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旁集中建公共住房!未来15年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出炉 请您提意见

2021-06-23 06:10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9000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郭振亮

6月21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年-2035年)(公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按照发展目标,2025年青岛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8%左右,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青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湾区大都市。

□目标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青岛

按照规划,到2025年,青岛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其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更加积极、更为包容的人口集聚策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教育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人人共享的数字社会加快形成。

到2035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开放型城镇空间形态更加完善,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更加协调,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率先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青岛,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建成美丽青岛,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户籍

“来了就是青岛人”

《意见稿》将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坚持“来了就是青岛人”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在全面放开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落户限制,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以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主要落户依据。

全面清除城市落户隐形门槛,重点简化稳定住所和关系证明文件要求。允许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优先推动进城就业生活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人群便捷落户。增设社区集体户,承接无合法固定住所、无单位集体户、无亲属投靠等人员落户,发挥“兜底”功能。完善户籍管理便民服务,加快电子证照和电子档案建设,推进户口、居民身份证办理“无纸化”“免填单”和跨行政区域户籍办理“秒迁”,提高户籍迁移便利度。

□住房

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

加大健康可负担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城镇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住房保障需求,实现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全覆盖。优化公共住房布局,按TOD模式在轨道交通沿线集中建设大型公共住房片区。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有效增加公共住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准入、使用、退出和运营管理,完善动态调节机制和租金定价机制。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扩大对非户籍人口租赁住房的货币化补贴,提高其参缴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将居住和社保缴纳年限作为申请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条件,优先保障举家迁徙非户籍人口住房需求。

□人才

实现40万大学生“留青”

《意见稿》围绕建设“工匠之城”,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统筹发挥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及公共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技能素质教育供给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匹配程度,提高非户籍人口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和质量。

持续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就业规模,实现就业率与城镇化率同向提升,促进就业增速快于城镇化增速。以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就业大数据监控平台等为载体,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深入实施就业帮扶行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十四五”期间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

□布局

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意见稿》提出发挥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协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共建胶东经济圈,进一步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协力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水平,持续放大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效应,全面提升青岛开放创新功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放大青岛黄河流域港口门户优势,推进与沿黄省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打造东联日韩、西接亚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半岛教育、公共卫生应急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共建现代化城市群新典范。提升青岛都市圈辐射能级,促进青岛、潍坊、日照和烟台海阳、莱阳等率先同城化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建设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现代化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