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丨找差距换思想,山东今年为何这么干

2018-12-11 09:27 大众日报阅读 (153933) 扫描到手机

    2018年,对山东来说不同寻常。

  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海洋强省建设大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赴苏浙粤学习、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青年企业家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商大会2018……2018年的山东很忙、很快,一系列对山东发展影响深远的大事让人应接不暇,让全国乃至世界都重新认识了山东。

  对于关注山东发展的读者来说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年初为什么要召开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为什么时隔半年要赴苏浙粤学习,为什么召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这些活动之间有何联系?大众日报记者历时数月,赴相关厅局、地市进行了深入调研,与一线工作人员、企业家、相关政府部门权威人士深入交流,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12月11日,大众日报一版重磅推出报道《齐鲁开放风鹏正举——2018山东开放发展纪实》,权威解读山东这一年为何这么说这么干。现将全文辑录如下,供读者参考,以期引发共鸣。



  权威人士介绍,新旧动能转换,根子上是体制机制转变,管理方式的创新,再往深层次讲,是我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思想观念没有变革,就看不清哪个是新动能,哪个是旧动能。

  “德国的巴登钢厂,竟然建在莱茵河畔的黑森林旅游度假区里。亲眼看到这些,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冲击巨大:原来钢铁产业也可以这么精致美丽,可以不‘笨大黑粗’。”时至今日,回忆起触碰世界一流水平那一刻,永锋集团副总经理王会东对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开了眼界的这家位于齐河的钢铁企业,当下正在全力推进短流程炼钢的升级改造——原来耗能大、污染重的转炉,被从意大利引进的智能电炉取代;普通钢轧线也将换成德国引入的精品钢轧线。为了能持续地对标世界一流水平,他们还耗资1个多亿元,聘请麦肯锡和美世两家世界级咨询公司制定发展规划。公司负责人说,永锋向优特钢的转型还将加速,到2020年厂区将建成4A级的工业旅游景区,向全社会开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破冰”,行动上才会“突围”。永锋正在发生的这场巨变,生动验证了这个道理。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山东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但短板和弱项也很明显,尤其是缺乏高层次人才、高端技术、新的管理理念和产业模式等优质生产要素,这让山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缺乏底气。改革开放40年,山东发展成就巨大,GDP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1.5%。但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推动的增长方式,也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成为制约山东发展的主要瓶颈。

  配置资源的空间越大,效率就越高,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殷切期望,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新时代做好山东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前些年,山东与南方一些先进省份的差距拉大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变革不深。”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发展趋势,从窄视野、小格局中解放出来,把地方发展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大布局。

  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山东以新一轮开放为引领,先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



  权威人士介绍,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说到底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的讲话就是要打破山东的保守思想、打开眼界。“双招双引”大会,跟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是上下篇的关系。赴苏浙粤学习实际上就是围绕年初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确定的目标,是去长见识,通过实际例子推动工作,倒逼解放思想。

  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山东就打响了思想解放的“开门炮”。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对标先进、环视周边,“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那么耀眼”“山东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等话语直面问题,如响锤击鼓,打开了山东人一度封闭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全省上下“发展形势逼人,竞争态势逼人”的紧迫感前所未有。

  赴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学习,则是通过现实的生动对比,倒逼思想解放提速。由省委书记、省长率领的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50余人,4天时间足迹遍布6个城市16个学习点。南方省份敢想敢干、敢领风气之先的理念,勇破勇立、主动作为的劲头,给代表团成员带来深深震撼。返回山东后,学习交流会持续了两天,大家纷纷表示,南方之行受到的不只是触动,而且是震撼,必须以此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思想的火花一旦迸发出来,就会形成推动发展的燎原之势。全省各地都在结合自身特点,把发展放到全国、全球大视野中谋划定位、配置资源。记者在省内采访,到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思想解放后的发展冲劲。



  权威人士介绍,如果说年初新旧动能转换大会是个数字上的对比,南方考察就是现实的对比,到现场去感悟差距、切身体会。这些举措带来的成果,党员干部改革开放创新的意识明显提升,大家都感觉到不能再满足全国第三、实体经济比较发达现状,要从山东过去成绩的陶醉中走出来,确实感觉到与先进省份之间的差距,不仅是数字上的,说到底是观念上的。有些事情我们想都想不到,人家就办到了。

  省会济南充分发挥独特优势,连续举办了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国际智能制造大会等一系列高层次论坛、峰会,以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集聚,带动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集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的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济南市市长孙述涛说:济南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桥头堡,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城市。

  青岛是山东对外开放的龙头,坚定瞄准“世界一流”发力。先后制定了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和建设对标手册,成立了由8个专项工作组、30个专业工作小组和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构成的工作框架,先后两轮形成300项具体工作计划。

  革命老区临沂以前曾被称为“舟车不通、外货不入”之地,现在却“买全球、卖全球”。在当地的临沂进口商品城里,记者发现了来自俄罗斯、德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产品。他们的长远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身处内陆的德州,抢抓开放机遇的大手笔不断。在国内,他们发挥地利之便,积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近千人的队伍活跃在京津“双招双引”一线。在国外,他们选择产业互补性强的东盟国家作为重点区域。今年组织的“百企下南洋”,在3个东盟国家接连办了17场对接活动。

