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出征记丨昼夜兼程20天,一季收入两三万!割完小麦,接着忙活种玉米……

2023-06-18 20:4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180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挂挡、开镰、装仓、晒粮……6月17日,记者跟随返乡的麦客,一起在金黄色的麦浪中,见证今年青岛夏收小麦的陆续收官。除了北部的平度、莱西,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对于麦客而言,本地的麦收才是工作的大头。跟往年的跨区作业不同,今年青岛的麦客在外地开镰的时间相对较短,收入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是除去各项开支,一季麦收忙下来,仍能挣个两三万元。除了一小部分继续往北收割小麦,大部分麦客已经开始进行玉米的播种。而再过两个月左右,他们又要陆续进入玉米的收获季,还将重复小麦收割的这一趟旅程。

迟思飞正在盯紧麦田进行作业

“麦客兄弟”回乡割小麦

本地夏收陆续收官

“6月10号左右,还在徐州割小麦就不停地有人催着让回来,”迟思飞说,因为今年闰月的原因,即墨地区的小麦收割相对提前了一点。他们村里有不少种粮大户,都是认准了迟思飞干活细致,每年的小麦都指定让他来收。

今年5月30日,记者曾跟随迟思飞、迟思鹏兄弟俩,一同前往河南周口进行小麦的收割。跨区作业十多天以后,“麦客兄弟”在6月12日就返回了即墨,在本村里开始了今年的作业。

“村里的小麦才是大头,在家吃得好还不用雇人,挣得也多,”迟思飞说,一年的麦收就是五六天,跨区作业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但是本村的收割是重中之重。

因此,一听说村里的小麦陆续成熟,他们立即就返回了即墨。往年的情况下,他们中间还会去一趟临沂或者日照。今年这两个地方的小麦收获也提前了,他们没赶上,就直接返回了即墨。

6月17日早晨8时许,记者来到了三成路上的即墨聚富源农机专业合作社。吃过早饭以后,迟思飞要给村里的种粮大户老贾收小麦。老贾今年种了50多亩小麦,如果一次性收回家没地方晾晒,他就尽量让小麦成熟一点,也算是村里割小麦最晚的一批人。

在驾驶室里,迟思飞双眼一直紧紧盯着工作中的收割机。最主要的是控制收割机的高度,如果遗留的麦茬过高,种玉米会很不方便。如果麦茬过低,收割机又容易碰到石块发生损坏。不过,相比于户外的炎热,驾驶室里倒非常清凉。

正在进行收割

这些新买的收割机,里面都配套了空调,这样在户外作业的时候没有那么辛苦。收割机作业的速度非常快,在麦田里快速地“回”字形作业,一个小时能收割10多亩地。基本上20分钟左右,收割机的储藏室满了以后,农户就会开着小车将粮食装起来运走。

“就喜欢干这样的大地块,很有成就感,”迟思飞说,不少麦客都是如此,开着收割机在一大片麦田里奔跑,挣钱的同时还有一种操作机械的乐趣。

“在麦秸上就晒,干得差不多了,回家稍微一晾就能放起来”,老贾说,去年冬天有过几次大降温,小麦受到了一定影响。总体上产量还不错,一亩地最少也有八九百斤。去年的收购价格比较高,每斤1.5元左右。今年的小麦收购价略有下降,目前每斤1.3元左右。

候鸟式迁徙作业

忙时一天一顿饭

从早晨8点一直忙到下午3时许,又帮其他几家农户割完小麦以后,他彻底结束了今年的麦收。跟着迟思飞的收割机,记者看到村里的小麦基本上都已经收割完成。有不少地块,已经种上了玉米,有农户正在使用地头的抽水机进行灌溉。

因为是最后一天,迟思飞这二十多天以来,第一次吃午饭。迟思飞说,他跟大哥迟思鹏两个人开了一家农机厂,平时也负责维修机器。忙的时候,两个人一起搭伙外出收割。两个人都干了快20年了,今年是小麦收获期相对较短的一年。

