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六个城市” 青岛“挂图作战”

2022-09-21 08:33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95064) 扫描到手机

本报9月20日讯(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好) 9月20日,“走在前 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拉开帷幕。记者从当天举行的首场发布会上获悉,经青岛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关于聚力打造“六个城市” 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打造各个“城市”的《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即将印发实施。这意味着,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目标蓝图有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实施意见》,到2026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的青岛会是什么样子?今年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提出了“六个城市定位”。由此,青岛的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生动的笔触。

“六个城市定位”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

分开来看,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主要目标是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率先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主要目标是对标国内外一流海洋城市,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主要目标是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主要目标是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主要目标是彰显山海城湾一体特色,建设活力充沛、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开放包容的美丽湾区。

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主要目标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文明青岛、美丽青岛和数字青岛,让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安全发展底线更加牢固。

据介绍,按照“一城市一专班”的方式,青岛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合力推进“六个城市”建设。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李苏满介绍,青岛近期将推进门户通道畅通行动、物流体系增效行动。预计到2024年,青岛港年货物吞吐量达到6.6亿吨;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力争达到21%;集装箱海铁联运量争取达到205万标准箱;机场国际通航城市数量达到36个;机场全货机航线14条;国际班列通达国际城市数量至少要达到53个。

亮点解读

未来海洋发展,青岛将实现哪些引领?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好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优势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赋予了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纵观“六个城市”,海洋领域提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型”的提法不仅在各“城市”中独树一帜,也备受关注。

事实上,全国来看,除青岛外,天津、大连、上海、厦门、宁波、广州、深圳等核心海洋城市均已相继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那么,青岛未来海洋发展将在哪些方面实现引领?

“‘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达到46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介绍,未来五年,青岛将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五个中心”,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科技引领。青岛集聚了全国近1/3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全国30%左右的涉海两院院士,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领先。下一步,将依托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海洋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开展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水器、海洋观测与预测等海洋基础研究,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持续加大海洋高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能力。

产业引领。青岛曾先后引领了全国五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近年来,依托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不断探索深远海养殖新模式。今年“深蓝1号”高端养殖装置也在黄海冷水团首次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投入使用,并在9月2日成功实现收鱼。下一步,将推进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中国蓝色金融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海洋产业平台,全力打造现代渔业样板。

青岛拥有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的海西湾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这个基地先后制造了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世界顶级产品,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下一步,将瞄准大型、高端、深水、智能方向,继续大力发展智能船舶与海洋装备,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基地。

开放引领。青岛作为中亚国家和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承担着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黄河国家战略等一系列任务,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区位优势突出。今年1至7月,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8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73万标准箱,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下一步,将围绕构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强化航运枢纽功能,做优“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服务品牌,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生态示范。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岛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出台《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推行湾长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胶州湾的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下一步,将继续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等工作,努力打造“水清、滩净、岸绿、湾美、岛丽”的美丽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