  “奔驰汽车和拖拉机都上了高速公路,谁的机遇更大?”德州市委书记陈勇用这个比喻来形容内陆城市的危机感。他解释说,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更多抓住了机遇,迅速发展起来。现在面对新一轮开放的重大机遇,沿海地区有先发优势,内陆地区必须有危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想法设法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

  权威人士介绍,山东积极运用国家平台去推介山东,一是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二是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会,展示山东、发展山东,提高山东发展水平。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对外开放平台。如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体现了山东开放的长远眼光,是战略之举。抓住了青年企业家,就抓住了未来。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云集了国内500余名“重量级”嘉宾。儒商大会2018不光是山东籍,不光是工商界,范围很广。从会议安排看,有思想观念的交锋,跳出了“物”的层面。一是展现了山东的胸怀,二是体现了山东人的决心,三是追求实实在在的内容。

  10月上旬,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在济南举行,众多鼎鼎大名的企业家聚在一来,道出了一个共同感受:今年来山东次数太多了,明显超过去其他省份。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贵州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今年来了3次,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来了4次,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来了6次……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就要把山东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球的大格局中优化配置资源。全国各地的企业家都如此偏爱山东,正是因为山东今年以来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创造性的工作。



  一方面,山东积极借助国家平台推介展示山东,让深沉厚重的齐鲁文化、强劲有力的创新潜力、面向未来的发展前景传向世界。

  6月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是中国的主场外交,更是山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历史性机遇。从贸易、能源、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成果,到获批全国首个“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再到齐鲁文化、山东品牌走向世界……一场国际性盛会,淬炼了一座城市,提振了一个大省。

  9月举行的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让山东再次站到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外交部首次对东部沿海省份进行全面而富有特色的推介。来自15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交官员、近40名国际知名企业代表等云集外交部蓝厅,共同倾听山东与世界共赢的决心。



  另一方面,山东不断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交流品牌,打造充满活力、永不落幕的“双招双引”平台。

  ——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让1500余名青年名士、商界翘楚相聚泉城,创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企业家合作交流品牌。青年企业家最富创造力,抓住青年企业家就抓住了未来,这次峰会充分展示了山东开放的战略谋划和长远眼光。

  ——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云集了国内500余名“重量级”嘉宾,还创新性地邀请往届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参会。通过这一宝贵机会,山东向全国知名企业家展示了广泛的合作领域、广阔的发展空间。

  ——“儒商大会2018”,是山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球儒商盛会。大会吸引了国内外1120名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选择山东”云平台也同步启动,搭建起立足山东、面向全球的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服务平台,将山东的“双招双引”推向高潮。

  国内外的企业家们频频汇聚齐鲁大地,不仅带来了人气和信心,更带来实实在在的资金和项目。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上,25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儒商大会“十强”产业平行论坛签约项目134个,其中投资类128个,合同总金额超4500亿元;基金类6个,合同总金额1930亿元。

  权威人士介绍,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关键是采用什么方式,这是问题关键,也是山东的创新所在。这次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在一起,人才来了,产业平台就来了。过去,就项目论项目,项目来了没有人才,项目就要流产。来了人才没有合适平台,人才就留不住。这次是双招双引,这是一个大的思路的变革。人才和干事创业平台是分不开的,人才没有平台就实现不了价值,自身就会被时代淘汰。山东把这二者融为一体,有项目没人才,项目难以持续,有人才没项目,项目也留不住。高端的人才走到哪里,先进的技术就带到哪里,高端的项目就跟到哪里,这是现代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

  平台不断增加的同时,山东“双招双引”方式也在不断创新。7月召开的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特别指出,各地要聚焦聚力高质量精准化,吃透自己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整体的产业方向设计,围绕这样的目标去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会上还总结出“产业链招”“专业化招”等五种方式,在全省推广。

  邹平被称为中国铝谷,但产业链条集中在上游,下游产业十分薄弱。今年以来,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迅速崛起,成功引入总投资129亿元的15个下游项目,涉及铝型材、电力电缆等下游产业。

  多年未能拉长的产业链,为何终于破局?关键就在“双招双引”方法的更新。当地紧盯魏桥和创新两个铝业龙头企业,沿着产业链往下游走,把每个关联企业的上下游和配套企业都变成招引目标。来自佛山的安邦得铝材公司,填补了邹平铝建材生产的空白。公司副总经理陈杨明说,邹平到佛山2000公里,之前从创新集团进原料,运费一吨就得500元。现在他们邹平厂区离创新集团不到10公里,公司生产实现零库存。“龙头企业牵头打造生态圈,对产业链相关企业吸引力太大了,让我们无法拒绝。”

  众多从国内外引进来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与山东既有的优势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创造出新的活力和效率,裂变出巨大的动能。

