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解绑”,出游咨询量大涨,民航排队“复飞”…… 跨省游“说走就走”还远吗?

2022-11-18 09:17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30914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沉寂已久的旅游业再一次热闹起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

跨省旅游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区域间人员流动打开了一扇门。通知发布一小时内,同程旅行平台跟团游产品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超过600%。线下,政策调整对于相关行业带动如何?行业何时能够恢复元气?带着这些疑问,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资深从业者和专家学者。

跨省游咨询量大涨

旅游业“等得很着急”

“这两天已经有顾客来咨询三峡和九寨沟等省外线路。”得知跨省旅游政策调整后,半岛国际旅行社立马恢复了几条省外热门线路,并向老顾客推荐发布,试探消费者出行意愿。

《通知》明确,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这意味着,跨省旅游“熔断”机制“解绑”。

记者了解到,跨省旅游“熔断”机制自2021年8月开始实施,具体的要求为,当某个地区出现疫情时,对出现中高风险的地区,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进出该地的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最初“熔断”以省为单位,即一地出现中高风险,整个省份旅游企业的跨省游业务都要暂停。今年5月31日,文旅部将跨省旅游“熔断”范围由省缩小到了县市区,但由于各地执行程度不一,跨省游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政策调整对于旅游业是利好,但是我们还在观望。”青岛半岛都市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琨对政策调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由于疫情期间跨省游风险性太高,游客和旅行社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意愿。”她补充说,疫情防控形势不一、政策执行程度不同,家有学生的父母等受防疫政策影响大的人群仍然有出行顾虑。

看到该通知伺机而动的,还有婚纱摄影公司。青岛是北方头号旅拍地,记者联系多家提供旅拍服务的婚纱摄影公司,均表示已注意到政策调整,“疫情期间,我们的外地旅拍业务几乎停摆,跨省游‘解禁’消息一出来,咨询的客户就没停过,但是能不能恢复这项业务,还得看各地政策是不是能进一步调整,我们也等得很着急。”

航线有望继续增加

民航业排队“复飞”

“政策调整对于民航业是利好,航司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还要看各地区对于政策的执行程度,以及旅客的出行需求。”记者联系国内多家航司了解到,民航业内已经关注到跨省旅游政策调整,国内一家航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政策调整传导到市场需要一个过程,“根据市场反馈,后续可能会增加航线和航班量。”

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民航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调整对民航业有一定利好,“民航现在提供的航班量远多于市场需求,所以经常被迫减班,如果该政策能带来增量旅客,民航只要少减或不减即可;现在阻碍旅客出游的主要原因是防疫政策,国家20条刚下发,具体效果有待时间。”

在11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缩短入境隔离期限等政策。

数据显示,《通知》发布后,去哪儿平台11月11日的实时搜索量环比前一日增长3倍,搜索量达到近一年峰值。11月15日,携程旅行搜索量数据显示,中国入境航班机票搜索量按周增长92%,中国出境航班机票搜索量按周增长46%。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随着政策不断“松绑”,“寒冬”中的民航业已经感受到了复苏的“暖流”。

随着10月30日民航冬春航季开启,多家航空公司新开及“翻倍式”加密国际航班。根据民航局数据,新航季全行业国际航班计划量同比增长106%,四季度起国际航线有望加速修复。

就在11月16日,山东航空厦门-雅加达航线成功首飞,国际航线再“上新”。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山航在国际和地区航线的计划中贯彻落实民航局逐步、稳妥增加定期国际客运航班的有关部署,在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上陆续恢复及增班,济南-东京、济南-中国香港、青岛-大阪、济南-首尔等航线相继开飞。根据民航局“一国一策”国际航线政策,山航还将于今年12月12日、2023年1月9日、2023年2月6日、2023年3月6日分别执行一组青岛至首尔往返航班。

政策“龙头”舞起来

地方政府更要动起来

“在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出台之际,文旅部调整相关政策,为跨省游、长途游‘解禁’放行,是结合新形势将行业政策具体化,具有必然性。”在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唐人文旅智库首席专家张晓军看来,旅游业已然春天将近。

他表示,旅游业苦盼着春天的到来,当下政策调整就如同吹响“集结号”,行业信号灯已经从“红灯”调整为“黄灯”,这对于旅游行业无疑是长期利好,甚至可以乐观地预测,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报复性旅游的情况。

张晓军坦言,“停摆”三年后,行业不会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他认为,旅游业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阶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当下,旅游业要用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团队和全新的技术来面对全新的旅游消费市场,行业正在面临五大方面的重构。

“旅游企业方面,传统运营方式无法应对当下市场,将有一大批传统企业被淘汰;人力资源方面,不掌握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就不会成为当下需要的新的旅游人才;旅游业态方面,研学游、近程游等新的业态不断涌现;此外,全新技术已经重塑旅游行业生态,当下旅游从业者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完全不同。”他表示。

张晓军补充说,“黄灯”变为“绿灯”,还需要地方政府打通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调整,相当于脑电波正在传递,‘龙头’已经舞起来,旅游业重现活力,既要‘摇头’,也要‘摆尾’。”张晓军将产业链的恢复比作舞龙,“政策是赋予产业链升级活力的‘龙头’,龙身是旅行社等中介服务组织,旅行目的地则是‘龙尾’。”

他表示,政策调整无疑是长期利好,行业能否尽快恢复,要看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上的反应速度和落地程度。希望各级政府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地方政府要思考如何做好重振旅游业的制度设计,让当地的市场主体尽快恢复营业,重新进入市场,“黄灯”才能尽快变为“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