,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一系列硬核措施瞄准青年科研人员工作中的痛点、难点,致力把他们从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支持他们在更多重大科研任务中“当主角”。减负行动既松绑解忧,也“扶上马、送一程”,对于青年科研人员而言,无疑是及时雨。

减负,重点在落实、关键看效果。各科研单位作为关键主体,要切实发挥作用,对照专项行动要求,做好情况摸排、制度修订等工作,确保减负减到实处、取得实效,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好台、铺好路。

从减负行动1.0、2.0到3.0,减的是无谓负担、去的是发展桎梏,增的是干事创业条件、长的是创新创造活力。四年间三轮减负持续发力,彰显着国家对科研人员的关心、关爱和重视。而这正是我国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持续优化顶层设计,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定能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