  在人们印象中,滨州相对落后,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缘分不大”。但记者发现,华为、京东等信息产业巨头,眼下都在滨州有了布局——华为建云数据中心,并与滨州就建设智慧城市建立战略合作。京东打造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明年5月运营,这是京东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相关产业的支撑中心。

  这些新兴产业为当地带来的活力已经显现。京东在滨州发起成立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联盟,帮助滨州的制造业加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认为,“滨州产业结构偏重,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是滨州经济未来重要的出路。”



  以全球化视角谋求战略发展,山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8月3日,满载41个箱柜电器、服装等货物的“兖州班列”在济宁兖州北站发车,这是国内首条开行至米兰的中欧班列线路。淄博陆港报关有限公司报关员何静见证了中欧班列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中欧班列,现在我们每周都有班列发车,每月都有二三百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通过班列运到中亚、中欧。”今年前10个月,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已超过4100亿元。

  权威人士介绍,赴苏浙粤学习,亲身看到了科技水平、产业层次、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的差距,更看到了思想观念、制度创新的差距,说到底就是制度创新的差距。从广东到浙江,到江苏,除了看项目外,这次考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创新的机制。深圳看研究院、苏州看园区,杭州看最多跑一次,对大家冲击最大的就是机制创新,这是要破解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选择来山东前,我已经感受到了诚意,但还是没想到山东的政府办事效率这么高、服务这么好。”松果新能源汽车董事长周海燕在美国工作多年,去年回国投资,收到国内40多个地方的热烈邀请。几经考察,她最终将投资41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禹城。如今,生产设备即将入场安装,24家配套企业也已签约入驻。

  “新兴产业最讲求速度,政府服务必须跟上产业发展步伐。”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告诉记者,为帮助松果项目早日投产,禹城专门设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发改、国土等10多个部门专门人员驻扎工地搞好对接。项目刚启动时,松果派驻过来的办公人员和研发团队没有合适办公地点,他们就将当地高新区管委大楼腾出两层供其办公,将工商分局的食堂腾出供其用餐。明年,松果项目200余人的国际研发团队将入驻,为给这些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当地正筹划将河边环境最好的一处管理用房改造为松果的人才基地。

  发展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成长空间和潜力。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让山东看到了与国内先进省份、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也使政府有了更为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南方三省学习归来召开的交流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就明确指出,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就无从谈起。

  在全省,“一次办好”是山东正倾力打造的政务服务品牌。这既是对去年以来全省推行削权减证、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以及“零跑腿”“只跑一次”改革的深化,也是对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等经验的借鉴提升。改革的目标,就是企业和群众办“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情况下,从提交申请到获取办理结果,不论“见面不见面”“跑腿不跑腿”“线上线下”都要实现“一次办好”。



  随着改革的深入,“一次办好”当下已经不仅是政务大厅一门全办、一枚印章管审批等的“物理集中”,更是全面升级的“化学反应”。

  潍坊高新区把属于同一领域却分散在多个部门实施的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推出“一链办理”。市民曹飞为开办一家新餐饮企业跑手续,材料准备齐全之后,一个窗口,只跑一次,3个工作日就办完了。他感慨说,之前自己办过一家餐饮企业,要跑7个部门,20天才能办完,现在真是太快了。

  建设项目审批在全国都是个“硬骨头”,济南市发挥攻坚精神,推出“拿地即开工”。一家外地来的企业办事前自制了密密麻麻的流程图,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综合受理窗口拿出的新流程只有2页,只需提供一份材料,统一受理、统一录入系统、统一分发到涉及部门即可。

  “一次办好”势如破竹,打破信息孤岛,横扫体制积弊。到10月,全省各级各部门已全部向社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实现全覆盖。受益于此,在山东开办企业、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迎来大提速:企业开办事项3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审批累计不超45个工作日。

  传统产业的升级期、新兴产业的培育期,产业生态较为脆弱,更需政府“多想一步”。以开放倒逼改革,山东用全方位的实践,诠释“制度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干部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这两句话。

  去年以来,山东先行先试,接连出台“非公1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决心之大、力度之强让全省企业家倍感振奋。

  土地是发展之基,也是企业加快发展经常面临的“紧箍”。一句“用地难”,道出指标匮乏、费用高企等一系列掣肘因素。紧扣这一矛盾,我省近期出台的政策文件中不断创新土地供给方式,开出不同“药方”。弹性年期出让土地,让潍坊嘉实孵化产业园有限公司节省下土地成本800余万元,这个可容纳400家高科技企业的城市工业综合体加速落地。山东绿爱糖果股份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布局共享工厂加速转型,但缺少100亩土地指标,临沂市兰山区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挖潜指标,帮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各地积极探索,主动靠上,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进一步放大政策红利。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赢过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螯论坛上向世界宣告。

  海天辽阔,风劲帆满,齐鲁大地开放之势如九万里风鹏正举。以持续的奋斗开启机遇窗口,以不断的变革积累发展优势,“山东号”巨轮在开放发展的航道上奋力前行。一切正在发生的,已经带来也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齐鲁大地必将因此迎来更加壮阔的前景。

  记者:廉卫东 王学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