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崔西展:发挥职教优势 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2020-05-16 19:11 半岛网阅读 (211124)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5月16日讯 《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 年)》提出,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眼下的青岛,站上了进一步转型升级迈向“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新起点。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整个人才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结构缺口、质量不高的问题,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在今年青岛市两会上带来了《让青岛的职业教育成为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的增长剂》提案,提案指出,要发挥职业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打造青岛职教创新发展样本

2020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一市(校)一案”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省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策略,也激发了新的动力。在提案中,崔西展也积极响应《意见》号召,他提出,要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编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地一策”、“一校一案”,紧紧抓住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契机,在青岛率先探索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率先打造青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样本,勇攀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峰。

让职教成为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孵化器

工业互联网时代下,只有紧紧把握时代和城市的脉动,找准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方向,才能不负育人育才之使命。崔西展在提案中指出,青岛各种职业教育平台结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应做好自己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发挥职业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

“许多院校的专业都和工业互联网息息相关。如近年来,电子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围绕青岛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贴市场加强专业调控,形成了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崔西展告诉记者,电子学校依托电子、电气、计算机三大主专业,先后开发创建了数字媒体技术、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3D打印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光伏发电、机器人、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新专业。

近年来,电子学校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不断充实实验设施,建起了光伏发电、数字媒体、物联网应用技术、3D打印等44个实验室。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电气技术、3D立体设计与打印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被评为青岛市骨干专业。参与了教育部《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证书试点。

职业学校应组建新型职业教育集团

崔西展在提案中指出,要发挥好互联网类精品职校的作用,支持鼓励先行先试。以电子学校为例,学校牵头成立了电子信息业职业教育集团、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打造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平台。目前,职教集团联系着10所职业院校、7个行业协会、80家企业。作为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单位,电子学校参与了教育部《web前端开发》《传感器技术》《5G移动网络运维》《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四个证书试点。作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通信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电子学校牵头制定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而这也是光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电子学校不仅在校内搭建起了“3+4”本科分段贯通培养、中外合作培养、五年制贯通、普职融通等七个人才培养平台,还开放校门,每年为社会培训光伏发电、物联网等企业亟需人才5000余人次。

在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和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双重机遇下,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支持鼓励职校与海尔海信等地标企业深度合作筹建互联网学院。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或方向。

崔西展还提出,要成立产教融合委员会,搭建校企双方优势互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合作平台,更好地服务城市“工业互联网”战略,推进“新基建”,发力“工业互联网”。除此之外,组建新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政、行、校、企等多元新型合作关系,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在电子、电气、计算机等基本专业基础上重点打造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助推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还要积极推动青岛囯际职教城建设,做实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政策。

“总之,要站在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高站位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让职业教育教育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崔西展说。

半岛网记者 于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