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背后的齐鲁力量|托举天舟五号的“山东姑娘”

2022-11-12 15:17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阅读 (79603)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两千多年前,屈原发出这样的“天问”。如今,我国新一代航天人,用遨游天际的“天舟”,向浩瀚的宇宙再次迈出求索的脚步。

此次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2022年年度收官之战,文昌航天发射场以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完成了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三个大型舱段和四艘货运飞船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次次成功的航天探索,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这背后,包括山东籍参试人员在内的所有中国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在“梦天”圆梦,“天舟”发射之际,记者奔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现场,推出“飞天圆梦背后的齐鲁力量——山东航天人系列采访”,听这群追求浩瀚宇宙的山东人,讲述迈向太空的“追梦之旅”。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天空拖出一道绚烂的尾焰。

发射成功!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箭体动力室工程师,赵飞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就一头扎进总结数据分析报告的写作中。

梦天升空、天舟五号发射……每一次航天发射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像赵飞一样将青春与智慧奉献给祖国航天事业的女航天人还有很多。作为“航天巾帼”,她们在不同岗位展现青春芳华,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半边天”。

▲在发射塔上准备发射的长征七号

赵飞:因为明白意义,所以甘之如饴

对于文昌航天发射场来说,2022年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忙碌的季节。

这个秋天,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高密度任务季。面对着梦天发射和天舟五号发射两个并行任务,每一位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航天人几乎都忙得像陀螺一样。

“10月31日,梦天成功发射后大家来不及庆祝,就开始天舟发射的倒计时。”作为文昌航天发射场发测站箭体动力室的工程师,赵飞形容自己的状态是:“紧绷着,有点像高考前的状态,就是压力无处不在。”

在天舟发射之前,文昌航天发射场测发厂房的灯光如同聚集的星群,每到夜晚都彻夜闪亮。

“氦配气台加电、传感器加电……”由于发射窗口要求严苛,为争取宝贵的测试时间,赵飞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半年多都忙得团团转。常常在长征五号b火箭测发大厅刚干完活,便迅速奔赴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测试厂房,和岗位人员进行动力系统箭上的测试工作。

在工作上,赵飞拥有一项绝技——“火眼金睛”,让她能够在各种复杂测试工况的情况下,对于成百上千的数据变动规律熟记于心,测试中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在工作上,赵飞能够得心应手,但是作为女儿,作为母亲,她却始终对家人怀着一份内疚。

“2014年我从北航毕业后,首先去了西昌的航天发射中心,后来因为任务变动,来到了海南文昌的航天发射场。这些年,不是我一个人在岗位上付出,而是家人也一直为了我的工作付出。”赵飞说,自己把家安在了文昌,高强度的工作让她没有时间去陪伴两个孩子,母亲从山东老家来到文昌,帮她带孩子。

“老人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山东,老了却因为我背井离乡,也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在发射任务紧张繁重的时候,赵飞形容自己的状态是“从睁眼就没有闲下来过”,经常是每次回到宿舍,孩子都已经睡了。

对于航天人来说,火箭也是自己的“孩子”。“不管过程多累,发射成功的那一刻,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赵飞说,“我觉得每一个航天人心情可能都一样,因为我们知道发射的意义,所以不管再累,都觉得还好。”

▲赵飞(左)和同事在工作中

孙畅:娃娃脸,挑大梁

同样是在箭体动力室工作,个子娇小的孙畅长着一张娃娃脸。眼睛大大,笑容甜甜,作为一名动力系统箭体岗位操作手,孙畅依靠一副小女孩的身板,在男性居多的箭体动力室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作为一名“学霸”,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后,因为从小的航天梦想,孙畅主动选择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老家滕州,孙畅骨子里带着山东人的坚毅和果敢。在大型火箭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时,发射日突发情况,只剩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要点火的关键时刻,连接器脱落异常指示灯亮起。

一旦连接器无法脱落,火箭就不能点火,怎么办?

万分紧急的关头,孙畅迅速判断是连接器长时间结冰被冻住,果断启用应急预案,完成脱落操作。从判断到操作,她仅仅用了不到一分钟。

从毕业到现在,孙畅在岗位中成长、成熟的同时,生活中也多了一个身份:妈妈。因为宝宝出生的时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的关键时刻,孙畅就给孩子取名为“天和”,希望给孩子种下一颗航天的梦想。

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孙畅连续经历了嫦娥五号、长征八号首飞、长征七号改复飞、天和核心舱四次发射任务。每一次任务她都冲在最前,没有错过任何一项测试。直到孩子出生前一天,她还坚守在岗位。

“因为我们是一线操作岗位,所以凌晨、通宵都是常事。”孙畅告诉记者,自己和爱人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因为任务重合,夫妻俩常常顾不上1岁半的宝宝,幸亏有父母帮着带孩子。

“爸妈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觉得作为航天工作者,是为国家奉献,非常光荣。”孙畅笑着说,每次发射,父母都会提前打开电视,紧紧盯着电视画面,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我爸妈是从新闻画面里找闺女,咱们山东人应该都一样,只要能为国家奉献,不管再累都觉得最光荣。”

▲孙畅正在工作岗位上

周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梦想对于一个人的助推力能有多大?

从周顺身上就能感受到——2020年,33岁的周顺辞掉老家菏泽的稳定工作,毅然以“新人”的身份考进航天系统,成为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挥显示系统的一名操作手。

对于周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工作的改变,更是生活的一场彻底变革: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生活本来已经进入平稳的舒适区。这样的一次改变,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来,未来将面临无限挑战。

“因为做航天事业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正好看到文昌航天发射场这边招聘,我觉得是个难得的机会,就尝试着考了一下。”因为长期做软硬件的开发和维护,作为“技术大牛”,周顺成功通过了严格的层层筛选,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了一名从小梦想的“航天人。”

“一开始我爱人不支持,但是后来看我很坚决,而且他觉得能够参与到航天事业中很难得,也转变了态度支持我。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就把家也搬到了文昌。”周顺说,一切重新开始,自己也要重新适应,最重要的就是“恶补”航天专业知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作为指挥显示系统的操作手,需要负责火箭一体化综合指挥显示系统的研制开发、使用和维护,为发射任务提供实时态势、火箭飞行等信息展示,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综合指挥显示系统中有几百个显示界面,上万个参数绝不容许一丝差错,否则将会对指挥决策带来误导。这也就意味着,操作手不仅需要掌握各种软件和编程语言,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测控系统知识。

作为航天系统的一名“新兵”,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周顺白天上岗学习测控系统知识,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编程语言,从一开始对工作的一头雾水,到后来能够独立设计软件、制作各类信息传输图。努力到现在,周顺已经能够胜任指显网、选控台等多岗位工作,成长为她小时候所梦想的优秀“航天人”。

“孩子特别骄傲,跟班里小朋友说,妈妈在航天工作。”周顺笑着说,老大8岁,老二老三是双胞胎,今年5岁,都是对“火箭”、“航空”最好奇的年纪。

对于妈妈成为“航天人”这件事,三个小家伙是由衷的自豪。周顺说,正因为如此,自己作为母亲会更加努力,为孩子树立榜样,“用行动,给孩子们种下航天的种子。”

▲周顺正在检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