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教育工作要点发布!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善中考招生政策

2023-01-10 20:5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823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1月10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要点明确,持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提供学位7.7万个。推动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支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本科校区。实现康复大学去“筹”招生,协同做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等高校筹建工作。此外,紧扣2024年全省中考统一命题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中考招生政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艺术素质测评机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

工作要点明确,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域推进机制,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探寻红色印记”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加强校外实践活动统筹,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在青高校学生广泛参与青岛研学实践活动。深化文明校园创建,选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先进典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深度融合,完善展示交流、结对帮扶机制,持续打造项目品牌。落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和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打造市级精品课程和示范体育社团。加强教体融合,实施专业俱乐部、优秀教练员和传统体育、奥运项目进校园行动。深化美育特色学校、特色社团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各级艺术展演活动,打造一批高水平中小学生艺术团。实施中小学校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提高卫生健康教育和校医配备水平,开展在校生视觉、脊柱健康筛查,争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强化劳动教育课程及实验区(校)建设,修订《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开展第二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评选。做好学生国防教育和中学生军训工作。

青岛落实《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推进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加强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引领,加大家校社协同育人标准校、示范校、品牌校、品牌区建设和引领力度。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推广使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立各学段精品课例资源库,一体推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打造“爱润成长”品牌,提高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和班主任心理专题培训,开展在校生心理健康筛查,做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心理援助工作,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创优学校建设。研究制订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探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衔接工作路径。

继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

实现康复大学去“筹”招生

落实《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提供学位7.7万个。落实《青岛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公办学位供给,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70所。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抓好强镇筑基试点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提升。加快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全面推动干部教师适度超前配置、“一长多校”办学模式改革等政策落地,推动新校高位发展。扎实做好专家团队跟踪指导、督导评价、资金保障等工作,持续推进初中强校提质工作。加快普通高中转型升级、全面创优,研究制订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出台特色高中评估办法,开展第二批特色高中认定。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园)改革,持续扩大优质园和集团化办学覆盖面。

职业教育角度,落实《青岛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继续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和提质扩优工程,加快青岛现代职教园建设,启动青岛现代职教中心学校项目,规划建设上合职教园。加强中职学校管理,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积极创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化专业,增强适应性和吸引力。推动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支持“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本科校区。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探索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成立产教联合体,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与24条产业链的匹配度。建成青岛市虚拟仿真公共实训基地。

高等教育方面,落实《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康复大学去“筹”招生,协同做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等高校筹建工作。推动青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实施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遴选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群)和“急需紧缺”专业,推动与青岛辖区内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开展在青高等教育机构“百名大师青岛行”活动。此外,青岛将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入推动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尤其是黄河流域“双一流”高校开展产学研和人才培养合作,支持在青高校参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推动沿黄地区“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研学旅行优质资源共享。加强胶东经济圈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学术交流,组织新课程标准实施研讨活动,深入开展干部教师交流学习,推进职业教育联盟建设。

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推动区(市)特教学校全部纳入本区域普通教育集团,成立孤独症教育联盟,增加孤独症学位供给。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提升精准资助水平,不断强化资助育人成效。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资源,用好线上、线下两大阵地,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实施老年教育提升工程,打造区(市)级老年教育示范点和职业学校参与老年教育示范点,推动建设青岛老年开放大学。

紧扣中考统一命题新变化

进一步完善中考招生政策

工作要点指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将学生发展、校长听评课、校本教研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此前备受关注的中考统一命题,工作要点明确,紧扣2024年全省中考统一命题新变化,进一步完善中考招生政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艺术素质测评机制。探索开展普通高中学科贡献度评价试点。

建立市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开展初中学校分层教学试点。持续抓好校长听评课、教师集备和课后辅导等措施,加强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探索分层教研,打造轻负高效课堂。推进优秀教学法孵化项目,启动新一轮精品校(园)本课程评选。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升作业设计与布置质量。持续优化提升课后服务,开发课后服务平台,丰富课程超市,建立健全延时托管服务制度,试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选课走班,探索开展幼儿园延时托管服务工作。

指导幼儿园建立健全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机制,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开展“游戏活动提升年”活动。加强中考、普通高考研究,分层分类做好学生精准培养。抓好尖兵教师培养,建立学科召集人制度,全面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加快构建大中小学贯通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探索具有青岛特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机制。加强职教高考考试标准研究和中职学校基础学科教学,提升中高职五年制贯通培养和“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质量,扩大新型职普融通试点招生规模,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继续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打造青岛教育e平台2.0升级版,建设中小学智慧作业管理系统和虚拟学习班级系统,融合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探索数据资源助学、助教、助管、助研,推出一批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示范校、典型数字应用场景和优质教学应用软件,新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200间。加强新技术融合应用和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实施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300名中小学信息化专家型校长、500名专家型学科教师,启动信息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人工智能竞赛系列活动。

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

幼儿园招生报名“一网通办”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师德失范行为整治力度,推进中小学教师师德综合评价记录试点。推动出台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来青任教政策,优化教师编制管理,保障集团化办学、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等办学需要。持续做好骨干校(园)长高级研修和名校(园)长培养工作,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开展普通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发展水平评估试点。畅通优秀教师快速成长渠道,全面实施新教师跟踪培训、青年教师“菁英”计划、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养等计划,推进国家教学名师、齐鲁名师、青岛名师三级工作室梯队建设,建立访问学者制度。创新实施“职教国培”项目,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培训方式,提高校长、教师培训质量。设立教师读书节,推动教师自主学习、持续提升。研究制订加强新时代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入实施新时代班主任队伍建设“雁阵工程”,评选班主任带头人,举办首届中小学班主任节。严格规范非教育教学活动进校园,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规范预算执行,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启动依法治校区域试点,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系,加强中小学法治基础能力建设,培育依法治校特色项目,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和法治体验系列活动。推进幼儿园招生报名“一网通办”,完善审管联动机制,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研究制订“互联网+”监管办法,强化部门执法协同。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教育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继续开展“连心惠企”大走访活动。

优化升级学校安全平台系统,强化平安校园数字化建设,选树“平安校园”标杆学校。压实属地责任,加强部门联防联控,开展未成年学生“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持续深化防欺凌、消防、校车安全和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拓展学生安全教育和生存教育,全面推进生存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场馆。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加强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组织开展中小学规范化食堂评定和“星级食堂”创建,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