将小麦装入三轮车

整个麦收过程,也有一些事情让他印象深刻。在周口作业的时候,村民们为了放心收割,都是提前把钱给了他们。“当时到了第二天,眼看着要下雨了,几十位村民拦住收割机,生怕我们走了,”迟思飞说,他们自己在家也种地,能体会到他们的着急。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日夜不停加班,能多干一点就是一点。

他们一般都得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迟思飞说,跟大雨抢时间,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早晨五六点钟起来,有时候会吃一点。如果早饭来不及的话,只能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吃饭。他出发的时候曾带了一箱方便面,只是在下雨的时候,才有时间找了热水吃过两包。其他的时候,他基本上就在附近买个包子将就一下。

进程很快,他们在周口干了两天半左右就开始下雨了。本来按照往年的计划,他们会前往安徽进行收割。但中间人介绍了一个地方后,已经有不少收割机赶到那里。他们又联系了邻村的麦客,晚上七八点就装车开往了徐州。

维修机器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在服务区休息了两三个小时,”迟思飞说,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一般都会选择连夜赶路,这样第二天到达目的地时,正好可以开始收割工作。

进入徐州以后,遇到了难得的连续晴天。一直收割了5天,即墨本地的小麦也开始收割了,他们才陆续返回即墨。迟思飞说,今年的行程相对短一些,从青岛到周口700多公里,然后又跑了300多公里到了徐州,回青岛又跑了500多公里,整个行程算下来1500多公里。在外面一共待了十多天时间,他只去过一次旅馆,换洗了一下衣服,其他时间吃住都是在车上。

忙活近20天

一季收入两三万

整个麦收季节,麦客们的收入怎么样?迟思飞说,从总体上而言,肯定要少一些。往年的时候,他们5月中下旬就已经赶到南阳这些地方开始干活了。今年因为降雨,南阳、周口等这些地方的小麦集中进入收割季,他们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整个收割季节时间相对缩短了一些。

幸运的是,后期没有遇到降雨天气,小麦的收割非常顺利。整个麦收季节算下来,差不多能收入两三万元。迟思飞说,现在主要是费用高了,一个人忙不过来,雇一名农机手一天就得六七百元,雇的卡车每天也要不少钱。

装入三轮车运回家

迟思飞说,虽然看着出去快20天,实际上真正干活了时间不到半个月。往年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下雨就要停工,有时候中间人不靠谱,到了地方以后会扑空。或者是大片的地块都被其他人干完了,只剩下分散的地块。

每个麦客的收入基本上都差不多,一个麦收季节忙下来,挣个两三万没问题。不过,随着现在收割机数量的增多,这一行业的竞争也是越来也越大。

割完小麦种玉米

麦客们一年四季的“生意经”

6月17日在收割完村里最后一片小麦后,迟思飞今年的麦收季节彻底画上了句号。迟思飞说,往年的时候,他们回到青岛干完村里的活以后,麦收季节基本上就结束了。今年,他大哥迟思鹏又开车去了威海,能干个四五天左右。

小麦收割完成以后,很快就进入了玉米的播种季节。对于他们这些职业麦客而言,家里的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迟思飞说,他们两兄弟开的合作社,光是各类大型机械就有二十多台。现在村里不少人已经不种地了,选择承包给种粮大户,他们也只主要给这些大户服务。

跟割小麦一样,种玉米的时间也比较短,也就三四天左右。他跟这些中粮大户之间,都是常年合作的关系。因此,他决定先在家里给这些种粮大户忙完以后,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活。

即便是种完玉米,他们也闲不着。将这些机器进行维修保养以后,进入8月份又要进入玉米的收割季节了。“跟小麦一样,我们也是从南到北依次迁移,”迟思飞说,收玉米持续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之后,他们还会去收花生、种小麦等等。不论是耕种还是收获,这些高度机械化的跨区“麦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翻整土地,准备种玉米