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首页
热点新闻
何以中国|披在身上的“非遗”!青岛大爷坚守老手艺,一袭蓑衣编出古人的诗意
何以中国|披在身上的“非遗”!青岛大爷坚守老手艺,一袭蓑衣编出古人的诗意。
[详细>]
何以中国|有一种古陶艺叫“祝兹”,走过2000多年终成“非遗”
何以中国|有一种古陶艺叫“祝兹”,走过2000多年终成“非遗”。
[详细>]
何以中国|日照出土的炭化稻谷将文献记载山东地区稻作历史提前约2000年
闪电新闻记者 刘桓廷 陈奕霖 日照台 贾中根 岚山融媒 王飞达 周逢海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丨什么叫丝滑?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展示拉坯 把旁边的小学生羡慕坏了
闪电新闻记者 陈奕霖 王格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美神”青釉莲花尊出道记
闪电新闻记者 娄冬梅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 | 莒博大口陶尊与埃塞俄比亚的文物“撞脸” 跨越8千多公里的文化巧合
闪电新闻记者 王格 王齐源 日照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十处考古打卡地,读懂厚重山东
泰安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和代表性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鲁国故城位于济宁市曲阜市,是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齐国故城,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是周代齐国都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详细>]
何以中国|来山东看宝贝!AI激活沉睡千年的文物
闪电新闻记者 王安琪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 | 4000年前山东人制陶有多牛?上蛋壳展示!“薄如纸”的工艺如今只有3到5人会做
闪电新闻记者 王格 王齐源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丨漫游山东,聆听文化瑰宝的时代回响
[详细>]
何以中国|在山东手艺人的案头 一把刻刀能解锁多少种可能?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3日讯 在山东手艺人的案头,一把刻刀能解锁多少种可能?它可以在木头间勾勒山川人物,在蛋壳上雕琢岁月风华,在落叶上画出枝繁叶茂,也可以在葫芦上镌刻福禄平安。戳视频,一起看一把刻刀如何下笔生“花”……闪电新闻记者 孔然 报道
[详细>]
何以中国| 一“影”干年!光影交错,非遗传承……皮影“守”艺人的老戏新生#何以中国弦歌不辍
何以中国| 一“影”干年!光影交错,非遗传承……皮影“守”艺人的老戏新生#何以中国弦歌不辍。
[详细>]
何以中国| 小学里的“醒狮少年”:一招一式精雕细琢,苦练传承舞狮文化
何以中国| 小学里的“醒狮少年”:一招一式精雕细琢,苦练传承舞狮文化。
[详细>]
何以中国丨坚守黑陶手艺40年 日照传承人成功破解巅峰之作“蛋壳陶”技艺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日讯 邢葆东的生命和黑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小学习绘画的他,21岁起接触黑陶,就结下了深厚的缘分。40多年来,他成功破解“蛋壳陶”制作技艺难题,一件作品可以打磨达十个月的时间。有时回到老家,连自己的孩子都认不得眼前这位满身泥土的爸爸。戳视频,一起走进邢葆东的黑陶世界。
[详细>]
何以中国丨将民间艺术融入生活 莒县画师手绘饰品畅销海内外
把民间书画艺术融入到钱包、提包、丝巾、围巾、披肩、抱枕等服饰配饰上,这种精巧构思的作品近年来畅销海内外。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莒县的山东晨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画师们正在一笔一画勾勒着将要出现在饰品上的原创图案。而在作品展示区,一件件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饰品,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这里形成了原创手绘制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的完整链条,将莒县民间书画创作与生活用品融为一体,实现了艺术和技术上的创新。山...
[详细>]
何以中国|博物馆下班之后嗨起来 一起感受乐舞俑的快乐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日讯 你们知道西汉乐舞俑的快乐是什么吗?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下班之后,乐舞俑也放松了起来,一起跟着律动的节拍嗨起来吧。
[详细>]
何以中国|“文物达人秀”开演啦!莒博“宝藏天团”很开门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0日讯 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口尊、制作精美的双鋬白陶鬶、造型粗犷的牛角形陶号……在莒州博物馆的一方天地里,众多文物宛如璀璨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开启一场莒博文物的“C位”争霸赛,为你心中的 “顶流”投下宝贵一票,看文物界的 “流量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详细>]
何以中国|山东文物下班就整活 说唱《孙子兵法》的陶俑有多溜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0日讯 在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一座西汉说唱俑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单腿弯曲站立两千多年,仿佛在向游客们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成为博物馆的“顶流”。博物馆下班之后,说唱俑开始了它的“表演”。
[详细>]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丨探秘地心的造“梦”者
”近日,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梦想”号副总设计师赵建亭如此介绍。开拓创新:打造海上的移动“国家实验室”赵建亭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进行演讲。”团结协作:汇聚深海探测的中国力量赵建亭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进行演讲。拓展国际合作:开启全球海洋科考新篇章赵建亭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活动现场进行演讲。展望未来,赵建亭认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封...
[详细>]
何以中国丨跟着孔子学六艺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不仅是古人智慧与才能的体现,更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财富。让六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让传统文化之树生出葳蕤蓊郁的生机。
[详细>]
何以中国|现代中国人在哪里起源?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考古遗迹有力反驳“非洲起源说”
[详细>]
何以中国 | 网络达人“一笑倾城”为济宁点赞 “深深感受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日讯 11月30日上午,“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十余名网络达人同期受邀来到山东,实地感受孔子故里、礼乐山东的文化魅力。网络达人“一笑倾城”表示:“来到了曲阜,有幸了解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深深感受到了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
[详细>]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 |孔子博物馆:走进“儒家文化的宝库”与至圣先师“零距离”对话
青铜器“商周十供”、战国时期黄玉马、《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蟒袍、记录400多年历史的孔府档案……孔子博物馆珍藏着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家族特色、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置身这里可与至圣先师孔子“零距离”对话,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11月28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外景 中国网记者 张静 摄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
[详细>]
何以中国|“沉淀”已久的“脱口秀”大师上线!鸟形鬹变身打工人的“互联网嘴替”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日讯 白陶细腻泛柔光,独特双鋬似展臂,身形优雅若舞者。作为莒州博物馆的“可爱担当”,双鋬白陶鬶出土于莒县陵阳河遗址。该器物由夹砂白陶烧制而成,是用来盛水的炊具。东夷民族以鸟为图腾,故创造出似鸟的陶鬶,整件器物构思巧妙,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成为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器物。
[详细>]
< 前页
1
2
3
4
后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