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增长目标,对山东意味着什么?

2023-01-14 22:59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43496) 扫描到手机

走过难忘的2022,我们迎来崭新的2023。新年伊始,人们有许多期许。一个人如此,一个省也是如此。怀着过往的记忆,展望脚下的路,山东省两会如约而至。

关注省两会,老百姓更加在意,今年有哪些惠民措施出台,生活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企业家更加关注,惠企措施能不能来得再猛烈一些,还有哪些商机可以抓住?

满足这一切的期待,都离不开两个字——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对于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成为每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1月13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山东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

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隐藏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5%的增长目标对山东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面对着更趋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信心堪比黄金,甚至比真金白银更加珍贵。信心不是信手拈来的,也不是随叫随到的。信心来自哪里?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信心来自于预期。预期好,则人心稳;人心稳,则信心足。

从历史上来看,山东对于年度经济目标的设置大多比较稳妥,尤其是近年来摒弃“以GDP论英雄”,淡化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转而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

疫情暴发之后,对于增长目标的设定更加务实,并且因时因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使其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

当然,好的预期也不是率性而为,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

过去五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这五年,山东GDP连续迈上7万亿、8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三位;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五年突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港口吞吐量、高铁通车里程跃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自然之美更加彰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社会民生大幅增进,山东发展已经站上一个新的更高起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过去五年成绩凝练为“三大标志性成果”(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获得重大进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成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现重大突破)和“八个显著成就”。

过去一年,成绩也令人鼓舞: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分别增长5%、6.1%和13%,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时,用了一句“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足见形势之难、步履之艰,也足见统筹之功、措施之效。

积厚成势,厚积薄发。有了坚实基础打底,山东未来发展将底气更足。确定5%的增长目标,无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必将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这意味着挑战。

5%并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简单任务。为什么说5%的增长目标具有挑战性呢?

如果从去年的经济增长来看,5%确实是一个不低的数字。受疫情反复影响,接触性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部分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扩大再生产意愿不强。

比如,受去年11月份多地疫情散发,上下游需求减弱、物流运输不畅等影响,山东工业生产增速有所回落。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较1-10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实现5%的增长目标,工业的支撑作用相当重要。作为工业大省,在服务业遇到遭遇“寒冬”之时,必须想方设法稳住第二产业。这是山东的基础和底气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呢?主要考虑还是稳就业。

从就业市场的供需层面来看,今年由于企业层面经营压力有所减弱,对就业的需求会出现增加,但是从就业的供给层面来看,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数量很有可能会再创新高,而且因疫情而导致失业的部分群体就业需求强烈,找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就业市场的压力可想而知。

2022年,山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与去年持平。所以,在就业压力之下,山东经济必须要维持一定增速,才能带来充足的就业机会。

当前,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消费。过去一年,山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障市场供给与消费稳定。但受10月、11月连续2月市场疲弱走势影响,1-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市场复苏承压。就拿11月来说,疫情对全省消费市场短期冲击较为明显,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主引擎,消费市场低迷,对经济下拉作用非常大。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需求将逐步恢复,要实现5%的增长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当前最关键的是“浮出水面”,然后“彻底上岸”,实现消费回归正常水平。

这意味着担当。

担当首先要有实力。近年来,随着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能、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山东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大局中的发展位势不断提升。无论是拼总量指标、还是拼单项指标,山东都毫不逊色。

站在全国看山东,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山东人任劳任怨,从来不怕压担子,就像风雨无阻的泰山挑山工,即使脊背压弯,也要挑担上山。

实现5%的增长目标,不经历风雨很难见到彩虹,没有哪一项任务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

拿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交通、水利投资分别完成3100亿、600亿元以上。在高铁、高速、机场、航运、水利、能源、新基建等方面都列明了一系列具体工程。纸面上的短短几百个字,要想“肉眼可见”,需要资金、人力、物力的巨大投入,协调各方面、多部门,还要做好用地、用海、用能等要素保障工作。

许多工作,比不上重大工程复杂,确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关停退出低效煤电机组。此举多少对地方收入产生影响,就业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但是因此而带来的环境改善和腾出的土地将带来更大的效益。担当,意味着敢不敢突破现状,大胆改革创新。

现在正是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时候,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担当,扑下身子干、挺起脊梁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勠力同心、担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能够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创造山东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未来。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子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